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集截图取自秦兴培先生视频《上海影像1995年(19):旧校场路-沉香阁路-方浜中路》。为便利各位观看,现参照1989年版《上海商用地图》(题图1至5),逐一辨识并截图若干帧,再略作解读,文尾附原视频分享之。 安仁街在豫园东侧,北起人民路,南至方浜中路,沥青路面。安仁街初名安仁衖,因街东侧之安仁里得名,清光绪年初仅有福佑浜以北段(图4-2)。安仁里,于明代为豫园园主潘氏(潘恩及其子允端)的故宅。1906年(光绪三十二年)填黑桥浜筑福佑路时安仁桥被拆除。福佑路以南,安仁街中段初名东园门街,南段初名猛将衖(图4-3)。1936年,全路段统称安仁街至今(图4-4)。建国前沿街有较多的红木和算盘作场。建国后(1956年),人民政府重修豫园,竣工后园的办公室设在安仁街上。 沉香阁路,东起旧校场路,西至侯家路,石片路面。路由沉香阁得名。 沉香阁,又名慈云禅院,位于今沉香阁路29号。临济宗派,住持观性法师,尼众13人。明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官至四川布政使的潘允端奉命治淮河时,从一沉船中打捞出一尊芳馥四溢的沉香木观音像,高3尺许,头戴玉佛冠,垂手加膝,称如意观音。潘将它运回上海,在家祠中建阁供奉,横额题为“南海宝筏飞渡观音大士阁”。至清同治年间,寺院前有弥勒殿、山门石坊,中有大雄宝殿,后有鹤轩、沉香佛阁、禅堂、厢楼,已具丛林规模,全部建筑占地7.3亩。清代逢皇帝、皇太后诞辰,地方百官都要到沉香阁朝贺。民国32年(1943年),近代高僧应慈法师在沉香阁开讲《华严经》、《法界观门》等佛经。文革中寺庙被工厂占用(立新器材厂、新征玻璃制品厂)。1983年,两家工厂迁出,是年4月沉香阁被列入全国第一批汉族地区佛教的142个重点开放寺庙之一。1989年收回全部庙产,1990年重新修复。1992年10月15日举行沉香观音菩萨开光暨观性法师升座典礼,同年改为比丘尼道场。1994年2月14日,举行全堂佛像开光典礼。 旧校场路,北起福佑路,南至方浜中路,沥青混凝土、片弹街路面。 明正德九年(1514年),上海知县黄希英在城厢西北积善寺(今积石街)前辟“大演武场”,习称“校场”或“教场”。清康熙年间,清军提标右营调防到上海,旧演武场不敷使用,遂于清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在南门外废弃的明朝粮仓旧址建造新大教场(图14-3,在今陆家浜路以北、桑园街以东、东江阴街以南、南仓街以西的位置)。故东江阴街东段初名校场街,街东端还有一条校场衖(图14-4)。这样,原“校场”遂称旧校场或小校场,且日渐荒芜。之后,旧校场被民居、店铺占据,渐成街市,原本没有路,因为走的人多了,自然形成了路(图14-2,初名旧教场街,1949年改名为旧校场路至今)。 附:《上海印象1995年(19):旧校场路-沉香阁路-方浜中路》(秦兴培摄) --------------------------- |
|
来自: 常熟老李jlr5mr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