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视角家庭教育智慧(二)

 培训班文摘 2023-02-13 发布于山西

         图片

图片

根据王博士的人的三视角27宫格, 人的对比视角叫做“心”,人的变化视角叫做“身”, 身就是人的全部的具体的生命行为表现,身是心(真善美)的具体化。

而身也是分为三个视角,其对比视角就是人的理智,变化视角就是人的意志,分布视角就是人的情感

为什么这样说呢?

理智包含很多的方面,比如说我们说一个人非常有上进心,这就是我们对这个人有一个本质的认识,即对他的理性认识。

那么, 他的上进心的具体表现是哪些方面呢?那就是他的意志行为,他的外在行动表现,让我们能够感觉到这个人的确很有上进心。

比如这个人会很主动地去规划他的时间,他积极寻求各种让自己变得更加聪明、更加有知识,或者更加上进的方法,那我们就说这个人的确非常有上进心。对于他各种具体的行为,他所表现出来的外在行为,我们就可以说这是一个变化的视角。

那么我们会归纳这些外在行为,得出他非常有上进心,可是一个重要的视角通常被我们忽视了,那就是分布视角,为什么这个人会有那么大的动力追求上进呢?这个分布视角就是情感,情感支持和驱动人的意志行为!

这个是我们常常要考虑的部分,不能被忽略的。那么刚刚我是通过一个具体的实例,就是帮助大家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对比(理智)、变化(意志)跟分布(情感),它到底怎么运用在各种的事情分析上呢?希望大家能够对这三个视角有更加深入的认识了解。

                    图片

现在我们继续来看机械主义的错误,机械主义可以说是人类非常普遍的错误类型,所以我愿意花更多的时间来跟大家分享这方面,来帮助大家更加深刻地体会这类事情。

机械主义的错误主要在于他们坚持认为变化视角必须非常机械地符合对比视角,或者说变化视角只有一种具体表现形式。我现在举例跟大家说明一下。

图片

比如我们从对比视角看西瓜,也就是说我们会总结西瓜有什么特征,那么西瓜一个非常重要的特征就是很甜,甜就是西瓜的一个特征,也可以说是西瓜的对比视角。

现在我们手上刚刚有一个西瓜,然后我们吃了一口,发现不甜,那么怎样使它变甜呢?

如果使一个不甜的西瓜变甜,来符合我们的口味,现在就有一种非常快捷的方式,就是给西瓜打针,注入糖水,那么这就是一种很快捷的方式,也是一种很机械的方式,就是用这种很机械的方式,让这个西瓜吃起来更加甜,大家认为这种方法是不是非常机械,也非常可笑,有的时候甚至是可怕。

这是一种很机械的思维,就是我要吃一个很甜的西瓜,而这个西瓜不甜的话,那么我不管用什么方法,就是要让这个西瓜变甜。我也不去追究为什么有的西瓜是甜的,有的西瓜不甜,怎样使一个西瓜变甜,这个都不是我关注的问题,我只要这个西瓜是甜的,那么这种做法就是机械主义。

其实我们知道,影响一个西瓜的味道,甜和不甜,其实跟这个西瓜所成长的环境有关系,跟西瓜的土壤、气候,培育过程中给到它的营养够不够,除草、松土等很多方面有关,其实这个就是分布视角。

如果我们想要改变这个西瓜的变化视角,要从它的分布视角着手。

图片

可是机械主义的人就是不愿意去考究背后的原因,他们希望用一种很简单的、我们觉得其实是比较粗暴的方式解决这个问题。表面上看起来问题是解决了,事实上它的根本问题没有解决,所以我们是反对机械主义的。

我们再看一个例子,在菜市场,为了让黄瓜看起来比较漂亮,所以在黄瓜种植的过程中,有瓜农就涂避孕药,这样黄瓜看起来就比较漂亮、比较嫩,卖得好。同样,这也是一种机械主义的做法,并不可取。

在餐馆做菜的时候,美味佳肴是靠人工香精调理出来,那么这给客人很好的口感,味道非常好。但是也是一种机械主义的做法。

我们来思考味道的本质是什么?

味道是靠这个食材本身的味道得到好的味道,像广东粤菜就比较讲究食材,他们吃白切鸡就是希望食物本身的味道。这样顾客就有好的体验。但是如果你的食材是很糟糕的,你不具备那种味道,那么你又希望这个糟糕的食材达到让人满意的味道,你会怎么做?

通常就是添加人工的香精辅料,其实人是非常抗拒的,但是市场上很多就是这样操作。这样消费者也是机械主义的受害者。

有的人感觉自己不够漂亮,如果一个机械主义的人会怎么样做呢?最快捷的方式就是去整容,变成自己想要的样子。这同样是很机械的方式和做法。

图片

还有,比如电视里有的人有很高的权力,他们遇到他喜欢的女性,但是女性不喜欢他,他怎么做呢?就是把她关起来,强迫她喜欢他,这同样是非常典型的机械主义的做法。

还有一些孩子不爱读书,那些家长怎么做呢?

把孩子关起来哪里也不可以去,你就天天给我读书,或者就是用戒尺打,这是某些华人的方式。

我听说犹太人会在圣经上抹上蜂蜜,就是孩子还小的时候让他们舔圣经,让他们知道书是甜的,这样来帮助他们的孩子爱上读书,而不是用一种机械的方式逼迫他们读书。

          图片

那么刚刚我们列举了很多的例子,在生活中、在各行各业里机械主义的错误非常普遍,机械主义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行为呢?

为了得到一个好结果,他的过程、手段和方式方法非常机械、粗暴,是不善的,是违反事物的内在规律的。机械主义者的愿望都是非常美好的,这是一种对美的向往,是好的,但是他的过程却是糟糕的。

有的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非常爱读书,这种愿望是好的,但是把孩子关起来或者用惩戒的方式逼迫孩子读书,这种方式是非常不善的,通常事与愿违。

有很多家庭有专制的行为,我来问问大家在教养孩子方面,平常自己所经历过的、所做过的或者所见过的,哪些行为是专制的行为?

有的家长为孩子挑选不喜欢的衣服,有的家长让孩子吃不喜欢的食物,其实是一种很不公平的行为,因为本身你自己也有很多不喜欢吃的食物和不喜欢穿的衣服,其实你也不喜欢别人逼你吃不喜欢的食物,不过你认为你的规范是好的,你孩子的就是不好的,所以你们就没有商量的余地,你直接为他做主,你选好他必须要吃的食物、必须要穿的衣服。

图片

我看见过一个事情,孩子喝完汤,碗里剩了汤渣,他就拿自来水去冲干净碗来装饭,这时爷爷看见了,就非常严厉地责备,你为什么要用冷水去冲洗那个碗?你不是越冲越脏了吗?

因为在爷爷的观念里面,他认为碗筷要放在消毒柜里或者开水烫过才是干净的。爷爷之前已经把碗筷做了消毒的工作了,他认为自来水里有很多的细菌,不干净,不应该这样做。这种很专制的家长作风,就要求孩子的行为必须符合家长的口味和习惯,家长认为孩子不可以有自己的行为喜好。

还有一种专制的行为,没有提到,但是隐藏在家长身上。比如一个孩子他要参加书法大赛,他的家长说如果你赢了,我给你一万块的奖励,其实这也是一种专制的行为——胡萝卜加大棒。

一个专制的系统就是用胡萝卜和大棒来维持的,家长希望看到一个好的结果,常常就用一些奖励和物质引诱孩子往那个方向去,如果孩子配合就有奖励;如果孩子不配合就是大棒惩戒。

无论孩子怎么样做,孩子都是要按家长的意愿,要么你选择配合就是胡萝卜,要么你不配合就是大棒,基本上对孩子的方式是“你不要敬酒不吃,吃罚酒”,其实我们来检讨一下这个行为也是非常有问题的。

                        图片

因为家长只是注重孩子在智力方面的培育,完全忽略情感、意志方面的培育,他们也不问一问孩子为什么不喜欢书写?或者是让孩子说一说什么样的书写才是美的?

一起探讨之后让他去做,这样就会有一个情感的沟通与交流,这样做对孩子的成长是非常关键的。

当孩子的成绩在前五名的时候,我们可以给孩子庆祝,而不是一万块的奖励,孩子看到他取得的成绩,父母非常开心,并为这个事情庆祝,孩子的内心得到了父母的肯定和嘉奖,这样孩子心里非常舒畅。

如果我们没有做什么仪式或庆祝的活动,是很喜悦地给他扔钱,孩子的心就会与金钱和物质紧密相连,而不会跟父母的心紧密相连。

孩子根本没有办法管理好一万元,肯定就是乱花,得到的结果就是父母的一顿责备:为什么要乱花钱?要不父母就放纵他,这样孩子从小就养成了挥霍的习惯。假如父母只是随口说说给一万块,那就是欺骗了,这是更加严重的问题了。

图片

那么刚才我们其实也讲了不少专制的变化视角的问题,现在我们可以一起来看一看,专制的本质是什么呢?

专制的本质就是一种机械主义的错误,以一种很机械的、压倒式的方式使人屈服,以达到人的表面行为符合一些特点的规范。在人类社会当中,这种最典型的场所是哪里呢?

图片

监狱!监狱里面的管理人员就是采取很强制性的方法,来达到服刑人员表面的行为来符合监狱的各种行为规范,而这些行为规范本身都是好的,是善的,但是他们使服刑人员达到行为规范的方式是不善的,他们只看到一个方面,从真的那个角度去看待事情,而不是从善的角度得到结果。

我们这里说的专制就是一种行为的方式,并不是说实行专制的人心是邪恶的,并非说他们怀着一种很坏的目的做这样的事情。不是说像古代的暴君的那种专制,我们现在谈到的专制是一种更普遍的行为,跟人的出发点没有关系,而采用专制方法去做事情的人,其实他们的出发点通常都是好的,他们希望他们实行专制的对象的行为达到好的规范。

所以在这样的方式下,家长应该以爱的名义不要把家庭变成一所监狱。在这样的家庭当中,孩子只能是很乖的,不能够是不乖的,只能是很优秀的,不能不优秀,他们只能是很上进很勤奋,绝对不懈怠不软弱。有的家长培养孩子勇敢的品格,那他们怎么做?

家长会让孩子徒步走很长的路程,然后当孩子表现出想要放弃、很痛苦的时候,家长要求孩子要勇敢、勇往直前等,强硬培养的行为超过了孩子能够承受的能力范围。

比方说当孩子看见某种动物表现出很害怕的样子,家长就会责备他们:这有什么好怕的?这也怕那也怕,你将来还能做什么事情?这也是机械主义,这个时候孩子最想要得到的是理解和帮助,而不是责备。这个时候不是训练他们意志力的时候,情感安慰非常重要。

我还听说有一个妈妈,为了培养孩子的独立性,每天晚上让她的女儿(8岁),一个人坐电梯到楼下倒垃圾。大概是住在高楼吧,其实这是一件非常危险的事情,但是她的妈妈为了孩子的独立性,采用非常机械的行为方式。

习惯专制方式的家长认定那些行为规范,就是最好的行为准则,常常都是唯一的行为准则,都是采取很强势的方式执行,就使得人表面上遵从这些行为规范。

专制的人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在他们的要求下不配合的时候,他们通常会表现出很愤怒的情绪。

比如几个孩子在追逐嬉戏,有时可能会有人摔跤受伤,家长可能会说你们要安静一点,不要追逐,不要在这里打闹,有的孩子好玩不听从家长的,当孩子摔跤受伤,那个家长第一句话就是:我告诉过你们不要跑,你就是不听话,看现在又摔跤了!衣服也脏了!看看你就是因为不听我的话!

孩子就在那里一直哭,可是家长并没有给他安慰或者是体验他的痛苦,就是责备他;当他需要理解、需要情感的认同跟爱护的时候,妈妈看到的却是理性上面的道理。这个时候对他进行理智教育,却没有在情感上认同和陪同,这就是一种机械主义的行为。

孩子会认为:妈妈不爱我;妈妈的内心却是:就是因为爱你才这样做的,我就是要让你懂得一个道理,以后不要再这样追来追去,要不然你今天受了伤,以后你还会受伤,为了避免以后再受伤,所以我在理智上面对你进行一个教导。

孩子这个时候需要情感教育,妈妈却是理智的教导,孩子能把这些道理听进去吗?

图片

显然不能,只会强化他对你的印象:妈妈不爱我。这就是我们不断以爱的名义对孩子实施伤害,同时也对自己实施伤害,因为孩子犯了错误,就会暴怒,就会用我们暴躁的情绪责罚他们。

任何时候很专制的家长都会把这个错误的原因归结为孩子没有听我的话,所以才导致犯这个错误,吃这个亏,因此他的结论就是你一定要听我的话。

专制的分布视角也就是如果我们一直实施专制的家庭管理,会出现什么问题?给孩子带来什么影响?给自己带来什么影响呢?

第一:因为我们采用的是专制的方式,我们总是不断在提醒孩子,你必须要听我的话,在这样的环境下,逼迫孩子放弃他自己的想法,如果你的孩子果然成了一个很乖的孩子,也就是说他任何时候都听你的话了,他自然而然就成了一个没有主见的人,他不知道在什么时候该怎么样做判断,也不懂得在什么时候用什么方式做判断。

第二:你的孩子会变得非常不自信,因为他非常害怕出错,因为家长对孩子的错误表现得非常的过激,不允许出现错误,所以他们不敢随便去尝试,随便做什么事情。这样的孩子常常会变得比较平庸,不敢冒险,因为害怕失败,害怕出错。

至于那些不愿意顺服的孩子呢?就会变得非常叛逆,他们的内心对家长很愤怒,不愿意配合家长,所以他们要把他们的不满表现出来。当孩子还小的时候,他们会通过一定的抗议方式,孩子小,家长认为没什么,可是当孩子长大进入中学、青春期的时候,他们的力量就比较大了,那个时候发现身边的朋友都不喜欢父母、跟父母抗争,这就强化了他们内心的一种意愿:我也可以跟我的父母表达我的不满情绪,所以青春期各种问题就会出现了,家长就会总结:青少年到了一定的年龄,就肯定会叛逆。

事实证明并不是这样,他们的这种叛逆和不满的想法,老早就出现在内心了,他一直压抑着自己,不敢表达,到了青春期的时候终于表达出来了,让你看到他的不满,所以这个是一面镜子,我们看到我们机械主义的错误,多么可怕。

今天我们讲了很多机械主义的错误和专制,其实专制就是一种机械主义的错误,我们也知道了它的本质和影响,那我们会怎么做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