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118 霜论文摘选2015-2019

 冷热平台 2023-02-13 发布于天津

王硕参加了本文工作

制冷空调热泵装置中都有换热器表面霜的处理问题,本文着重结霜及抑霜方面中文论文的摘选。

[1]周会芳,臧润清. 除霜方法的研究及其进展[J]. 低温与超导,2019,47(12):78-84.

[2]苏伟. 空气源热泵抑霜机理及无霜热泵的初步探索[D].东南大学,2019.

[3]赵洪运,邱国栋,宇世鹏. 空气源热泵蓄热除霜研究进展[J]. 节能技术,2019,37(05):429-434.

[4]解雅雯,陈冠霖. 基于电场除霜的新能源汽车热泵空调技术[J]. 汽车实用技术,2019,(17):3-4+20.

[5]刘优优,王智伟,赵健,魏鹏,孙婷婷. 川西西藏红原县空气源热泵有效抑霜方式探讨[J]. 建筑热能通风空调,2019,38(07):67-69+29.

[6]孙陆萌,王春敏,贾斌广. 翅片换热器热泵除霜技术的应用研究[J]. 制冷与空调(四川),2019,33(03):262-268.

[7]向鹏程. 基于智能算法的自动化霜控制研究[D].天津商业大学,2019.

[8]杨霆浩. 表面超声波耦合低能壁面抑霜机理及抑霜特性研究[D].中国民航大学,2019.

[9]张鹏腾. 微细管束换热器结霜与抑霜实验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9.

[10]李明扬. 蒸发器冰霜检测传感器的研制与试验[D].华中科技大学,2019.

[11]王猛. 部分结霜下的液体冷媒除霜性能研究[D].天津商业大学,2019.

[12]盛伟,兰庆云,刘鹏鹏,李雪丽,丁国良. 铝表面结霜的试验研究及CFD模拟[J]. 流体机械,2019,47(04):83-88+63.

[13]刘明辉. 石墨烯材料在空气源热泵除霜技术中的应用研究[D].华北水利水电大学,2019.

[14]黄孝凯. 寒冷地区膜式全热交换器结霜特性研究[D].山东建筑大学,2019.

[15]沈九兵,李自强,邢子文,俞越,葛美才. 空气源热泵系统无霜化及除霜方法概述[J]. 制冷学报,2019,40(02):85-94+104.

[16]阳豪,雷波. 蒸发器面积对高寒地区热泵结霜的影响分析[J]. 制冷与空调(四川),2019,33(01):94-97.

[17]李延贺,臧润清. 过冷度对液体冷媒除霜的影响[J]. 低温与超导,2019,47(01):92-96.

[18]李玮豪,张小松. 新型无霜空气源热泵供热系统性能初步分析[J]. 建筑热能通风空调,2019,38(01):1-6+33.

[1]刘业凤,孟德忍,陈申. 并联毛细管小型二氧化碳热泵系统的除霜性能[J]. 暖通空调,2018,48(12):62-65.

[2]余延顺,孙家正,杨剑. 空气源热泵溶液除霜及冷冻再生技术研究[J]. 暖通空调,2018,48(12):66-70.

[3]张毅,张冠敏,张莉莉,马晓旭,徐攀,田茂诚. 空气源热泵结霜机理及除霜/抑霜技术研究进展[J]. 制冷学报,2018,39(05):10-21+46.

[4]胡斌,王如竹,骆名文,张光鹏,陈文强,杨国忠. 空气源热泵新型除霜技术及智能除霜策略[J]. 制冷技术,2018,38(05):1-6.

[5]李延贺,臧润清. 空气源热泵除霜方法的研究与发展[J]. 低温与超导,2018,46(09):82-86.

[6]陈远远. 一种新型分部除霜系统的试验研究[J].制冷与空调,2018,18(08):89-91.

[7]李玮豪,邱君君,张小松. 无霜空气源热泵系统冬季运行性能实验[J]. 化工学报,2018,69(12):5220-5228.

[8]董涛,夏鹏. 冷面霜层生长过程及其抑制对策实验研究[J]. 轻工机械,2018,36(04):44-47.

[9]郭俊杰,吴静怡. 空气源热泵热水系统结霜和除霜研究现状与进展[J]. 上海节能,2018,(06):428-431.

[10]王亚雄. 川西西藏空气源热泵高效控霜技术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8.

[11]赵健. 川西西藏空气源热泵结霜机理及抑霜对策的仿真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8.

[12]潘爱国. 阻霜型空气源热泵多用机中央空调的应用[J]. 上海节能,2018,(05):337-339.

[13]刘业凤,吴琪. 结霜机理及热泵除霜技术研究综述[J]. 节能技术,2018,36(03):195-200.

[14]左建冬,陶唐飞,荆棘靓,刘晓江,徐光华,杨一帆. 速冻冷风机超声波除霜技术理论与实验研究[J]. 制冷学报,2018,39(04):1-7.

[15]朱荣鑫. 开孔翅片管式换热器传热、流阻及结霜性能研究[D].重庆大学,2018.

[16]孙家正,余延顺. 空气源热泵溶液除霜及冷冻再生系统[J]. 暖通空调,2018,48(02):102-106.

[1]刘雄,张海波,刘兆海,王玉琦,李志茹,陶绪银. 一种可连续供热除霜的空气源热泵冷热水机组[J]. 建筑热能通风空调,2017,36(12):80-82.

[2]董涛. 冷藏车平板换热器表面结霜及其抑制对策的实验研究[D].上海工程技术大学,2017.

[3]张建文,江裕,孙艳云,姜爱国,王若鹏. 不同壁面结构与传热情形下低温壁面结霜特性[J]. 低温与超导,2017,45(09):1-6+92.

[4]贾云涛. 细管束低温冷却空气的流动换热与表面结霜的研究[D].清华大学,2017.

[5]李晓娟,钱锦远,陈珉芮,金志江. 微通道换热器结霜现象的研究进展[J]. 现代化工,2017,37(11):47-50+52.

[6]孙家正. 空气源热泵除霜方法的研究现状及展望[J]. 建筑热能通风空调,2017,36(08):42-46+17.

[7]林灿洪,张静,刘金斗. 新型除霜方式的研究[J]. 日用电器,2017,(05):67-70.

[8]张勇. 空气源热泵大面积换热器除霜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7.

[9]孙福涛,蒲亮. 一种空气源热泵除霜新技术研究[J]. 制冷与空调,2017,17(04):7-10.

[10]何松. 超疏水表面抗霜性能的研究进展[J].广州建筑,2017,45(02):17-22.

[11]王伟,刘景东,孙育英,吴旭,白晓夏,朱佳鹤,盖轶静. 空气源热泵两种新型高效除霜控制方法的实测研究[J]. 制冷与空调,2017,17(03):67-76+84.

[12]黄康,郭宪民,邢震. 翅片管换热器结构对霜层生长特性影响研究[J]. 低温与超导,2017,45(03):73-78.

[13]李玲,王景刚,鲍玲玲,闫丽红. 空气源热泵除霜研究新进展[J].节能,2017,36(01):72-75+3.

[1]盛伟,李伟钊,刘鹏鹏,刘桂信. 抑制冷表面结霜的研究进展[J].制冷与空调,2016,16(11):1-7+81.

[2]曲明璐,余倩,李封澍,王坛. 空气源热泵除霜问题的研究现状及进展[J]. 建筑节能,2016,44(08):1-5.

[3]陈忠海,刘宏宝,洪静. 寒冷地区空气源热泵结霜情况测试研究[J]. 河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16,34(02):58-60+72.

[4]马强,吴晓敏,朱贝,褚福强,胡珊. 水平冷面霜层生长的模拟[J]. 工程热物理学报,2016,37(03):620-623.

[1]张凡,吴薇,王琴,罗倩妮. 一种复合型无霜空气源热泵系统性能分析[J]. 暖通空调,2015,45(12):82-87.

[2]李俊峰,李潇,陈华英,吴会丽. 蓄热除霜空调系统中蓄热材料的选型分析[J]. 日用电器,2015,(08):218-220+225.

[3]陈小娇,武卫东,汪德龙. 超疏水表面抑制结霜研究进展[J]. 表面技术,2015,44(02):87-92.

[4]王志华,王沣浩,郑煜鑫,李晶超,郇超,王志洋. 一种新型无霜空气源热泵热水器实验研究[J]. 制冷学报,2015,36(01):52-58.

[5]臧润清,刘建勋,袁波,刘琦. 制冷系统液体冷媒融霜与电热融霜的对比研究[J]. 热科学与技术,2015,14(01):40-44.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