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十八罗汉诠功序》是升霄道人改动弗遑道人原序的后抄本(二)

 柳氏国术 2023-02-13 发布于山东

《十八罗汉诠功序》是升霄道人改动弗遑道人原序的后抄本(二)

新浪 柳氏螳螂拳的博客 (2018-12-31 23:15:24)[编辑][删除]

标签: 

罗汉行功短打

武备真传

传奇故事

福居禅师

少林

          《十八罗汉诠功序》是升霄道人改动弗遑道人原序的后抄本

                                                            (二)

                                                                   柳国顺

三、《十八罗汉诠功序》后段文字是续添上的升霄道人的传奇故事

该后段则是借弗遑道人的口气,讲述了满腹经纶的升霄道人得谱学艺而武功高深的传奇故事。如此,前段保留的有改动的弗遑道人原序的大部分文字,则成了记述这则人物传奇的铺垫和点缀,而此传奇故事则给人以情节虚假而逻辑混乱的感觉。

现将该文抄录以下(标点符号为笔者所加):

             十八罗汉诠功序

天地万物皆一气所结而成。天地无气则阴阳息,万物无气则生机灭,养气顾不重哉?而人为万物之灵,则养气为尤重。养气之道,莫胜于十八罗汉?与所谓短打者。诚能錬气归神,錬神归气,直养无害,塞天地而撼鬼神,则为圣为神,延寿却疾,而忠孝仁义皆由于此。而迂阔之士,往往以短打为邻于邪。然而文教武备,千古并用,自王公以至於庶人,未有专恃文教而不需武备者。彼夫和风甘雨与雷霆而俱讘。长养滋培,复肃杀以为心,是天地之不能有文而无武也。而人亦乌可弗讲耶?且夫行功短打,其道亦非浅鲜者,以乾坤交,以坎离既济未济。天地定位,水火相射,山泽通气,雷风相薄,遂使太极、两仪、四象、八卦、 三百八十四爻,悉会于行功短打之内,是又武备而兼需乎文事者也。然则以短打为可弗讲者,是其人犹未深通乎文事者也。顾短打之传,世乏其人。惟云花观升宵道人,亲谒河南少林寺,得福居禅师秘授罗汉真传并行功谱,呼吸演练,艺冠群英,而自以为未臻妙境。后游崂山,遇一缁侣曰:吾少林僧也。因询此道,答曰:未学。跪而请焉。曰:窃嘗闻之矣。遂手舞足蹈,口授目传,经宿而去,遍寻无踪。自是心目豁然,头头是路,于十八般武艺无一不精,而短打犹其卓卓者。余素仰其人。一日,斋宿奉谒,蒙教终日,扣之响应,诸子百家种种异人,而短打乃其余技耳。然先生长不满六尺,犹凛凛然有万夫不当之勇,一动手脚神速变化,恍惚莫测,令人可望而不可即,是岂人所易能者。先生曰:吾用功於此道有年矣,一无所树立而身已老,无能为也。已授业门徒,亦祗晓其大概,而未底精深。所受形图,注释粗成, 意欲传后。但恨识浅学疏,有愧高明。然亦非余之所敢私,敬书於纸留赠后贤,略备采取,以为养气之助,至於行功短打奥妙无穷,非余之所敢知也。噫嘻,先生之道成矣,先生进乎技矣,而先生之言若此。若夫外道歧门,稍有窃取,不惟不谙行功,并不知有所谓罗汉短打者,便诩诩自矜,欲儿抚一世豪杰,其于先生相去何如哉。因不揣固陋,退扫闲轩,沐手焚麘麝,以誌先生之高云。                                                   

以上序文黑体字就是升霄道人后来添加的内容。该序在咸丰五年抄本上保留有弗遑道人的落款,可知这是他借弗遑道人的序,来宣扬自己得谱学艺的奇事以及身怀绝技而言行谦虚的美德。之所以称之为传奇故事,是因为该段文字虚构的成分多了些,编造的痕迹太过明显。

其一,一个云花观的道士去了趟少林寺,就轻易地得到了“福居禅师秘授罗汉真传并行功谱”,难以令人相信。

须知,这可是少林寺“福居禅师秘授”的拳谱,凭什么给了外人?除非有个特殊缘由,让少林寺不得不把自家的秘谱送给这个道士。或者,这个道士通过什么不寻常的手段,从少林寺里获得了秘谱。序文没有提及,也就是没有这类事情。那么,升霄道人“亲谒河南少林寺”得到秘谱,是不真实的。

其二,升霄道人得谱后,照谱“呼吸演练,艺冠群英”。这是不可能的事情。

学武术包括罗汉行功短打要想达到相当的高度,没有明师口传身授这一环节是不行的。升霄道人单靠看拳谱练习,他的技艺就能在众多武林英雄中位列第一,尽管拳谱的武学价值颇高,尽管他本人的才智出众,也是不可能的,这样的情节只能从夸张虚构的传奇故事里找到。

其三,升霄道人游崂山巧遇一少林僧,又得到此僧的亲身传授,整个过程不合情理,太假。

起先升霄道人照谱学会的拳术,虽“艺冠群英”了,可又“自以为未臻妙境”,极欲得到内行的当面教授。偏巧他游崂山时遇上个陌生的和尚 ,免不了打个招呼搭讪一下,那和尚自我介绍说:“吾少林僧也”。于是他就向和尚打听秘谱里的罗汉行功短打技艺。和尚回答他:“未学。”即是说,和尚没有学过此技艺。升霄道人却“跪而请焉”,即跪下来虔诚地向和尚请教该技艺。

故事讲到这里就假了,福居禅师秘授的谱,即便是少林和尚,也未必人人学过,此和尚未学,在情理之中,升霄道人下跪请教,那他为何认定和尚是在撒谎呢?这里的道理是讲不通的。

接下来,和尚说:“窃嘗闻之矣。”是说,我曾经听说过这门技艺。“遂手舞足蹈,口授目传,经宿而去,遍寻无踪。”于是连比划带讲解,当天就把这门技艺传授给了他,过了一夜,和尚离他而去。

此处是说,和尚前称“未学”,是打诳语了。问题是,二人不过是萍水相逢,和尚怎么会将“福居禅师秘授”的技艺传授给素不相识的外人?这和一个道士去访少林寺即轻易得到秘谱的不实情节如出一辙。

其四,后面升霄道人的自述:“已授业门徒,亦祗晓其大概,而未底精深”,则反衬其本人求学技艺过程的虚假。

对于秘谱技艺,他的徒弟们只知道其中的大体情况,却没有达到精湛高深的程度。再联想到重订序中提到的升霄道人另一个远方学徒,虽然将原谱拿走不还了,他的功夫也没说有高超处。就是说,升霄道人自己亲自教授的徒弟武功平平,说明秘谱的神奇功用没有了,并非一次的亲自施教也不行。反观他本人,则仅看拳谱就能“艺冠群英”;“少林僧”仅教了一次,就“心目豁然,头头是路,于十八般武艺无一不精,而短打犹其卓卓者。”有了“ 万夫不当之勇”的称誉。相比之下,升霄道人的这种天才就有点神聊了。

总之,升霄道人增添上的这段序文所述是假的,故事是虚构的。

四、升霄道人是谁?

咸丰五年抄本上有所谓升霄道人所作的《重订增补罗汉行功短打序》与弗遑道人的《序》,此两序所载的有关升霄道人得谱学艺的内容,明显是人为编造添加的虚假成分。

造假的时间,应是乾隆二十七年许青云重辑“增补罗汉行功短打”成书《武备真传》之后若干年(太近,易被当时人识破),最晚在由所谓升霄道人“重订增补罗汉行功短打”抄本的咸丰五年。

升霄道人是虚构的人物,得谱学艺的传奇故事是编造的。造假者不会将自家的真实身份公之于世,所以谱中不会留下真名。仅能大致怀疑此人是咸丰年间或早些的山东人,咸丰五年抄本所载的“崂西斋”,可能就是造假的地点。他手中有许青云重辑的增补罗汉行功短打后世抄本,擅长改文字编故事,为使该抄本惊世骇俗,他借用少林寺的盛名,演绎出了升霄道人的传奇故事。

客观地说,此人为前人的诸多武术材料传流后世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遗憾的是,隐去了许青云重辑的事实,将两序改得面目皆非,拳谱内容也少不了有错改现象,如此等等的乱改武术史、拳谱资料,贻误后人向学的害处,是显而易见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