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颈椎病一则(潘伟东)

 中医缘的图书馆 2023-02-12 发布于内蒙古

朱某莉,女,31岁,门诊病例,于2019年3月16号初诊。

主诉:

反复颈肩痛伴左上肢放射痛半年,加重3天

缘患者半年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颈肩痛伴左上肢放射痛,当时未予系统诊治,期间曾在外院门诊就诊,行针灸及药物治疗,颈痛症状稍有改善,左上肢放射痛改善不明显。自诉3天前有感受风寒病史,上述症状即明显加重,联及左食指、中指麻木,活动稍受限,遂来我院推拿科门诊就诊,症见:患者神志清,面色青,精神疲乏,颈肩疼痛剧烈,冷痛感,活动稍受限,疼痛放射至左侧食中指,恶寒畏风,纳一般,眠差,二便调。

查体:

颈肩背部左侧肌群局部痉挛,C4-6棘突旁及横突前间隙颈神经出口处明显压痛并向后背、左上肢放射,局部叩击痛;左侧臂丛神经牵拉实验(+),椎间孔挤压试验(+);左肱二头肌腱反射减退,左肱三头肌腱反射减退,左桡骨骨膜反射减退,左侧上肢皮肤浅感觉减退;舌淡红苔白,脉微涩而紧。

辅助检查:

本院颈椎CT提示颈椎退行性变,C3/4椎间盘中央型突出,C4/5椎间盘左旁中央型突出,C6/7椎间盘中央型突出。

既往史:

平素体虚易感,余无特殊。

诊断:

颈椎间盘突出症(神经根型颈椎病

中医诊断:

痹病——营卫气虚,风寒痹阻

治法:

益气和营,温经通痹

主方:

黄芪桂枝五物汤

组成:

黄芪20g 桂枝10g 白芍15g

当归10g 鸡血藤20g 甘草地龙10g

姜黄15g 羌活15g 生姜10g

大枣10g

共伍剂,日服1剂,分2次服。加水800ml,煎至200ml,饭后温服。

服后,精神可,面色润泽,颈肩冷痛症状消失,左上肢放射痛联及中食指麻木感明显减轻,活动无受限。因患者近日食辛辣食物,复诊时兼有烦热口渴、恶心欲呕等伴随热象症状,考虑外邪基本已散,原方中减生姜大枣,加枇杷叶10g、淡竹叶10g以清胃止呕,除烦止渴。再服叄剂,全部症状基本消失,临床治愈。

结合患者症状体征,四诊合参,笔者认为其在祖国医学中属于“项痹病”,“节伤”范畴,证型为“营卫气虚风寒痹阻”。颈为脊之上枢,督脉之要道,藏髓之骨节,上通髓海,下连腰脊,融汇诸脉。颈脊闪挫、劳损,致使脊窍错移,气血瘀滞,筋肌挛急而痛。窍骸受损,突出于窍,碍于脊髓,诸脉络受阻,经气不通,则筋肌失荣,痿弛麻木,发为本病。因此,内因为项痹病发生的根本因素,外因为其发病的条件和导火索。患者因素体气血不足,营卫虚弱,腠理疏松,无力抵御外邪,加之劳汗当风,风寒之邪乘虚侵入经络,致经脉闭阻,血行不畅而发病。

《金匮要略·血痹》认为“血痹阴阳俱微,寸口关上微,尺中小紧,外证身体不仁,如风痹状,黄芪桂枝五物汤主之。”条文论述血痹的主证为肌肤麻木不仁,是风寒入侵血分、血行阻滞的反映;如风痹证表现有疼痛感,是因血行闭阻较甚,不通则痛所致,临床应与风寒湿三气杂至而合而为痹的风痹鉴别。血痹因其气血俱虚故不宜单用针刺推拿,而须用中药治疗。本条说明营卫气虚,体质虚弱较甚者,感受外邪较深较重,故该患者症状麻木带有上肢放射痛。

黄芪桂枝五物汤桂枝汤甘草,倍生姜,加黄芪组成。本方方中以黄芪为君,大补脾肺之气,固表实卫,则外可御邪,内可护营;桂枝可发散风寒,温经通痹,助君药温阳强卫,黄芪桂枝则固表不留邪,而桂枝黄芪则邪散不伤正;白芍养血和血,缓急止痛,益气敛营,搭配桂枝调和营卫,古文有道“血行风自灭”;倍生姜桂枝发散外邪,配大枣调和营卫;由于患者感受风寒颈肩部冷痛、活动不利,加姜黄羌活辛散解表,温经通络止痛;血行不畅兼疼痛当归鸡血藤活血化瘀止痛;考虑患者反复颈肩痛伴上肢疼痛逾半年,日久不愈,邪深入络,加地龙搜风通络,利水消肿。全方诸药合用,既从病机层面上使卫阳复振,营卫调和,则风寒得解,气血得行,经脉通利;又从症状层面上使肌肤得养,消除了指端麻木、颈肩痛及上肢放射痛等,为治血痹之良方。

笔者在临床上针对此证型的项痹病均运用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每每取得不错的治疗效果,值得推荐!

参考文献:

[1]黄仰模主编 《金匮要略讲义》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

[2]谢鸣主编 《方剂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9

[3]黄兆胜主编 《中药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8

[4]王新华主编 《中医学基础》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7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