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80年代没有手机和网络,大家玩什么游戏?00后直呼:消失的童年

 梦想童年594 2023-02-13 发布于江西

大柳树,砍大刀

恁类兵,紧俺挑

恁挑谁,挑爱梅

……

能听懂这一段顺口溜的人,相信年纪应该都不小了。#窖藏88岁月弥香#

因为这一段顺口溜,是80年代最盛行的各种阵容对抗游戏前,分配人手时常念的词儿。

在没有手机和电脑的80年代,孩子们很少一个人呆在家里,而是会三五成群组成小团体出门玩耍。

由于当时经济条件所限,孩子们普遍都没有什么玩具,这些三五成群的孩子们出门之后会玩什么呢?

排名第一的,无疑要当属捉迷藏了!

因为捉迷藏这个游戏,是全国流通最广的一种游戏。

虽然在叫法上全国各地会有所不同,但基本的玩法应该都是一样的;一帮人在固定范围内藏起来,然后由一个或几个人把藏起来的人找出来。

当三五成群的孩子们相遇,人数达到一定数量的时候,往往就会开始玩这个游戏。

在80年代的时候,我们老家管捉迷藏叫“藏老木”(音),秋冬季节的时候玩这个游戏的人很多。

那个时候我们那儿秋季的农作物,大抵是以玉米和棉花为主,这两种庄稼成熟之后,玉米会有大量的秸秆需要通风晾晒,而棉花则需要很长时间的晾晒棉桃才会完全打开。

所以到了秋冬季节,村里到处都是竖起来的玉米秸秆和薅下来的棉花杆。

当村里三五成群的孩子们聚集到一块儿的时候,十有八九就会有人提议大家一起玩这个游戏。

因为这个游戏不限定人数,人越多玩起来越热闹,而且还不用太在意性别和年纪的问题。

毕竟按照游戏规则,只要人被找到就算是输了,年纪大点,力气大点在这个游戏中并不占多大优势。

当大家确定好玩玩这个游戏的时候,会先对人员进行分班;分好哪几个人负责找,而剩下的人就会在倒计时之后,一哄而散跑到玉米秸堆、成片竖起来的棉花杆底下之类地方躲藏起来。

由于这个时候棉花杆虽然被拔了下来,但叶子却往往没有落完,小孩子在底下一钻碎掉的棉叶就会粘在棉花上,处理起来相当麻烦。

所以正在摘棉花的大人一看小孩子疯跑过来,往往会大声呵斥,不许他们往自己家棉花杆里钻。

不过,那个时候的孩子最大的特色就是“皮脸”,大人即使叫破喉咙往往也没有多大作用,反而可能会因为一急之下口不择言,而闹出笑话。

我小时候有一次和一个同龄的小叔一起钻他家棉花杆,他嫂子见拦不住,一急张口骂了句:“咦!你个鳖孙咋恁不听话……”

那时候刚好他妈妈也在,听了当场就跟他嫂子吵了起来:“说那是啥话!他是鳖孙你是啥?!”

婆媳俩斗嘴,惹得旁边摘棉花的乡亲们哈哈大笑。

这种捉迷藏一般都藏不久,因为不但玩游戏的人会找,藏的地方不对主人家往往也会驱赶导致暴露。

不过也有一些胆儿大的,藏的地方大家根本不敢去或不知道,玩到最后大家也找不到他!

这样的人玩游戏的水平虽然很高,但下场却通常比较惨。

因为当大家一起找都找不到他的时候,很容易就会失去寻找他的耐心,接着玩别的游戏把他遗忘掉。

像我上边说的那个小叔,就曾经躲到了一个墓碑背后,在墓碑和坟头之间藏着。

大家不敢靠坟头和墓碑,找了他很久找不到就玩别的游戏去了。

结果他一不小心躺在坟头和墓碑之间睡着了,天黑了他的家里人喊了好久才找到。

回家被打了一顿屁股不说,还为这事儿很长时间里沦为大家的笑料。

一起玩的孩子们多的时候,除了捉迷藏之外,还有一个游戏特别受欢迎,那就是“抢老营”。

抢老营这个游戏的规则也很简单:把一棵树或一个木桩之类的东西设为“老营”,参与玩的人分为两攻守两拨人,守的那一拨要想方设法守住“老营”,不许对方的人靠近;而攻的那一拨则需要突破对方的防守,摸到“老营”就算成功。

由于抢老营这个游戏年纪大,体格壮的人明显占优势,所以分拨的时候为了表示公平,往往会用开头的那段顺口溜,说一个字点一个人,这段顺口溜说完点到哪个人,这个就跟说顺口溜的人是一拨了。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这个游戏看起来好像很简单,但实际上却非常讲究策略。

如果进攻的一方无脑冲向老营,那十有八九会输的很惨。

因为按照规则守方的人只要摸到了进攻一方的人,那进攻一方的人就算出局了。

所以进攻一方的人一般需要分工协作,用出其不意的方式才能取得胜利。

一般来说,进攻一方的人都会派几个年龄比较大的孩子,从正面进攻吸引守方的注意力,而年纪较小不怎么起眼的,会在守方的注意力被吸引的时候,悄悄溜进圈子里去摸“老营”。

一般来说,攻方不需要全部摸到“老营”,只需要一个或着几个人摸到“老营”,那守方就算是输了。

这个游戏十分考验攻守两方的团队协作能力,哪一方能赢基本全看队员们的合作能力的强弱。

因为攻方如果合作不好,乱七八糟的一拥而上,守方只需三两下就能让他们出局了。

而守方如果合作不好,“老营”的圆形防御圈就组建不成,攻方就可以找到缺口,轻松冲进“老营”。

这个游戏在80年代的时候在全国各地非常流行,各地的规则版本应该也会有所不同。但守护“老营”的核心玩法,一般都是不会改的。

除了抢老营和捉迷藏之外,还有一个游戏非常值得一提。

它就是“斗牛”。

这个游戏规则非常简单粗暴,两个人抬着一个人摞成人墙,分成两拨互相冲撞,把对方的人墙推倒就算赢了。

为什么我要特别提这个?因为在我们那儿,这个游戏有时候是男女混合起来玩儿的。

鄙人不才,当年因为个子小,曾经多次坐在两个女孩子的肩膀上,被姑娘们抬着跟人“斗牛”。

啊!岁月如梭!那种待遇我至今再没享受过。

所以如今想来,那也算是我人生的高光时刻……

上面说的这几个游戏,都是需要很多人一起才能玩的起来的,现在的孩子们估计想找到那么多参与者都很困难了。

人少的时候就没得玩了吗?当然不是了!

人少的时候,自然有人少的玩法。

男孩子们两三个人在一起的时候,通常都会玩一种叫“摔面包”的游戏。

这种“面包”并不是真面包,而是两张纸对折之后叠成正方形,有正反两面,这是当时男孩子们自制的一种玩具。

把一个纸面包放在地上,另一个人用纸面包或扇或砸,只要把对方的纸面包翻个面,那就算赢走了这个纸面包。

这个游戏其实是可以作弊的。

在纸面包里夹上硬纸板的话,纸面包不但更重,扇起来也更带风,也更容易赢。

不过这种作弊的方式也很容易被识破,因为对方只要一摸你的纸面包,就能立刻拆穿这种小把戏了。

第二种方式则比较隐蔽一些。

那就是去玩摔面包之前穿上外套,在扇对方的纸面包的时候,解开自己外套的扣子或拉链,用外套的带起来的风去吹对方的纸面包。

80年代的男孩子迷恋纸面包,丝毫不亚于现在的孩子迷恋奥特曼卡片。

记得我一个堂哥为了叠纸面包,把自己的课本都偷偷地撕了,为此挨了一顿暴揍的同时,还被人当成话柄笑了好多年。

和现在孩子们的奥特曼卡片一样,纸面包也几乎是纯男孩子的游戏,女孩子极少有人参与。

那么女孩子在那个年代都玩什么呢?

要说女孩子们的专属游戏,那肯定要数跳皮筋了。

虽然理论上来说跳皮筋男女皆宜,但实际上不知道为什么,那个年代男孩子一般很少参与。

那时候的跳皮筋都是像舞蹈一样,有着规定顺序的动作,而且跳的同时嘴里还会念着固定的词儿。

这个游戏我没参与过,所以知道的也很有限。

如果有那个年代的女性朋友读到这篇文章,不妨在评论区分享一下,当年你们嘴里念念有词的到底在说些什么?

几十年过去了,我们这些男同胞其实还是挺好奇的。

除了以上这几种游戏之外,还有两个游戏不得不提一下;那就是搁方和大炮打小人。

这两种游戏都是在地上划格子,然后两个人往格子里放不同的东西,类似于下棋。

搁方我没记错的话,是占住一个方格的四个角或上下左右以及斜着连着三个子的时候,就能够吃对方的子,占满位赢。

而大炮打小人则是分大炮和小人两方。

大炮方只有三个子,但隔三个空位能够吃一个小人,吃完小人就算赢了。

而小人一方的子数量比较多,只需要把三台大炮困死就算赢了。

我之所以提这两种游戏,是因为我小时候就曾试图找出它们的起源,但无论问多么有见识的老人,他们都说不清,只记得在他们小的时候就已经有了。

所以我觉得这两种游戏,很可能已经在我们中国的劳动人民之间,流传几百甚至上千年了。

而现在随着时代的发展,它们很可能会在我们这一代,就此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之中了!

这种事情在我个人看来,是非常可惜的。

这些游戏虽然不难,毕竟也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甚至可以说它们也是一种深厚的文化传承。

对于它们,我们是不是可以适当的保护一下?

当然,我不是专业人士,懂得也没有那么多,所以这只是我个人的一个小想法而已,大家听听就好了。

关于80年代的游戏,00后很多人都没见过,甚至都没见过。

还有其他早已被大家忘却的童年游戏,欢迎知道的朋友们留言补充,我们一起回忆回忆过去,乐呵乐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