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关羽的谥号“壮缪侯”究竟是美谥还是恶谥?

 风尘讲历史 2023-02-13 发布于江苏

东汉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刘备进位汉中王,封关羽为前将军。随后关羽率军围攻魏将曹仁于樊城,时值汉水泛滥,于禁所督七军皆被淹没,关羽又斩将军庞德,自许都以南纷纷响应关羽,一时间关羽威震华夏,曹操几欲迁都避其锋芒。可孙权的背刺终结了关羽的威名,也终结了蜀汉和东吴的国运。关羽死后,孙刘联盟破裂,即便之后蜀汉和东吴重新交好,也恢复不了从前那样亲密无间的关系,两国被灭只是时间问题。

关羽死后四十年都未曾有过谥号,仿佛众人都把他遗忘了,直至蜀汉景耀三年(260年)九月,刘禅才追谥关羽为“壮缪侯”。而这个谥号历来也备受争议,有人认为是美谥,也有人认为是恶谥号,我们一起来看看双方的理由。

持恶谥看法的人是从字面意思上理解的。

所谓壮:威德刚武曰壮;赫围克服曰壮;死于原野曰壮;胜敌克乱曰壮;好力致勇曰壮;屡行征伐曰壮;武而不遂曰壮;武德刚毅曰壮;非礼弗履曰壮。

所谓缪:名与实爽曰缪;伤人蔽贤曰缪;蔽仁伤善曰缪;武功不成曰缪。

可见“缪”是个板上钉钉的恶谥,但“壮”却是个平谥或勉强是个美谥。“壮缪”连起来的意思应该“虽有武勇却无甚建树、名实不符”。这个评价还算是客观,因此“壮缪”不能算是纯粹的恶谥。

而持美谥看法的人认为“缪”通“穆”,所谓穆:布德执意曰穆,中情见貌曰穆。如此一来“壮缪”就是个彻彻底底的美谥了。这也不是凭空猜想,在先秦谥法中“缪”与“穆”就是一个意思,比如《礼记》中的“穆”基本都是“缪”来代替的,“秦穆公”也可作“秦公”。

至于采取以上哪种说法,那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以关羽一生的成就来看,担得起一个“壮”字,可又不得不承认正是因为他的傲气才大意失荆州,让蜀汉失去了统一天下的希望,谥“缪”也合理。

个人更倾向于“壮缪”为平谥,既肯定了关羽的功绩,又批评了关羽丢失荆州的错误。不知各位有何见解?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