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刘尚钞:社旗一高——一别三十年,梦里依稀月光寒

 乡土大河南 2023-02-13 发布于河南

无论走多远,家乡总是我们最温暖的牵挂

Hometown Sheqi

给在外打拼的家乡游子一个寄放心灵的地方

  乡土文学   

社旗一高——一别三十年,梦里依稀月光寒



作者 | 刘尚钞

原创 | 乡土中原(ID:gh_06d145e3125e

01

1992年7月,是我参加高考的日子,也是我离开社旗一高和故乡的日子。从那以后,就再也没有去过社旗一高。
转眼已过去了三十年,故乡早已成他乡。三十年沧海桑田,变了的可不止是日渐苍老的容颜。

2012年是高中毕业20周年,923班的同学们在社旗搞了一次聚会,我有幸参加了。那时社旗一高已经搬迁到新校区,而我们上学时的老学区当时已被拆成了一片废墟。有同学还专门去老学区凭吊一番,想找回二十年前的感觉。我没去,但听去了的同学回来说:什么都看不见了,全拆了!去看了肯定会后悔的。于是,我也就放弃了再去老校区转转的想法。
那次聚会,因离开老家时间太久,再加上城镇化建设日新月异,当时正是一个大拆大建的年代,当然还少不了酒精的作用,老家的酒总是让人欢喜更让人忧,我竟迷失在社旗县城里。不仅方向迷失,街道建筑更加迷失,我已经无法辨识出记忆中赊店街的模样。如果不是老同学跟着,我肯定会迷路。在自己的老家还能迷路,说出去真是天大的笑话。

这是我小时候常来的赊店街吗?怎么模样全变了呢?除了山陕庙门前的琉璃墙,其它的竟然全变了。一刹那,我有一种恍若隔世的感觉。故乡渐行渐远,再也回不去了。
从那以后,社旗一高就留在了我的记忆里,时间越久,记忆就愈加清晰。物是人非,岁月沧桑,这大概是人世间最常见也最无奈的事情了。
02
1989年,我刚考入时的社旗一高,正处于红红火火的巅峰状态。这里是无数农家子弟脱离农村苦海的理想跳板,是社旗这个农业县的最高学府,名师荟萃,更是全县人民心目中一座神圣的殿堂,从这里可以通往全中国的各大高校。
彼时,踏进社旗一高大门时的心情无比虔诚而崇敬。可以说,走进这里,相当于半只脚已经踏进大学校园。

那时,社旗一高只有一个大门,并且大门朝西,门口很不起眼,对面是居民区,向南是条窄窄的居民巷子,一路下坡,可以直通寨墙,向北过两条街就是“天长地久”的赊店酒厂。酒厂的酒糟味,可以随风飘进一高校园。学校大门口也没有什么像样的牌匾。酒香不怕巷子深,“社旗一高”这四个字本身就是一块金字招牌。
进一高大门,是水泥硬化路,道路两侧是一排并不高大的柏树,像哨兵分列两旁。门口正对着的是高高大大的影背墙,这是当年独门大院的标准配置。影背墙后面,才是社旗一高的主体部分。北边是学校的主体建筑,一座长长的东西走向的三层教学楼。教学楼前面,是一座规模不大的假山。那里本来有两排教师宿舍,90年前后给拆了。
所有的教室,都集中在这一座教学楼上。是高中三年我们待的最多的地方,从早自习到晚自习,从日出到日落。除了吃饭睡觉上厕所,其余的时间几乎都是在这座教学楼里度过的。体育课可以忽略不计,因为高考不考。课间可以出来放放风,剩下的时间就是把自己埋在书山题海里。
上高中,男生开始有寝室,不过寝室里的高低床摆得满满当当,道很窄,只有侧身才能通行,沿途全是钢管高低床,碰腿。如果是现在让这帮油腻男再进一次原来的寝室,恐怕很难通过。寝室里的味道就别提了,你懂的。进校门口右侧的一排房子,是寝室,我曾在最靠里边的那个寝室住过。
当时就像一股旋风一样,男同学们都迷上了雪白色加红道道的“回力”牌运动鞋,大约二十块钱左右一双,具体多少钱记不得了,这在当年属于大宗商品。然而却多次发生洗净晾干的“回力”鞋不翼而飞的惊悚事件,很明显,是被“三只手”拿走了。
不得已,我们晚上睡觉的时候,为保护这一重大个人资产,只好把脱下的鞋子压在枕头底下睡觉。寝室里的味道本来就不好闻,再加上脑袋下还压着的一双臭鞋子,就更加可想而知了,没被熏晕实属万幸。
其实,谁是“三只手”,同学们的心中大抵有数。但没有证据,“回力”鞋又长的一个模样,就算再怀疑也无法指认。这个世界总是会有各种各样的人。人生就像剧本,尽管没有彩排,但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角色”其实都是提前安排好的。

无论你遇到什么样的人,看到什么样的事,你都不应当觉得奇怪。人生在世,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剧本和轮回,每件事都有自己的因果,不要试图去改变别人。

03
我们这一届,命运多舛,赶上了高中会考,又赶上了四科组,最后是文理分班,分分合合,真是够乱的。三年时间,两次大分班,开始在923班,后来又在922班,能够经过两次大调整仍分在一个班的同学,估计不到二十人。
同学总是在换,以至于几十年以后,即使是同过班,也印象不深了。再加上岁月对记忆的漂白与洗涤,就更加傻傻地记不清了。
梁同勋老师教语文,当我们班主任。我们这一届是他当班主任的最后一届,梁老师为我们这届学生花费了大量时间精力,可谓呕心沥血,我们也算是他老人家的关门弟子。梁老师还是我们《乡土中原》公众号的指导老师之一,公众号里的不少作者,包括我在内,都是梁老师的弟子。

当年有一个教我们化学的白胡子老师,这人脾气不太好,姓名已经记不清了,很多年以后还感觉特别对不起他老人家。事情是这样的:课堂上,忘了是因为什么事惹到了这位老师,他让我站起来回答问题,回答完问题,我以为完事可以坐下了,没想到竟然接着罚站。我气不过,就直接坐下去了。老师一看,更加生气,拎起教案就走,这课不上了。
这件事肯定是我不对,哪能这样和自己的老师对着干呀?让老师直接下不来台。后来有一次化学测验,题非常难,应该是模拟高考的那种,那次班里的同学考分都不太理想,我是唯一一名选择题全部答对的学生,这位老师不计前嫌,还在课堂上表扬了我。
其实刚开始上化学课的时候,是一位年轻的女老师,不知道她是哪里人,稍微带点口音,也记不清这位老师的名字了,她喜欢穿踩脚裤,当时流行这个,她一遍一遍讲“摩尔”这个概念的含义,是个计量单位,当时总算是听明白了,不过现在又忘了,真想听这位老师再讲一遍。朱琳老师是我们的数学老师,当年她刚从师大毕业没多久,数学课讲得自信又潇洒。教物理课的是王元平老师,课讲得特别好,什么单摆、自由落体、压强等等概念,既生动形象又易于理解,记得他特别喜欢当年物理学得最好的韩永卿同学。
隔着三十多年的光景,当年很多老师的印象都已经模糊了,岁月不饶人啊!


04
一高的大餐厅,在学校礼堂的背后,其实只是一个大棚子,无桌无椅,但可以遮风避雨。同学们吃饭都习惯于蹲在地上围成一圈。高中时,同学们从家带咸菜的少了,基本都是从食堂买菜吃。
食堂有大伙和小伙之分,进入九十年代,个体经济飞速发展,食堂也开始承包了。大伙是学校集体经营的,属于公有制经济;而小伙则是富有经济头脑的郝寨人开的,属于个体经济。一到开饭的时候,餐厅里熙熙攘攘全是人,南头是大伙,北头是小伙,分庭抗礼,各占半壁江山。

一高的几样拿手伙食,到现在还能记清楚的,首先是大米汤,熬得黏黏糊糊的,也稠乎乎的,既挡饥又挡渴,还有一种大米的自带清香。大米汤能熬得这么好喝,应该是加了饭碱,也就是小苏打。到现在我在家熬大米汤时,还放一点小苏打,熬出来的大米汤就是好喝,这应当是跟当年一高食堂的师傅们学的。
第二个拿手伙食,就是肉包子,这是大伙做的,小伙做不了。肉包子里的馅,是猪肉和萝卜粉条,叁两饭票再加两毛钱可以买一个肉包子,要是能吃上两个,那就相当于下大本钱改善了一次伙食,这属于奢侈品消费项目,不能天天吃,偶尔吃一次解解馋就行了。
那个年代的猪肉是真香,就算是不用猪肉只用腥油(猪油)盘的馅,也香得不得了。不像现在,猪肉早不是当年那个味了,无论什么食品吃起来都是没滋拉味的。因为现在食品行业也都是流水线生产,普遍采用了高科技与狠活,产量提高了,口感下降了。
一高食堂的第三个经典伙食是短面条,因为混了面,稠乎乎的,面条都是一拃长短,入口即化不用嚼。做好的短面条用大铁桶装着,放在一个水泥台面上。食堂师傅的最后一道工序,会炸一碗油炸葱花倒在桶里短面条的中央位置,因为面条很稠,所以葱花不会沉下去,而是一直浮在表面。葱花的糊焦香味会钻进每一个打饭学生的鼻孔中,刺激着味蕾神经。
师傅打饭时,会在油炸葱花的附近位置下勺,就像在冰面上掏了一个窟窿,面条一碗一碗从冰面的窟窿里盛出来,油炸葱花始终岿然不动。一桶短面条打完,油炸葱花还在桶里漂着,还在散发着香味,就像扎了根一样。
有的时候,不是葱花,而是几疙瘩肉,那香味更诱人,肉疙瘩就像用绳子牵着一样,稳稳地固定在铁桶里,学生只能看到和闻到,却永远吃不到。
一桶短面条卖完了,学生意犹未尽地朝空桶里望了望,那几疙瘩肉竟还在。打饭师傅大方地说:明天来吧,明天你一定能吃到!

05

一高的南侧,是一个长方形的大操场,就像一个大牛槽,深度两米都不止。煤渣灰铺成的环形跑道,是同学们跑早操的地方。操场的南边,隔一道墙,就是社旗的南寨墙。同学们经常翻越学校操场南边的围墙,去高高大大的寨墙上放风,站在寨墙上,可以俯瞰整个操场。

那时的一高应该不怕发洪水,因为操场就可以充当一个巨大的天然蓄水池。操场的西南角,在1992年高考之后的那个夏天,开始兴建两层教室,也就是后来被同学们称为的“西南联大”,复读生的高考工厂。“西南联大”是高中里的明星学校,名气很大,而且也确实不负众望,那些年为全国各大高校输送了大批生源。
一高的礼堂,是整个学校的中心。学校里的大广播,就是在礼堂里控制的。礼堂里面长什么模样,三年高中也一直没有机会进去看过。当然,大家更关注的是礼堂西侧正对着的一面墙,因为这面墙是一高发榜的地方,每年高考完毕,就会在这里张榜公布。
一个名字跟着一个高校名称,不用说北京上海等地的名校,还有军校,会排在前面,准确说,是成绩好的排在前面。如果前几名,有考上“清华”“北大”的,能在一高传颂很多年。这是个人的骄傲,更是一高的骄傲。每年的这个榜单,书写的都是社旗学子的人生命运。这里也汇聚着无数农家子弟的光荣与梦想,这是人生的第一道分水岭。
这面墙上也不只公布高考成绩,有些重要的考试成绩,也会在这面墙上张榜公布。家长和学生,无不关心这面墙上的排名顺序。高考制度已实行四十多年,改变的是无数农家子弟的命运,不管怎么说,高考制度仍是当下中国最为公平的选拔制度,感谢高考!
当年的社旗一高,是无数农家子弟实现梦想的地方,是我们心目中一块圣地。当年我们过着清贫的校园生活,就像一群苦行僧,只为修成正果。因为大家的生活都很苦,所以也不觉得苦。

社旗一高老校区就像一张黑白照片,被永远定格在脑海里。无论时光变迁,无论沧海桑田,一高学子能记住的,永远是她当初迎接我们时的模样。

06

2017年是农历丁酉年,也是我们高中毕业25周年。这一年手机微信开始流行,各种群开始建立,极大方便了人们线上交流活动,923班级群应运而生。

春节过后的一天,班级群里突然转来王学章老师特意为923同学们创作的一首诗词《水调歌头》:

水调歌头·寄言九二三同学

廿五春秋过,

酉岁网上逢。

当年无畏牛犊,

浩气满胸中。

感受世间凉热,

经历千般磨炼,

玉璞现玲珑。

俊美悦人眼,

端正雅俗风。

放眼望,

走大道,

奔前程。

人生取舍,

道德文化最分明。

身负光荣使命,

共筑民族美梦,

功业慰平生。

尔曹风华茂,

家国冀腾龙。

我看后,还真感受到一股“浩气满胸中”,于是步其韵和一首《水调歌头》以助兴:

水调歌头·和王学章老师

廿五载春秋,

人生几相逢?

当年懵懂少年,

今日家国栋。

赵河坝茅蓑蓑,

诉尽万般思情,

寨墙绕一中。

春秋楼不在,

山货街兴隆。

惊回首,

岁蹉跎,

不年轻。

东西南北,

月是故乡分外明。

浓香酱香尝过,

赊店老酒最浓,

再踏新征程。

国泰民安福,

师生情谊重。

2020年,第三十六个教师节来临之际,我和《乡土中原》公众号其他几名主创人员一起,策划并组织实施了“第三十六个教师节主题征文比赛”活动,得到了广大读者的热情支持,共收到省内外参赛作品90余篇,其中原创作品60余篇,评选出了一、二、三等奖和优秀奖,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在这次主题征文活动中,社旗一高的王书义老师、梁铜勋老师、王学章老师、刘永科老师、韩珪老师等几位指导老师,都有征文作品对他们进行深情回忆和感恩赞美,充分彰显了社旗一高风采和师生情谊,成为一段佳话。
1992年高中毕业至今,转眼已过去三十年。岁月无情,人间有爱,祝愿社旗一高的各位老师和老同学们平安健康、幸福绵长!

(全文完)

附:社旗一高1992年毕业学生名单

王晓 立 刘  岩 王金焕 李广浩 王  剑 刘晓磊 薛娅丽 刘  宁 高  芳

唐海伟 孙  刚 李成梅 秦江波 牛海欣 周  莹 程旭远 郭安欣 张鹏举 赵成恩
雪  亮  李  勇 刘云成 赵成双 史成立 丁东升 刘云双 焦  伟 宋大旺 张  鹏
任喜芳 张春霞 张玉广 郭 方 宋江涛 张  萍 刘国全 李发亮 杜留申 郭崇民
王天福 姚军武 马  玲 刘玉琢 常建青 陈玲民 石林琳 王  军 李  震 王银锋
张致瑞 李亚锋 高文典 张生印 刘 存 申冬梅 孙瑞堂 吕  阳 杨新伟 宋君飞
李付国 张书新 刘  寅  徐运先 张绍松 王庭武 王  爽 高  飞 赵  崑 王  哲
刘明恩 程滢莲 徐金献 祁高峰 张俊武 李 磊 高文豪 王  辉 张学宝 侯守勇
张永超 张  嘉 魏国旺 郭九富 张庆霞 蔡  军 李  方 史兆青 张梦捷 惠  萍
宋建勇 周 恒 方宗举 郭安强 李明伦 王学新 张高峰 揣慧卿 郭荣平 胡  玺
徐建恒 詹兴合 孙庆东 李书海 周玉辰 张保霞 李继强 李文磊 张中立 黄胜祖
王  蕊  刘玉超 耿明举 董炳付 康国丽 侯平蕴 贾青松 李刚建 常书显 廖荣晓
许国杰 王  月 王新锋  张文华 文金海 李  培   韩  雷  戚长卉 王林青 穆  菁
李泽荷 赵 杰  潘爱民  宋  辉  刘凌云 宋  涛  刘尚钞 黄继良 张彩洁 韩永卿
王廷伟 田化涛 丁樟甲 聂兴明 孙兵红 周德照 王合山 王东立 贺江涛 刘荣刚
张合勇 周杰军 薛协兵 魏春召 张 辉 牛文念 张春雨 刘世杰 张  勇 贾新彦
何长占 曹继金 金 昂 宋学俭 曹松彦 秦明建 高明亮 郭东华 路春艳 李成远
张玉芬 魏雅贤 穆清冬 朱庆新 郭 冠 肖玉斌 杨清群 张松建 张  撼 李香敏
张德峻 李付杰 梁士勇 曹兴川 李向东 崔保廷 陈新明 张广莲 王树艺 高喜建
王  旭  姬  雯  党英敏 郭黎明 孟献周 贾炳瑞 李金勇 郭清礼 王  辉 张书照
周大钦 王廷瑞 李 坚 赵玉喜 李军营 杨清平 邱贵贤 刘正奇 周  栋 申  磊
吴  刚  朱焕立 常广玲 张东亚 惠志奇 康国正 周晓玲 吴传芳 巴志峰 李旭东
刘德刚 王俊谦 宋凤军 王绍亭 程桂玲 李泉堂 王广霞 侯天鹏 李继刚 刘兆杰
高松山 刘顺国 王全泽 吴永航 崔永跃 张 凌 胡金海 孙二刚 丁书娟 刘兆静
王群海 尚  涛  刘  存  郭廷文 郝生印 李二立 康东亮 王红伟 闫  娟 马  峰
张中宏 金  鑫  金  震  宋天学 张运增 王静轩 孙伟杰 赵  平 段州杰 王伟明
孙晓东 侯  亮  王洪莲 丁  沛 张运发 胡玉升 肖  峰 魏永山 赵献民 姚莹超
牛俊峰 唐  慧  李建国 张建丽 朱  箐 刘  贞  刘旭之 张新勇 侯  田 王春旺
王永军 张华勇 李道远 王  磊 王得印 吕吉睿 郭立俭 孙亚玲 郭德顺 郭书村
刘晓峰 王   狂  李  博  惠广义 贾凌伟 刘宇清 郭  杰 李  映  赵  玉  秦瑞涛
贾  宇   李  杰  范宏蕊 刘成军

(以上名单由923同学提供,非官方,未经证实)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