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恒道与常道:永恒不变的恒常之道

 莫为天下先 2023-02-13 发布于湖南

“道可道,非恒道”,是说,能够说得明白的“道”,就不是永恒不变的恒常之道。这句话相当于“可道之道,即非恒道”。

这句话,通行本表达为“道可道,非常道”,而在汉帛本中的表述为“道,可道也,非恒道也”。这两种表达之间的区别,首先在于句式不同,其次在于“恒”、“常”之用。

先说句式。“道可道,非常道”,有两种断句方式,一种是把“可道”当作谓语,则是并列句,意思相当于“道是可道的,但是可道之道,即非常道”;另一种是把“可道”当作后置定语,则是简单句,相当于“道之可道者,即非常道”。“道,可道也,非恒道也”,是并列句,相当于“道是可道的,但是可道之道,即非恒道”。

再说“恒”、“常”之用。为尊者讳,特别是为帝王讳,是古代重要的基本礼节,而礼是社会秩序的基石。从古至今,改朝换代时常发生,帝王将相层出不穷,为了避开帝王的名讳,越是流传久远的经典,越是被篡改得面目全非。要想读懂,需要具备相应知识。以道德五千言为例,为汉高祖刘邦故,讳邦曰国;为汉惠帝刘盈故,讳盈曰满;为汉文帝刘恒故,讳恒曰常;为汉景帝刘启故,讳启曰开。到了清朝,为清圣祖康熙玄烨故,“玄之又玄”又变成了“元之又元”。不改,就是大不敬,轻则杀头,重则灭族,半点不由人,不得不改。把“恒”替换为“常”,就是为避汉文帝刘恒讳,这在汉字六书中,称为“假借”。

”字,从心,从二,从月。甲骨文作“亘”,上横为天,下横为地,中间为一弯弦月,表示日月长存于天地之间,亘古未变,故《诗经》有云,“如月之恒,如日之升”。金文加心,表示人心觉受,永恒,长久、有恒心。《说文》:“恒,常也。”《易˙序卦传》:“恒,久也。”《易˙系辞》:“恒,德之固也。”《诗经》:“无恒安处。”都是这个意思。而“”,是“裳”的本字,形声,从尚之声,从巾之义,本义是“穿在下身的衣服。”《说文》:“常,下裙也。”以“常”来代替“恒”,则“常道”即“恒道”。然而,由于“常”字,除了代替“恒”字表示“恒久,长久不变”之义外,更常用的是“一般,普通,正常”的含义,因而造成了理解上的歧义和偏差。很多人把“常道”,理解为寻常之道,而不是恒常之道、永恒之道,这就造成了极大的曲解,与老子本义截然相反。这是非常严重的。

因此,综合整理各个版本,泰和本决定采用“道可道,非恒道”的表达,释义为“可道之道,即非恒道”,具体为“可以用人类语言准确表达的'道’,就不是永恒不变的恒常之道”。

图片

道恒无名,强名曰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