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景观案例分享】深圳国际山公园街区的场所营造

 陈正兴 2023-02-13 发布于湖北
文章图片1

社区级公共开放空间是邻近居民最易使用的场地,承载着强化社区纽带、促进邻里交往的功能。设计可通过营造开阔的视野和秩序井然的景观空间,形成“关怀线索”(cues to care)以吸引“街道目光”(eyes on the street),提高人们的安全感[6],保证场地活力;创造“席坐景观”(sitting landscapes)[7],鼓励居民主动选择慢行出行方式,增加社交机会[8]。此外,通过提升环境的美学价值和可达性,也可以增加社区居民的户外活动量[9]。

文章图片2

首先,在公园内建设旱喷广场、海绵绿地、生态绿阶、酷玩坡地(2~14岁)、旋风球场,以及绿波雨水花园六个不同功能的空间,以满足社区居民多样化的使用需求。在空间划分上,为了消纳场地高差显著及不规则的边界形态,设计通过攀爬坡、草坡、台阶、座阶、挡土墙等竖向设计元素将场地划分为三层台地结构。

对于紧邻街道的小型社区公园而言,水声是减少交通噪音干扰、增强场所体验的有效途径[10]。因此,项目团队在旱喷广场设置了旱喷与镜面水结合的人造水景,期望喷泉开启时能够吸引儿童与水互动玩耍;关闭后也能成为日常活动的空间。

文章图片3

海绵绿地为35m×22m的开敞空间,在外围设置“观察-参与-休憩”的过渡空间,以期增加人们在此停留和活动的时间。海绵绿地连同旱喷广场与生态绿阶,不仅串联起了半山生活馆室内空间与公园的轴线式开放空间,而且在场地南部组成了一个剧场式空间,提高了社区活动的多样性和场地活力。

文章图片4
文章图片5
文章图片6
文章图片7
文章图片8

#风景园林手绘##每日打卡上热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