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沧县杨庄子村杨氏家谱(一世承业)

 沧州家谱穆国联 2023-02-13 发布于河北
沧县杨庄子村《杨氏家谱》(4则)
一、沧州杨氏家谱序
余家原籍金陵城内西四牌楼人也,族属万家,代有显贵。明永乐北迁时,余家扈从,遂隶籍直隶之顺天府,斩荆披莽,率土食毛,未数世而更迁沧州,卜第南关之外,其同时徙天津者已远不可征矣。当斯时也,世代递嬗,生众殷繁,祖德先业不无可述。徒以当时奔波跋涉,迄无定所,遂使收族敬宗之事阙而未讲,世次湮没,渊源失真,人为之亦天为之也。传至今又历数世,吾祖承业公之名遂大显于渤海之间,吾家宗谱之修亦即尊此公为始,盖明慎之意也。闲闻承业公生当明季有业兼耕读岐黄之术,颇有心得。适正德时沧城大疫,出以济世,慈航普度,多所全活。邑人感戴,德声远播,终身懿行悉载州志。至二世祖德邻公,昆仲四人,专治经学,先后入泮,声名文物于焉丕振。然每以市井厌恶,遂弃城第而乡居。盖吾家旧有杨家堤口与曹吴二庄之地三百余顷,国初时,被绿营占夺大半,杨家堤口一庄已非我有。至三世祖积吾公,躬亲稼穑,遂立杨家庄于该庄之南,而世居焉。于是重整旧业,力耕亩亩,而故物恢复,事业日隆。历年三百有余,功名虽未通显而书,代香依然绵长,此固子孙之丕承所致,而亦祖宗之德泽所裕也。惟念族繁世远,无谱以志之,则祖宗之行谊胥泯,后世之世次将紊。余小子深怀兹惧,请于尊长,质诸族人,然后始前统五代,而合订成谱。令后之子孙一展卷了如指掌,虽支分派别,而循流溯源莫不为一本之亲。秋霜春露之余,得无顾祖而兴思乎!或思科第之芳踪而动绳武之思,或念缔造之未宏而奋亢宗之志,所以慰祖宗在天之灵者在是,所以殚子孙继述之志者亦在是。庶几敬宗收族之礼,笃恩正义之训赖兹而弗坠云。
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 岁次丙午寅月上元之日 七世孙 丕昌 谨叙。
二、沧州杨氏宗谱重修序
今夫家之有谱,犹国之有史也。溯渊源,明统系,正支派,别尊卑,举凡史中所有事无非谱中所有事。则是谱也者,固一家之小史也。虽然家谱之修有难于修史者矣,族属万户,支分派别,搜辑一有不精,则漏万挂一,诸多遗憾。叙述一有不详,则东鳞西爪,难垂久远。彼世之修谱,往往数年经营,而旋作旋辍者比比皆是。况吾家宗谱由明迄今,三百年间前后始而举其事,益见盛举之难成矣。然惟其难,而愈不容于不修也。盖吾家自金陵北徙,先居顺天,最后始卜第沧郡,闻之京津一带故多族属,徒以无老谱在,搜采无路,问访不确,遂使一木之亲永绝异域,不得萃为一谱,良可浩叹。吾丕昌公有见于此,不辞繁剧,爰取吾居住沧者一派汇而成谱。凡四宗十二支璨若列眉,炳然可考。虽至今读之犹觉敦睦之念,敬收之思油然动中。盖笃恩义正伦理历数十载,而宗族辑睦者胥于此举是赖也。第至今又五十余年,正旁迭出,瓜瓞绵延,乔迁析居,四方散处,其情势之隔别大非昔比。倘不早思续貂之举,切恐弥久失真,水忘其源,木忽其本,弊之所极,将有不可思议者。于是余忧之,余族人亦深以为虑。去冬之杪,纠议通族,取得同意,遂命诸侄辈分任其事,由春徂夏,历数月而观成焉。惟事成不可以无序,因不揣固陋,出之枯肠,焦笔缀数语于简端,庶几祖贻孙谋,家法与谱法并传,文谟武承,观志与继志迭兴,则敦睦之礼,敬收之训未尝不赖此,萃涣合离之道维持于不替,吾于吾族有厚望焉。是为序。
光绪十七年(公元1891年)岁次辛卯仲冬之月九世孙 燕山 谨叙。
三、沧州杨氏宗谱新序
《虞书》言九族之亲,重敦睦也;《周官》定五宗之制,别支派也。而敬宗收族之道独详于《礼经.大传》诸篇,其言大宗小宗之法,继祖继弥之制,反复详尽,阐发无遗,无非欲尊祖敬宗之意大明于天下,俾后世子孙世守弗替,诚巨典也。乃沿至“三代”而后,宗法不行,典礼于以废坠,则萃涣合离之道端维族谱一书是赖。然而谱牒之兴,秦汉而还,至有唐为极盛。而其时谱法大紊,何也?盖自“九品中正”之法行,门阀之见深入人心,往往历举唐虞以来之显宦名流,牵强引入,自诩胄华。或有世不相及者,则更伪立名字以相接,举世相沿,莫知其非。故谱愈远而愈失其真,族愈望而愈乖其实,诬人即以自诬,殊乖循本溯源之意。善哉!欧阳文忠有言:“谱图之法,断自可见之世”,以明慎也。故六世祖丕昌公修谱之时,一惟断自承业公始即此意也。考吾家自明代北迁,世守耕读之业,功名虽未显达,而托赖祖荫,世泽绵延,严守家法,宗族辑睦,相传十有余世,嗣续日繁,族属日众。倘不亟图宗谱之修,将见渊源莫考,名字弗彰,尊卑失序,伦纪废坠。故吾列祖深怀兹惧,既修于道光丙午,更续于光绪辛卯,事经两番,时逾数世,内容可称美备矣。第妻族之名氏不著,婿家之籍贯未详,传之久远,难保无湮没之弊。况旧谱体例取法未精,凡所应详之处每多阙而不讲,盖当时难于经济,而事又不可不举,故不得已而迁就从事,粗具规模略示梗概,以待后起者之光大其业,先人之用心亦良苦矣。顾至今二十余年,吾族之繁衍更盛于前,倘不于此重修而叙之,将前业败于垂成,后世遵循无自准之,继志述事之意有缺憾焉。适伯父廷选、廷佑公同深此优,协商合族,遂节省祖茔香火之资,变卖祖遗公产之地,命璐与玉如兄身任其事。惟念事关宗谱,固不敢以拙陋辞。而任大责重,时虞愤事,幸得玉栋、玉琨、玉鑫诸兄弟竭力赞襄,广征博采,历数月而稿脱。举前谱之所未备者备之,而前谱之所已备者仍由之,是而世代源流、生年卒葬以及妻女之氏族、族人之住所无不叙述详明,班然可考。虽传至数十世,达至千百年,可以与后世一本之思,启族人同祖之念,庶几尊祖敬宗之道,亲亲尊尊之礼赖兹而弗坠。惟盛典告成,不可以无叙,仅述颠末书于编首,非敢以功成自居,乃聊以继述相勉,庶继起者承先启后,作述相继,或可维持敦睦于无穷之意也云尔。
中华民国二年(1913年)岁次癸丑秋七月中旬之日 十一世孙 玉璐 恭述
四、杨氏宗谱序
考吾祖承业公,自直隶顺天府更迁沧州者,由明迄今四百有余岁矣。至今已数十世。因祖谱迷失,由八世祖丕昌公惟念族繁世远无谱,恐后世次湮没,深怀兹惧,请于尊长,质诸族人,不辞繁据,遡渊源修订宗谱。于道光丙午制定条例,支分派别,世次尊卑,展卷了然。自此吾家有谱,犹国之有史也。至九世祖燕山公念吾族宗谱五十年未修叙矣,忆宗族繁众乔迁析居四方者居多,倘不早绪,恐弥久失真,公纠议全族同意,身任其责,更绪于光绪辛卯。至十一世玉璐、玉如公等,因吾族繁衍更盛于前,吾家宗谱二十余年未修,倘不于此重修,传之久远,恐有湮没之弊,公等任其大责,重修叙之举,前谱之所未备者备之,而前谱之所已备者仍之。由是我族世代源流生年卒葬,以及妻女之氏族族人之住所,无不叙述详明。虽后世远至千百年亦可一目了然。至公元一九三七年有玉鑫公身任其责,协商全族同意命忠协助,并命侄辈数名,数月之久采访完备,未待正谱编辑完备,不幸日本反边入境,国家大乱,黎民抛家逃难多年,民未得安生。将新叙未完备之谱叠尽皆毁失,原有之老谱亦失大半,保存未失者,尚有一二幸未失尽仍。水尚有源,木尚有本,乃祖宗之德泽所裕也,惜先人修谱用心亦良苦矣。如从此失其真源,吾等小子有缺憾焉。由民国二年迄今已八十年未修叙矣,于是余忧之,余族人亦深以为虑。吾族之英、之融、之才、之立、之武等兄弟,光新、光庆等侄辈研究如何修叙。因族众繁盛,外出远方工作者极广,采访困难,壮者无闲人,经济亦无限,又恐年代深远,世次湮没,取其全族同意,在原谱十八世泽字下,暂添叙十六字,即增绪十六世,并将原有之谱复印贰拾部,分支保存,以防失宗之弊。望诸族人莫忘尊祖敬宗之道,亲亲尊尊之礼,近年来详修叙之于吾族有德慕焉。
一九九二年岁次壬申十月 十二世孙 之忠 谨述
(邱元林提供)
(敬请本家族人士与编者联系完善、补充、校正家谱序跋)


编者简介

      穆国联,河北南皮人,1965年生,1986年毕业于河北大学中文系,现供职于沧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出版著作有《沧州古今书征》(1996年内部出版)、《沧州名门望族与文化世家》(中国文联出版社,2012),策划主编《沧海书系》(团结出版社)、《大运河书系》(团结出版社)、《华夏园丁文丛》(团结出版社)、《文苑书香文丛》( 中国电影出版社)、《沧州骄子》等40余部。

      待出版著作:《沧州古今图书集成/沧州著作家传略》、《沧州谱牒序跋集》

       敬请各界朋友提供沧州辖区各类家谱信息,为沧州地域文化研究提供(国史、方志以外的)家谱线索。

     沧州名门望族,姓氏文化研究,传统民俗礼仪文化讲座、寻根问祖,家谱核查对接,家史传记代写,家族寻根文化兴趣班,寻根游学,家族宣传片制作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