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喻旭初:敬畏优良教育传统

 陳昱文 2023-02-13 发布于上海

敬畏优良教育传统

文/喻旭初

近些年,每当看到有些语文教研论文中频繁引用外国教育家名句,我心里就不太爽。似乎这样做就是与时俱进,就是与国际接轨。我决不反对这种引用,但决不应忘了我们的基点。各国教育家的理论都立足于本国国情,各有特点,其中不少原理是相通的,都是人类文明的成果,只有相互借鉴,才能促进教育的科学发展。

中国的文字形态、表达方式和教育理念,有其不同于其他任何国家的独特性。中文创造了灿烂的中国古代文明,我们应为此深感自豪,而不用有半点自卑。

著名特级教师魏书生作为盘锦市教育局长,曾要求当地老师牢记“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循序渐进、寓教于乐、学而时习、教学相长、学以致用、持之以恒”,并大声疾呼:敬畏传统、敬畏常识。他是对的。往细里说,中国语文教育还有许多值得继承的好传统。

在讲具体问题之前,我们首先来看中国古代先贤对教育的重视。宋代欧阳修说:“学校,王政之本也。古者致治之盛衰,视其学之兴废。”明代朱舜水说:“敬师劝学,建国之大本;兴贤育才,为政之先务。”两人都提到“本”:教育是立国之本。这种认识是深刻而有远见的。

下面说些具体的:

关于培养目标。《论语·子路》中说,“君子和而不同”。说的是懂得处世之道。《荀子·非十二子》中说,“不知则问,不能则学,虽能必让,然后为德。”肯学习,有能耐,懂谦让,才能成为有德之才。《礼记·表记》中说,“君子不自夸其事,不自尚其功。”不自夸,不炫耀,这是君子之风。总之,要培养品德高尚的“仁”人“志”士。这是高标准的培养目标。

关于教学方法。(1)激发兴趣。“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2)符合节奏。“循序而渐进”。(朱熹《读书之要》)(3)严格要求。“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孟子·离娄》)(4)重视启发。“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论语·述而)(5)强调专心。“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劝学》)(6)及时巩固。“学而时习之。”(《论语·述而》)(7)复习深化。“温故而知新”。(《论语·为政》)(8)学思结合。“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9)注重积累。“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荀子·劝学》)(10)师生交流,“教学相长”。(《礼记·学记》)。

关于治学途径。(1)注重过程。“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礼记·中庸》)(2)互相探讨。“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诗经·卫风》)(3)学人之长。“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小雅》)(4)提倡质疑。“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朱熹《学规类编》)(5)知行合一。“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明代董其昌)。

中国语文教育的优良传统,全是常识,是规律。从孔子、孟子、荀子、朱熹到梁启超、蔡元培、叶圣陶、陶行知,都是与外国教育家并肩的大师。《论语》《学记》《劝学》《师说》《颜氏家训》都是价值非凡的教育经典。还有一位明代学者李贽,他的“童心说”(“童心者,真心也。”)是重视物质世界、提倡实事求是、呼唤个性解放的学说,也值得我们好好研究。

从古至今,中国教育名家的话,言简意赅,内涵丰富,很亲切,很温暖,且字数少,容易记。它们是我们民族的宝贵精神遗产,具有永恒的生命力。我期盼一线广大教师敬畏传统,敬畏常识。

学习、继承、弘扬我国的优良教育传统,我们责无旁贷。

2023年元月








喻旭初,语文学科特级教师。金陵中学学术委员会委员。主编各类语文书籍12 种,发表文章60 余篇,发表文字共计近300 万。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