(五)此法首二句与末二句作今昔之比较,故首二句多有“去岁”“去年”等字,而三句多有“今年”“今日”等字。而首二句与末二句又必有相复之字,以见呼应。

题惠照寺(唐·王播)
三十年前此院游,木兰花发院新修。
如今再到经行处,树老无花僧白头。
寄远(宋·柴援)
别时指我堂前柳,柳色青时望子归。
今日柳棉吹欲尽,尚凭书去说相思。
中秋前二夕钓雪舟中静坐(宋·杨万里)
去岁中秋正病余,爱他明月强支吾。
今年老矣差无病,后夜中秋有月无。
送春呈袁祖州(宋·李觏)
去年春尽在宜春,醉送东风泪满巾。
今日春归倍惆怅,相逢不是去年人。

(六)此法亦首二句与末二句作今昔之比较者,故首二句亦多用“前年”“昨日”等字,而第三句则用“今日”“今朝”等字,惟不以复字作呼应,期与前一法差异耳。
仁老寄墨梅(宋·邹浩)
前年谪向新州去,岭上寒梅正作花。
今日霜缣玩标格,宛然风外数枝斜。
水口行舟(宋·朱熹)
昨日扁舟雨一蓑,满江风浪夜如何?
今朝试卷孤篷看,依旧青山绿树多。
赵北口见秋柳感成(清·王士禛)
十二年前乍到时,板桥一曲柳千丝。
而今满目金城感,不见柔条踠地垂。
归(明·汪本)
十年辛苦厌尘沙,只见秋风不见家。
今日归来篱落下,肯将醒眼对黄花。

(七)此法亦首二句与末二句作今昔之比较者,但于第三句用“今日”“如今”等字,而首句则不用“昔年”“去岁”等字,然其实指往日之意,固隐含于其中也。
解闷(唐·杜甫)
一辞故国十经秋,每见秋瓜忆故丘。
今日南湖采薇蕨,何人为觅郑瓜州?
上汝州郡楼(唐·李益)
黄昏鼓角似边州,三十年前上此楼。
今日山川对垂泪,伤心不独为悲秋。
哭孟寂(唐·张籍)
曲江院里题名处,十九人中最少年。
今日春光君不见,杏花零落寺门前。

经汾阳旧宅(唐·赵嘏)
门前不改旧山河,破虏曾轻马伏波。
今日独经歌舞地,古槐疏冷夕阳多。
扬州逢李十二衍(明·袁凯)
与子相逢俱少年,东吴城郭酒如川。
如今白发知多少,风雨扬州共被眠。
(八)此法第三句俱用“只今惟有”四字作起,与前法小异。

苏台怀古(唐·李白)
旧苑荒台杨柳新,菱歌清唱不胜春。
只今唯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
钱塘怀旧(明·刘绩)
眉易生愁脸易消,一声歌断碧云遥。
只今惟有西湖柳,留得残枝似舞腰。
芜城歌(明·王廷相)
莫向隋宫问六朝,璚姬玉蕊已烟消。
只今惟有湖边柳,犹对春风学舞腰。
闺情(金·刘著)
蕙帐金炉冷篆烟,故山春草几芊芊。
只今惟有潇湘月,万里相随照不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