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石涛:画可从心,法自我立

 守拙xk53d8fzrb 2023-02-13 发布于河北

石涛是中国现代美术的起点,又是中国传统画论的集大成者。

——吴冠中

石涛(1641—约1718),清初画家。本姓朱,名若极,号石涛,又号苦瓜和尚、大涤子、清湘陈人等,晚年定居扬州。法名原济,一作元济、道济,与弘仁、髡残、朱耷合称“清初四僧”。石涛半世云游,饱览名山大川,是以所画山水,笔法恣肆,离奇苍古而又能细秀妥帖,为清初山水画大家。其所画花卉,也别有生趣。著有《苦瓜和尚画语录》。

石涛系明室后裔,因明清易代,国破家亡,幼经离乱。一生辗转多地,后逃至全州湘山寺,落发为僧。其后在宣城停留数十年,并多次游历黄山,与当地及周边书画名家如释半山、施闰章、梅清、梅庚、吴肃公、江注等人往来应和,寄情山水,乃有“黄山派”之称。

石涛性喜漫游,之后又离开宣城,往来于南京和扬州两地。曾两次受到康熙帝召见,甚至北上京师,与清朝上层人物也多有往来。石涛居于上述两地时,与当地众多文士结识,其中著名的有屈大均、孔尚任、龚贤、戴本孝、查士标、程邃、黄云等。这一时期的石涛,一方面受到圣驾感召,想要往仕途方向进取;另一方面也因与诸多文化名士结交,有机会观摩董源、倪瓒、沉周以及董其昌等前人作品,体会名家笔意,从而开阔了自己的艺术视野,得以兼收并蓄,并逐渐发展出自己的绘画风格。

石涛晚年于仕途感到灰心,自京南归,定居扬州。又蓄发改道,自取别号“大涤子”,潜心研究绘画理论。后撰成《画语录》一书, 阐述山水创作与自然之关系、笔墨运用规律及对自然的表现方法,并提出“笔墨当随时代”“一画论”等艺术理念,被后世奉为经典。

石涛早年山水师法宋元诸家,画风疏秀明洁;晚年则用笔恣肆,墨法淋漓,格法多变,尤精册页小品。其所画花卉,潇洒隽朗,天真烂漫,人物也生拙古朴,别具一格。存世作品有《搜尽奇峰打草稿图》《山水清音图》《竹石图》等。石涛画风独树一帜,作品恣肆纵横,苍莽新奇,笔法流畅凝重,秀中寓拙,尤长于点苔。其用墨枯湿浓淡兼施,尤其喜用湿笔,通过水墨的渗化和笔墨的融合,表现出山川之氤氲气象和深厚广袤。

在艺术创作上,石涛主张师法古人、师法自然,又个性率真,天性不羁,提倡“师古而化之”“我自用我法”。因此,其作品一则不局限于某家某派,而广泛师法历代画家之长;二则纵情山水,能将自己对自然的真实感受和对前人笔墨技法的领悟结合起来,形成自己极具独创性的、超凡脱俗的艺术风格。

按琴相对不复语,

近人独鹤听松鸣。

明明垂柳下,春水满山田,

农夫寒带雨,耕破一溪烟。

一水孤蒲绿,半天云雨清,

扁舟去远浦,可遂打鱼情。

夜深月上林西寺,

风送菱花齐满床。

菊寒秋尽晓烟开,结伴相寻草色媒。

红树千林藏幕府,白云一带护琴台。

西南溪接龙门隐,东北峰连马渡来。

不向大观奇处索,却于此地把诗催。

孤鹤韵遥天,鸣琴秋水边。

松风生十指,得道古今传。

催人山店雨,前路是高桥。

向来独得襄阳法,高子磊落称房山。

绘士如云拂天起,不知谁过粤西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