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再探温州05:决定产业集群竞争力的是公共产品的有效供给

 场景学社 2023-02-12 发布于江苏

图片来自网络,关于第28届古镇灯博会的预告新闻

最近十多年来,温州产业进化缓慢与公共产品的缺位有很大的关系。

温州人早在2003年前后就在反思,在外地的影响之下,本地的灯饰行业几乎全军覆没,其实江苏的灯饰行业也是如此。在国内,这个行业最后是到哪里集聚了呢?是广东中山的古镇镇。2022年,已经蔚为壮观,以古镇为中心,辐射中山、顺德和佛山,产业的总产值达到了惊人的1000多亿,直接面向全球万亿大市场。

这个反思,来自于1999年温州灯饰企业参加了古镇的灯博会之后的一场大迁徙。当时占全国市场份额三分天下之一的温州灯饰企业几乎悉数外迁到古镇镇,温州人在反思的时候提到了土地制约、政策鼓励不够这些原因,而从古镇灯饰产业研究者那里看到的是古镇镇对这个产业公共产品的持续供给,以及与时俱进的供给。

这些供给包括知识产权、媒体这类看上去没有什么直接作用的领域,也包括物流、产业配套、研发等直接有用的部分。

前两年提出的新基建,其实就是公共产品的丰富与升级,具体到一个区域产业集中的镇,公共产品又应该是什么呢?

  • 大宗材料专业市场

  • 电商基地

  • 设备、研发等配套

  • 劳动力市场

  • 生活配套

  • 商协会

  • 研究机构

具体到县域、镇域范畴内,一个企业做不了也不应该由企业承担的事情,应该是由政府来主导并完成布局的。公共产品的丰富对产业集群的价值是直接的,回报也是直接的。公共产品对企业经营的倍增效应,令人惊艳,以古镇为例,最近几年差不多是10年5倍,年均增长18%,远超过GDP的增长率两倍之多,实际上产生了产业虹吸。

当然,公共产品的生产过程不会是一朝一夕之功,更不是简单地将企业职能进行社会化就能解决的。场景学社注意到,温州的一个产业集中的特色镇,适合外地员工居住的公寓、宿舍都没有,在春节期间的“大解雇”“大雇佣”活动中,专业的人才市场都没有,企业规模普遍偏小,企业只能以自己的能力做事,产业处于原始的竞争状态,本地产业为外地品牌商代工,在产业链上并不占优势,相形之下,产业的影响力也远远不够。这样需要补课的地方就有许多了。

----------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院长李向阳先生在2023年1月19日的《经济日报》上发表了题为《“一带一路”:向世界提供公共产品》的文章,对“一带一路”的公共产品属性做了非常细致的描述,借此,我们可以从宏观视角进一步看到公共产品的重要价值。节选部分内容如下:

一是深化政策沟通。政策沟通是共建“一带一路”的行动先导与重要保障。倡议提出以来,我国与有关国家和国际组织充分沟通协调,形成了共建“一带一路”的广泛国际合作共识。

二是加强设施联通。基础设施是互联互通的基石,是“一带一路”建设的优先领域。在各方共同努力下,“六廊六路多国多港”的互联互通架构已基本形成,一大批互利共赢项目成功落地,互通互联水平不断提升。

三是提升贸易畅通。贸易畅通是共建“一带一路”的着力点,是推动各国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在全球贸易增速总体放慢的背景下,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之间的贸易自由化和便利化水平稳步提升,经贸投资合作不断拓展,贸易方式不断创新,贸易畅通迈上新台阶。

四是扩大资金融通。资金融通是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支撑和保障。我国积极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金融合作,推动建立多层次的金融服务体系,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多元化的金融支持和服务。五是促进民心相通。民心相通是共建“一带一路”的根基和关键。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国家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是民心相通的具体体现。除了自身建设所取得的成就,“一带一路”建设亦对现行全球治理体系构成了补充和完善。

总的来看,共建“一带一路”是中国为世界提供的重要公共产品。

其一,“一带一路”建设以“丝路精神”为指导,以共同发展为目标,为发展中国家参与国际经济合作提供了机遇。

其二,“一带一路”共建国中多数属于发展中国家,解决其基础设施与互联互通瓶颈是实现共同发展的必要条件。互联互通为发展中国家实现经济起飞、参与国际分工奠定了基础。

其三,多元化合作机制既为不同类型共建国家开展合作提供了便利,也为“一带一路”与现行全球治理体系的对接创造了条件。

其四,作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实践平台,“一带一路”为解决全球治理赤字开辟了新路径。

衍生阅读:

公共产品(Public good)是私人产品的对称,是指具有消费或使用上的非竞争性和受益上的非排他性的产品。公共产品,亦称“公共财货”、“公共物品”。西方经济学用语。指能为绝大多数人共同消费或享用的产品或服务。如国防、公安司法等方面所具有的财物和劳务,以及义务教育、公共福利事业等。

公共产品的特点是一些人对这一产品的消费不会影响另一些人对它的消费,具有非竞争性;某些人对这一产品的利用,不会排斥另一些人对它的利用,具有非排他性。一般由政府或社会团体提供。公共产品区别于公共资源。

再探温州系列文稿目录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