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昌平:昌盛平安

 地偏阁 2023-02-12 发布于上海

北京市

昌平区

昌平北京市辖区,位于北京西北部

▼昌平在北京市的位置

汉元封元年(前110年),置昌平县
明正德元年(1506年),升为昌平州。
民国二年(1913年),昌平撤州设县。
1956年,昌平划归北京,改成昌平区。1960年,复称昌平县。1999年,昌平撤县设区。
关于昌平名称的由来,有一种说法是来自于汉代昌平侯,取昌盛平安之意。
         

—01

十三陵
建文四年(1402年),朱棣在南京即位,但他一心想要迁都北京。
永乐五年(1407年),徐皇后去世,朱棣并没有在南京建造陵墓,而是去北京选择陵址。这时候,著名的风水大师廖均卿跟朱棣说,在昌平有一座黄土山,是风水宝地,可以作为陛下的万年福地。
朱棣听了非常高兴,就亲自与廖均卿前去黄土山选定穴位,最终按照廖均卿的建议确定了位置,还把黄土山改名为天寿山,然后就开开心心地回南京去了。
永乐七年(1409年),长陵的修建工程正式开始。一年之后,朱棣询问长陵工程的进展,朝中大臣就说廖均卿所选的位置是地脉所在,开挖穴位伤及地脉,导致泉涌不止。廖均卿说只要陛下亲自前往,泉水就能止住。
朱棣听了觉得很神奇,就挑了个好日子再次去了天寿山。谁知,当朱棣站在穴位前,泉水却依旧喷涌。于是,朱棣大怒,责问廖均卿。廖均卿却说只要他对着山高喊几声,泉水一定能停止。说罢,廖均卿就对着天寿山念了一大堆话。奇怪的是,话还没说完,泉水就止住了。朱棣大呼神奇,并封廖均卿为钦天监灵台博士。
永乐十一年(1413年),长陵的地下宫殿建成。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朱棣病逝,不久后被安葬于长陵。宣德二年(1427年),长陵的地上建筑基本完工。
朱棣之后,这一带又建有仁宗献陵、宣宗景陵、英宗裕陵、宪宗茂陵、孝宗泰陵、武宗康陵、世宗永陵、穆宗昭陵、神宗定陵、光宗庆陵、熹宗德陵、毅宗思陵等12座帝王陵墓十三陵的名字也由此而来。
十三陵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的皇陵建筑群,对于研究中国古代的历史文化具有非常高的价值。
         

—02

居庸关
“太行八陉”中的第八陉是军都陉,是北京通往西北方向的天然通道。军都陉上建有一座居庸关,是“天下九塞”之一,号称“天下第一雄关”
居庸关最早始于秦代,当年始皇命令士兵、囚犯、民夫来此修筑长城,于是就取徙居庸徒”之意将此关命名为居庸关。
汉代,沿用居庸关之名;三国时,改称西关;唐代,也称蓟门关、军都关等。现存的关城是在明洪武元年(1368年),由徐达创建的
在居庸关的中心,有一座过街塔的基座,因远望如在云端而得名云台。云台始建于元至正二年(1342年),历时4年建成,整体由汉白玉筑成,是一座元代大型石雕精品
云台之上原有三座白色藏式佛塔,但在元末明初被毁。明正统八年(1443年),在云台上重建了泰安寺,但在清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的一场大火中被毁,实在叫人惋惜。但云台上还留有西夏文和八思巴文石刻,是研究西夏、蒙古历史非常珍贵的资料。
         

—03

寇恂
寇恂出生于昌平的一个世家大族,新朝(9-23年)末年,上谷郡(今河北省怀来县)功曹

更始年(24寇恂投奔刘秀,与邓禹交情甚好。刘秀攻下河内郡(今河南西北)后,认为河内郡必须固守,但是不知道谁能胜任。于是,他就征求邓禹的意见。邓禹说:当年高祖让萧何镇守关中,才能专心山东的战事,最后成就统一大业;现在的河内,只有寇恂才能担此重任。寇恂不辱使命,而刘秀也在不久之后称帝。
东汉建武八年(32年),寇恂随刘秀出征,途经颍川时,盗贼群起,刘秀就让寇恂平定群贼。群贼一听寇恂要来,就直接归降了。当地百姓见此,纷纷请求再借寇恂留任。后世就将这个故事演变为“借寇恂”、“借寇”等,表示地方官政绩突出,被百姓挽留。
建武十年(34年),刘秀亲征高峻,并派寇恂去劝降。高峻派军师皇甫文前来谈判,可是皇甫文出言不逊,惹得寇恂大怒,想要斩了他。尽管部下极力劝谏,但寇恂还是杀了皇甫文,还让人带话给高峻:军师无礼已被杀,你要投降就赶快,不然看你能守到什么时候。高峻一听,吓坏了,马上投降了。
寇恂部下对此非常疑惑,就去问寇恂。寇恂说:皇甫文是高峻的心腹,他这个态度就说明高峻根本不想投降;杀了皇甫文,就可以震慑高峻,他就来投降了。
建武十二年(36年),寇恂病逝。
永平三年(60年),明帝刘庄在洛阳南宫云台阁命人画了28位开国功臣的画像,称云台二十八将寇恂位列第五。在后世的各种名将排行中,寇恂都占有一席之地,也是对他功绩的极高评价。

点击下方了解更多

怀驿


喜欢的话请长按关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