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46年我军被6万国民党军包围,一地主主动找上门:我一人能退万军

 梦想童年594 2023-02-13 发布于江西

1946年6月,鄂东第二旅旅长吴诚忠带领6000官兵奋勇突围,他们身后是6万国民党部队围追堵截。

同月底,吴诚忠带领部队撤退到安徽岳西冶溪县的一个村庄。

这里的老百姓热烈欢迎解放军,给他们送水送饭,安排住宿。

尤其是当地一个名叫胡之杰的大地主,他希望解放军能打败国民党,于是动员家族杀猪宰羊,热情招待解放军。

然而,就在吴诚忠和官兵们准备在村子里过夜时,突然接到侦察员报告,大量敌人正在朝村子集结,逐渐成包围之势。

突围?还是决战?那一刻吴诚忠陷入两难,自己的任务就是吸引敌人主力,为大部队转移提供掩护。

基于此,吴诚忠决定奋力突围,继续牵着敌人走。

就在这关键时刻,地主胡之杰来到吴诚忠面前,颇为自信的告诉吴诚忠:自己能帮助他打退数万敌军。

吴诚忠半信半疑,可生死关头,他决定一试。

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半个小时后,敌人竟然真的撤退了,给吴诚忠的部队留下了一个口子,让他们安全转移。

一个村庄的地主是如何只身一人退万军的?吴诚忠突围后又有怎样惊心动魄的经历?

这一切要从国共中原大战说起。

硝烟骤起

1945年8月,经过全国人民艰苦卓绝的抗战,终于赶跑了日本侵略者,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此时的中国百废待兴,社会各界和平呼声强烈。

然而,蒋介石却在私底下调兵遣将发动内战,准备抢夺胜利果实,维护独裁统治。

一时间,国内反战声音四起,社会各界纷纷谴责蒋介石的倒行逆施。迫于种种压力,蒋介石不得不答应坐下来谈判。

然而,这只是蒋介石的缓兵之计,目的就是在谈判的掩护下,加紧调兵,完成战略部署,形成军事上的绝对优势。

在此背景下,为了展示我们党的和平诚意,毛主席于1945年8月底亲赴重庆和蒋介石谈判。经过数月努力,终于达成了协议,签订了《双十协定》。

然而,重庆谈判后,蒋介石立即撕下伪装,开始向中原地区解放军发动进攻,妄图一举夺取中原地区的控制权。

中原地区具有非常重要战略意义,不仅控制着鄂、豫、皖多省交通要道,而且像是一把尖刀,抵在国民党长江流域防线上。

因此,蒋介石调集了30多万兵力,把中原地区解放军层层包围起来。

大战一触即发,抗战胜利后的和平并没有维持多久,中原地区就再度燃起硝烟。只是,这次是由蒋介石反动政府肆意挑起。

面对来势汹汹的敌人,中央军委考虑到我中原地区部队势单力薄,难以生存,所以,早在1946年5月初,就开始了准备工作,要求各部队做好向东、西两个方向突围的准备。

同年6月,国民党兵力调动越来越频繁,中原军委果断做出决策:立即突围,越快越好,不要有任何顾虑。生存第一,胜利第一。

1946年6月26日我军开始想尽一切办法向西、南、东三个方向进行突围。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中原突围。

中原突围虽然是被动而为,但却是一次主动撤退,同时,也掀开了解放战争的序幕。

蒋介石怎么也想不到,从1946年下半年开始,一直到1949年10月,解放军仅用了2年半的时间,就逐渐扭转弱势,一口口吃掉了国民党的500万军队,实现了全国解放。

最开始,蒋介石的国民党部队无论是兵力还是装备上都占据绝对优势。所以中原军区3个方向的突围部队格外艰苦,将士们付出了惨痛代价。

尤其是皮定均率领的西路军,他们的突围方向是敌人重兵防守的方向,人数最多、武器也最先进。

但皮定均毫不畏惧,号召大家拼死突围,夺取胜利。

然而,皮定均并非一味猛冲猛打,毕竟现在远未到决战时刻,保存实力才是第一位的选择。

他采取的策略是先猛攻、再隐藏,而后转移再突围的“躲猫猫”策略,目的就是通过出其不意的兵力调动,在灵活机动中尽量保存实力。

在皮定均的灵活指挥下,终于冲破了敌人层层包围,甩开了敌人的围追堵截,带领部队顺利突围到华中解放区,可以说,皮定均创造了突围作战的一个奇迹。

然而,鲜为人知的是,担负掩护全军突围任务的鄂东独立第2旅才是中原突围中最惨烈的一支部队。他们在完成突围后,又被派到大别山地区展开游击作战,在此过程中,经历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

勇挑重担

鄂东独立第2旅旅长是吴诚忠,参加过反围剿作战、也曾在敌后同日本侵略者血战,一直在陈赓的领导下参加革命斗争,曾经立下了赫赫战功,是一名有胆有识的虎将。

吴诚忠作为一名安徽人,他把自己的热血也洒在了安徽大地。

当时,上级赋予吴诚忠的任务就是阻击追兵,佯装成中原军区司令部,吸引敌人主力,减轻各方向突围部队的压力。

担负这样的殿后任务,无异于九死一生。不仅要躲避敌人围追堵截,更重要的是要让敌人相信自己的部队就是司令部机关。

这不仅对作战指挥能力是一种考验,更考验临机应变能力。

吴诚忠和政委张体学绞尽脑汁把自己的部队进行伪装。他们的办法就是把仅6000人的部队伪装为军区、旅、团三级,三级之间频繁发报,以此来迷惑敌人。

这样的办法成功吸引了国民党主力部队,刘峙调集了近6万部队向吴诚忠扑来。一时间,吴诚忠的鄂东第二旅旅陷入巨大危险中。

看到成功迷惑敌人,接下来就是如何同敌人周旋,尽可能拖延时间,让主力部队尽快冲出包围圈。

因此,吴诚忠亲自率领一支部队担负阻击任务,边打边撤。政委张体学则带领部队继续实施伪装徉动,吸引更多敌人。

如此一来,吴诚忠面临更大压力,承担了所有对地作战的任务。

同年6月底,他率领部队来到佛塔山,这里地形复杂,适合阻击。为了尽量拖延敌人,吴诚忠在佛塔山高地构筑工事,准备和敌人决一死战。

敌人追击至此,以为碰到了解放军主力,从四面八方向高地发起进攻,不仅如此,天上还有飞机进行轰炸。

但吴诚忠丝毫没有退意,硬生生坚守了3昼夜,打退敌人十余次进攻。可是全旅官兵也付出了惨重代价,先后有600多战士牺牲。

同月29日清晨,上级传来指令,军区机关已经成功到达安全地域,杀出了重围了。听到这一消息,吴诚忠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

然而,此时敌人的进攻越来越猛烈。吴诚忠知道此时不能再和敌人纠缠,应该迅速撤退保留实力。

因此,他集中所有重武器交给前锋部队,靠一波猛攻猛打击退了敌人,而后吴诚忠迅速带来部队突围。

为了防止敌人追击,吴诚忠命令全旅把所有手榴弹交给后卫部队,让他们在沿途设置陷阱,阻碍敌人追击。

吴诚忠灵活用兵,不仅保存了实力,而且成功达到了阻击敌人的目的。

那些天的突围中,他们每天都在刀尖上跳舞,所有官兵几乎都没有休息过,很多人都是边走边睡。然而,敌人追兵却轮流追击,根本不给他们休息时间。

无奈之下,吴诚忠只能采用一个特殊办法让大家保持清醒,他命令通信员每隔一段时间,就在队伍一侧扔一颗手榴弹,用强烈爆炸声让大家保持清醒。

同年7月18日,经过两昼夜强行军,全旅终于摆脱了敌人追击,到达了安徽岳西一带,这里正是吴诚忠的老家。

也就是在这里,他们遇到了一个特殊人物,当地最大的地主胡之杰。

胸怀壮志,毅然参军

那天傍晚时分,吴诚忠带领部队来到在岳西冶溪的一个小村。这里的村民见到有部队来纷纷躲避起来,唯恐受到骚扰。

然而,老百姓注意到这支部队和以往的国民党部队不一样,战士们没有一个扰民的,每个战士都自觉的在村口的田地里席地而坐,有序的组织休息。

不仅如此,他们去老百姓家里找粮食,无论多少都按价付钱。

渐渐地老百姓知道这是共产党领导的解放军,于是大家纷纷走出家门,几乎每个人手里都捧着自家的粮食、鸡蛋等,无偿塞给战士们。

不仅如此,很多人还主动邀请解放军到自己家里休息。

就在战士们有序组织休息时,村里的一个大地主找到吴诚忠,愿意把自己家里的几间房腾出来,让战士们休息,他还令下人杀了几只羊炖肉给战士们送过去。

本来异常疲惫的战士们看到老百姓如此热情,万分感动。

然而,村子里隐藏着一些亲近国民党的特务分子,他们在半夜悄悄跑出村子把吴诚忠这支部队在村子里休息的消息泄露了出去。

天亮时,国民党一支3万人的部队悄悄围拢过来,把村子包围了。

相比之下,吴诚忠所率领的第二旅只剩下5000多人,不仅如此,他们的武器装备落后,几乎弹尽粮绝。

此时吴诚忠还在顾虑一件事,一旦打起来,决不能让村子里无辜老百姓受牵连。

因此,他一边命令机关紧急销毁机要文件,一边指挥部队向村外转移,构筑工事,准备和敌人血战到底。

就在这紧要关头,地主胡之杰再次找到吴诚忠,急切的问他村子外包围的国民党军队番号。

吴诚忠早就命人侦察到敌人信息,包围他们的是国军整编第七十二师。

吴诚忠听后,马上面露笑容,他安慰吴诚忠稍安勿躁,自己有办法劝退国民党3万兵力。

吴诚忠半信半疑,他不相信一个村子的地主能有如此大的能量。

然而,接下来,听了地主胡之杰的介绍,他肃然起敬。

原来,胡之杰曾经是国民党的一名高级军官,有着颇为传奇的经历。

早年间,胡之杰曾经是冶溪县城的一名小学老师。

出生在书香世家的他,自小就接受正规教育,父母对他充满期待,希望他长大后能成为国家栋梁之材。

可是生逢乱世,满腹才华的胡之杰在师范学校毕业后,根本没有他施展才华的舞台,只能回到家乡当了一名小学老师。

虽然这样的生活相对安逸,但胡之杰内心里却不甘心就这样平庸。

彼时,日本侵略者大肆入侵东北地区,国内却军阀混战,硝烟四起,老百姓连饭都吃不饱,到处都是流离失所的难民,这一切更加激发他救国救民的强烈愿望。

怀揣着这样的理想,胡之杰果断放弃了安逸生活,想要只身一人跑到四川去参军。

包括胡之杰家人在内的很多亲戚对他的选择都强烈反对,当时正值乱世,一个人出去闯荡,充满未知。远不如偏居一隅,自保平安重要。

可胡之杰决心已定,带着满腔热血毅然加入了川军部队。

壮志未酬,充满绝望

川军向来所向披靡,有着强烈的家国情怀,这也是胡之杰决定从安徽来到四川参军的重要原因。

最开始,胡之杰只是一名普通士兵,虽然身体瘦弱,但他肯吃苦,训练积极主动,短短半年就在众多新兵中脱颖而出。

同时,他有深厚文化功底,在作战中有勇有谋,很快就得到了长官赏识。在很多次战斗中,长官甚至要听取他的意见。

当时正值国共合作开展北伐战争的关键时刻,胡之杰凭借过硬胆识,逐渐被上级重用,很快成长为一名团级军官。

几年后,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国民党部队进行整编,胡之杰所在部队被改编为第72师,由他任师长。

随后,他率领这只川军部队投入到抗战一线,在几年时间里,胡之杰身经百战,取得了一个个胜利,建立了不朽功勋。

然而,在抗战中,有一个事实却让他格外痛心:蒋介石虽然表面答应团结抗日,私底下却依旧执行“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纵容部队把矛头指向八路军、新四军。

不仅如此,很多国民党部队消极抗日,贪生怕死。

更为重要的是,蒋介石任人唯亲,有着极强的老乡观念和黄埔情怀,只重用出身黄埔或者浙江籍贯的干部。就连配发武器装备,都重点向嫡系部队倾斜,而川军、桂军等杂牌部队很多时候都是自生自灭。

蒋介石的这种狭隘格局,让胡之杰气愤不已,内心里越来越失望。

可即便如此,川军部队依旧在抗日战场上取得了一个又一个骄人战绩,为抗战胜利做出了极大牺牲。

然而,川军部队越是能打,越让蒋介石感到焦虑,他担心这样勇猛顽强的部队会威胁他的统治地位。

因此,蒋介石倒行逆施的把很多川军高级军官调离部队,让他们到机关工作,还美其名曰“给予重用”。

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胡之杰脱离了自己的72师,来到南京成了一名机关参谋长。表面上看,职务有所提拔,但实际上没有了兵权,成了蒋介石砧板上的一块肉。

这实际上就是一种排除异己,蒋介石的操作让胡之杰对国民党充满绝望。

此时正值抗战的关键时刻,蒋介石不想着如何凝聚人心共同应敌,却始终在搞排除异己的阴险举动,让很多抗战将士同样感到无比心寒。

胡之杰在失望之余,已经萌生了退意。但是他在退出之前,利用自己的权利搜集了大量黄金,随时准备解甲归田。他这样做,只是防止蒋介石卸磨杀驴,给自己留条后路。

力挽狂澜,一人退万军

几年后,胡之杰看到抗战胜利在望,他瞅准时机向蒋介石提出了回乡养病的要求,没想到蒋介石欣然答应。

在蒋介石眼中,胡之杰这样的川军将领已经没有了兵权,所以他愿意送一个顺水人情。

就这样,胡之杰回到老家安徽岳西过起了一个平凡人的生活。

他靠着自己手中积累的财富,在家乡广施善行,接济穷苦百姓。买下大量田地,租借给老百姓耕种,但只收取少量租金。

不仅如此,他还为当地建起了一个学校,让穷苦人家的百姓也能上得起学,并经常去学校给孩子们上课,鼓励他们好好学习,将来为国家建设出力。

1945年8月,日本侵略者无条件投降,我们迎来了抗战的伟大胜利,全国人民都欢欣鼓舞。

胡之杰却内心充满忧虑,他知道按照蒋介石的行事风格,肯定会掀起内战的。

果不其然,1946年6月,他得到消息,蒋介石调兵谴将,准备全面围剿中原地区的解放军。

那些天,胡之杰在气愤之余,时刻在想着如何帮助解放军,只有尽快打败蒋介石反动派,国内才能真正迎来和平,老百姓也才能真正过上好日子。

就在这时,他突然听说村子里来了一支解放军部队。不仅如此,当他得知围攻解放军部队的竟然是自己领导过的72师,胡之杰决定出面替解放军解围。

胡之杰之所以如此有信心,关键是他知道现在领导72师的师长傅翼正是自己之前的手下。

事情紧急,胡之杰告别吴诚忠,马上走出村子来到国军阵地上。

他只身一人,没有携带任何武器,来到哨兵面前,要求哨兵通报他们的师长傅翼,就说“胡之杰来了”。

哨兵见到胡之杰气质非凡,不敢怠慢,赶紧向师长禀报。

此时,72师师长傅翼正在布置进攻计划,听说自己的老领导胡之杰来了,马上走出指挥部。

来人正是对自己有知遇之恩的老师长,傅翼当即把胡之杰请进指挥部。

事情紧急,胡之杰开门见山直奔主题,他告诉傅翼,蒋介石之所以让他们来围剿解放军,目的就是消耗川军兵力,自己之前的经历就是前车之鉴。

胡之杰还义正言辞的告诉傅翼,蒋介石发动的内战倒行逆施,必然遭到失败,如果执意当蒋介石的炮灰,必然要背上千古骂名。

胡之杰的话让傅翼感同身受,蒋介石让72师担负围剿解放军的前锋部队,却不给任何武器装备补充,而那些担负外围围剿任务的嫡系部队,却个个装备精良。

不仅如此,傅翼在国民党内部也颇受排挤,很多资历不如他的军官都得到了提拔重用,只有他原地不动。

想到这,傅翼当即决定,让开一个口子,悄无声息的放吴诚忠的部队出去,而后自己再佯装进攻,做做样子。

就这样,当天夜里,吴诚忠率领自己的部队成功跳出敌人的包围圈。

命令有变,再陷绝境

然而,就在吴诚忠带领部队冲出敌人包围圈后的第二天,他却突然接到命令,让他们进入大别山地区,展开游击斗争。

就是这条命令,让吴诚忠的鄂东独立第二旅陷入险境,整个6000人的部队几乎全军覆灭。

当时,中原军区大多部队已经冲出敌人包围圈,只有吴诚忠的部队还在敌后腹地。与此同时,国民党部队在频繁调动兵力,准备追击其他解放军。

在此背景下,急需一只力量在敌后扰乱敌人部署,迟滞敌人行动,为其他部队转移赢得更多时间。

还没有完全跳出敌人包围圈的独立第二旅无疑成了执行此任务的最佳选择。

就这样,吴诚忠的独立二旅不得不再次陷入绝境。

之前的突围中,尚有其他部队协同配合,可现在,他们却成了孤军,只能凭着自己的本事和敌人打游击。

吴诚忠理解上级的意图,更清楚自己的崇高使命,因此,他毫无条件地选择了执行。

为了更加灵活机动的开展游击作战,吴诚忠把部队打乱,分成3支部队,分散在豫南、皖西、鄂东三个地区打游击。

他们的办法很快奏效,敌人误以为大量解放军还处在包围圈中,因此迅速收缩兵力向豫南、皖西、鄂东三个地区围拢。

吴诚忠所率领的部队在鄂皖边区,这里条件艰苦,地形恶劣。但吴诚忠始终鼓舞大家保持高昂斗志,充分运用灵活机动的战术和敌人周旋。

短短数天内,他们先后歼敌400余人。在取得胜利后,他们又迅速转移,牵着敌人的鼻子走。在到达有利于自己的地形后,再次展开伏击作战。

就这样,在两个多月里,他们和敌人作战数百次,成功牵制了敌人的主力,实现了在运动中消耗敌人的目的。

然而,吴诚忠的部队也付出了惨重代价,他们由最初的2000多人,打的只剩下100多人。

最后,在敌人的围追堵截下,仅剩的100多人也被打散了。

和部队失去联系的吴诚忠只能化妆潜伏,悄悄回到老家躲避敌人追捕。

一段时间后,风声过去,解放战争持续推进,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国民党再也无暇追捕吴诚忠。

于是,吴诚忠开始一路北上寻找组织,最终来到了晋冀鲁豫解放区。

此后,吴诚忠继续带兵打仗,担任晋冀鲁豫野战军2纵4旅旅长,带领部队参加了淮海战役。

解放战争胜利后,上级任命他为河南军区陈留军分区司令员。

1955年,我们国家组织了一次规模浩大的授衔仪式,吴诚忠被授予少将军衔。

每当回忆起当时的突围作战,吴诚忠都热泪盈眶,跟随他的6000多名战士大多牺牲在战场上,战士们用血肉之躯,有力掩护了主力部队的成功突围,为以后的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由于在战场上留下诸多伤病,严重影响了胡成忠的健康,1968年10月,年仅57岁的他就因病去世。

值得一提的是,当年帮助过吴诚忠的地主胡之杰,在解放战争中又有多次立功表现,在新中国成立后,他也被授予新中国少将军衔。

当年的硝烟早已散去,但那些为国家命运牺牲的英雄们,永远值得我们铭记,他们的丰功伟绩也必将永远铭刻在史册上。

参考资料:

中工网,红色血脉-党史军史上的今天|6月26日 中原突围

学习时报,中原突围:拉开解放战争的序幕

红色皖西,吴诚忠

人民网,伟大的历史转折——纪念中原突围胜利70周年

黄冈师范学院网站,“四史”学习|独二旅苦战大别山

湖北党史网,全面胜利的中原突围战役

编辑:师渂

责编:林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