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962年印度凭什么判断中国不会反击?理由之一:看到我军吃咸菜

 兵说 2023-02-13 发布于云南

作者:闪闪     

中印1962年开战之前,武装对峙了三年之久,印度高层普遍认为,中国肯定不会反击,所以印军完全可以放心推进。

不仅总理尼赫鲁、国防部长梅农这么认为,就连印度情报局的局长马立克,也始终认定中国不会跟印度开战。

         

(1962年中印边境的印军)

当时,以尼赫鲁为首的鹰派掌权,让人们疑惑的是,他们为何都一致认定中国不会反击呢?

在中印两国建国初期,并未明确划定边境线。

新中国成立的时候,印方也没有提出所谓的“麦克马洪线”,而是故意弱化此事。

在尼赫鲁看来,新中国对雪域高原的控制较弱,如果印度提出边境线的划分问题,担心中国军队会大批进入高原。

也因为印度的回避,所以两国长期没有谈划界的事。

另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两国在国际上有很多合作,所以印度积极发展跟中国的友好关系。

中方出访印度的时候,新德里机场站满了欢迎的人群,他们拉着横幅高喊:中印两国是兄弟!

从1950年到1959年,两国边境线总体稳定,边民往来贸易,很少有人会想到,两个“兄弟”会开战。

尼赫鲁跟中方关系很好,建立了不错的友谊,双方也达成了默契,划界的事先搁置,维持稳定。

然而,中国的友好态度,却被尼赫鲁误认为软弱,这是印度百年来最大的战略误判。

尼赫鲁天真地认为,中国默认了英国人划的所谓麦克马洪线,他既想获得领土,又想保持跟中国的友好关系。

(尼赫鲁)

1959年,我军加强了高原部署。对于印度来说,犹如触了他们的“逆鳞”,尼赫鲁幼稚地认为,印度在雪域高原是有某些“法外治权”的。如果我军开赴高原,在尼赫鲁看来,就是触动了印度的利益。

这种天真或者说“奇特”的荒谬想法,导致中印关系急转直下,印度立刻向中国提出了非法的领土要求,想划走12万平方公里。

这大致相当于整个安徽的面积,可想而知,中方绝无可能答应。

1959年5月13日,主席跟印度外交官谈话,清楚地说明中国的敌人在东亚和南海,那里有很多敌人的军事基地;中国的战略重心,是应对这个方向的侵略,而不是在南亚跟印度一较高低。

这让人想起了一个电视台组织的一次辩论,中印两国嘉宾对话。

中国代表说:“中国从未看不起印度,从来不把印度当作对手。”

万万没想到,印度嘉宾回应:“你们这是看不起印度!”

这种观点看似奇特,却有其逻辑,印度只要“碰瓷”中国,就能成为南亚牵制中国的重要力量,从而获得欧美的支持。而中国并不想跟印度交恶,这不符合中国的利益。

尼赫鲁坚持认定,中国是不会跟印度开战的,就拿他麾下的国防部长梅农来说,也认为中国自古以来是爱好和平的。

而且因为中国遭受美苏的战略压力,所以无法腾出手跟印度开战。

从国际环境的角度来说,尼赫鲁的预判是有道理的,美苏是当时的两个超级大国,跟中国关系很差。

中国倘若跟印度开战,陷入战争泥潭,无法承受巨额的战争开支,尼赫鲁也曾冷静地想过,中国有没有跟美苏印三国同时开战的实力。

印度军方的观点更奇葩,他们认为中国在喜马拉雅的兵力极少,印军的高层去边境视察时,看到中国边防哨所简陋,边防官兵的军装没有印度整洁笔挺,吃的也是咸菜和干粮,落后于印军。军方由此认定,中国边防部队没有战斗力。

当时,类似的错误观点很多,总结来说就是:中国爱好和平,边防战士缺衣少粮,而且兵力薄弱。

更致命的是情报系统失灵,情报往往影响决策者的判断,印度情报局局长马立克认定,中国不会在西部开辟新的战场,不可能承受东北和西部的双重压力。

随着尼赫鲁发动媒体攻击中国,自我标榜是强硬领导人,民意汹涌疯狂,主张跟中国开战。

尼赫鲁武力挑衅中国,很快就获得三大好处:一是美苏的大批援助和经济上的大订单;二是强化军队派系山头,排挤清醒的老将军;三是是借此机会挑动民意,获得了大量的选票。

尼赫鲁虽然尝到了甜头,却严重误判了中国军队的实力,也忽略了中国人民的决心。

随着印度国内的舆论推到高潮,印度正式推行“前进政策”,在中印边境修筑了大量的哨所和各种明暗火力点。

再看中国这边,因为边境屡屡冲突,受伤和牺牲的战士越来越多,可中方始终敞开谈判的大门。

问题是,尼赫鲁自信过了头,拒绝跟中国谈判,即使中国的边防战士已经伤亡了49名,他也未意识到中国的忍耐已经到了极限。

再有就是,印度媒体对尼赫鲁的吹嘘,导致印度官方昏了头,谎话说得多了,他们自己都信了。

印军在两年多的时间里,在中国领土修建了43个非法据点,强占了中国4000多平方公里的领土。

即使是他们不断强调的所谓“麦克马洪线”,居然也不再遵守,悍然越过这条线,侵入错那,可见印军是多么疯狂。

虽然后来印媒将战败的主要责任归于国防部长梅农,但实际上他是个执行者,是为尼赫鲁背锅的。

而在印度军队的鹰派将领里,典型的狂妄代表是考尔中将,他在中印开战前夕,乘坐美国产的C--130飞机,从印度国内起飞“视察”中印边境。

(印度战败后,开始组织妇女进行军事训练)

此时的考尔,志得意满,意气风发,获得尼赫鲁的重用,是印度权贵阶层的大红人。

在他出发的时候,印度媒体就已经开始提前撰稿,说第四军军长飞往东北边境,用上了各种赞美之词。

考尔望着喜马拉雅的雪山,内心也在思索,中国军队是否会反击呢?就像在朝鲜战场那样,跟美国打一场旷日持久的消耗战。

中国军队在南亚边境的忍让,被考尔误认为软弱,印度军队得寸进尺,持续朝中国境内推进。

在10月4日之前,考尔没接到任何中国军队反击的消息,他认为中国之所以忍让,一是因为拿不出战争的开支,二是因为惧怕欧美国家的谴责,三是无法从东亚地区调兵。

印度可以用空投来维持军队的后勤补给,反观中国,却难以在边境地区支撑起数量庞大的军队,或者说中国缺少对印度开战的勇气……

考尔无论从哪个角度思考,都笃定中国军队不会反击,所以他让印军大胆地越过传统的边境线,去强占中国的领土。

在考尔的脑海中,想起了他在朝鲜半岛的经历,作为朝鲜战争的联合国战俘遣返参谋长,在“三八”线附近负责清点俘虏。

(尼赫鲁(左)与考尔(右))

他清楚地记得,美军俘虏个个都吃得油光水润,穿着干净的军装,所以考尔将美军称之为“文明之师”。

反观中朝军队,多数不服他们的“管教”,穿得衣衫褴褛,脸色蜡黄。

显然,考尔看问题的角度错了,美国俘虏在中国战俘营,能够得到较好的照顾,恰恰证明中国优待俘虏,这才是真正的文明之师。

反观美国战俘营,虐待战俘的事情接二连三发生……不过这是题外话了。

直到中国军队忍无可忍地发动反击,尼赫鲁、梅农、考尔……这些印度高层才意识到,中国的善良是有限度的,中国的忍让是有底线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