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张耕铭六经辨治儿科病验案选析|小儿泄泻

 经方人生 2023-02-12 发布于四川

图片

图片

PEDIATRICS

Medical  Records

图片

六经钤百病,以法类方证。

要敢于打破常规内科学思路的桎梏,

立法着眼处不能太过拘谨小气。

小儿泄泻案

1

病情概要

患者,X某,男,1岁零6个月。3天前出现发热咳嗽,医院予以常规退热治疗,热退后半夜4点左右患儿出现腹泻,后逐渐加重转为水泻,日20余次,医院续予以补液治疗,症状不减,患儿继而出现呕吐,进食减少。

当下症见:

患儿低热(37.9℃),咳嗽少痰,面色萎黄,精神萎靡,饮水较多,小便量少(1天当中仅于傍晚6点左右小便1次),舌质淡,苔薄白,眼窝较凹陷,心率120次/分。

2

临证思路

先定六经,再分表里,再扣方证,再细化药证,再权变配伍。

患儿3天前出现发热咳嗽,医院予以常规退热治疗→“太阳病外证未解,不可冰也”,外感初期过用寒凉冰伏郁遏正气,邪反不得解,加之正气被压,会引起变证和诸多不必要的隐患和麻烦→热退后半夜4点左右患儿出现腹泻,后逐渐加重转为水泻,日20余次,医院续予以补液治疗,症状不减,患儿继而出现呕吐,进食减少→正气屡遭打压,过量输液易清消患儿卫阳导致病邪内传太阴而是非蜂起→低热(37.9℃),咳嗽少痰,面色萎黄,精神萎靡→表证仍在而里证已显,当表里双解→水泻日20余次,饮水较多,小便量少,眼窝较凹陷→提示阴竭→患儿太阴几近虚衰,生运化动失司,直接予以静脉输液并不能起到真正的补液作用,反倒会清消卫阳,助邪为患,应撤掉输液采用纯中药治疗→主证:太阴病风寒湿表里兼具兼阴竭→处方:大回阳饮加半夏、茯苓、人参、怀山药→患儿1岁零6个月,剂量取一两等于2g→患儿较小且存在呕吐的情况,故宜浓煎,以减少给患儿喂服的次数,必要时可选用灌肠。此外,由于汤药本身较辣,可添加少许红糖调味,以便患儿服用。

3

辨证遣方

主证:太阴病风寒湿表里兼具兼阴竭

处方:大回阳饮加半夏、茯苓、人参、怀山药

肉桂6g(碎),生甘草6g,干姜6g,生附片6g(碎),生半夏6g(碎),茯苓8g,人参须6g,怀山药12g,3剂。

浓煎,加适量红糖调味,趁热温服,忌口生、冷、水果、油腻、发物等,嘱撤掉输液出院观察。

4

诊疗后续

复诊:来电述患儿腹泻已止,低热、咳嗽、呕吐等症状已消,精神状态较好。嘱恢复后不要过早摄入过多营养丰富的美味佳肴,“以新虚不胜谷气故也”,宜清淡饮食三天为妙,方拟小米山药粥。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 耕铭中医 —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