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麦春季还会遭受“三道坎”,农民感叹:再折腾就真的减产了

 佰秀农业 2023-02-13 发布于安徽

第一道坎:2月份除草难

麦田年后除草,首先要具备稳定的气温,如日最低气温不能低于2℃,平均气温要达到6℃,这是小麦达到除草标准的首要条件,气温过低或忽高忽低,不但会造成除草效果不好,还容易造成药害现象发生。

其次要根据苗势而定,健壮苗可在气温达标的前提下进行除草,弱苗应在恢复苗势后进行施药,严重冻伤苗应暂停施药

最后,小麦生长过旺,麦田已经封垄,杂草被小麦植株掩盖,造成施药难、施药效果不理想现象。

自立春以来,黄淮区域冬小麦种植区,气温一直处于较大波动状态,据天气预报显示,未来15天内,也没有相对稳定的气候条件,为小麦返青期喷施除草剂,造成了较大的障碍。

由于去年冬季较为干旱,麦田杂草尚未完全萌发,一旦小麦进入拔节期,田间杂草才后知后觉般破土而出,势必又为麦田除草,制造比较大的困难。

受2022年冬季寒潮影响,很多冬小麦都遭受了不同程度的冻害,一旦在返青期不能及时恢复,势必会影响当年的小麦除草,届时满地的杂草,恐怕要采取人工措施进行拔除。

第二道坎:3月份倒春寒

倒春寒是一种农业气象灾害,是指春季气温在回升的过程中,骤然遭遇短时期的冷空气袭击,通常在3月份发生,此时小麦正处于拔节期,遭受倒春寒袭击后,会造成小麦白穗、半截穗现象发生,严重的会出现畸形穗,甚至是不抽穗。

遭受倒春寒危害的小麦,可致使30%左右的减产,部分不耐倒春寒的小麦品种,可减产50%以上。

至于2023年会不会发生倒春寒,目前在网络意见更倾向于有较大可能发生,依据是:

首先,近些年,倒春寒频频发生,只不过每年有轻有重;其次,根据农谚总结,如“双春闰二月,春寒逢秋旱”“双春黑兔年,春秋难见天”等;最后结合国家气候中心对今年极端气候呈多发强发态势的预判。

虽然农谚和预判对倒春寒的发生并不具备百分百准确性,但还是要引起大家的重视,尤其是小麦拔节中后期,一定要时刻关注天气的变化。

如遇较大降温天气,农民朋友可提前进行浇水保墒,从而增加地温,提高小麦的抗逆能力;同时还可采取芸苔素内酯、胺鲜脂等植物生长调节剂,配合海藻肥或腐殖酸叶面肥进行叶片喷施,同样可起到小麦抗寒防冻能力。

在倒春寒结束后,还应根据田间小麦受害程度,再次喷施一遍营养液,从而将损失降到最低。

第三道坎:4月份天气干旱

尤其在4月份的小麦孕穗期,此时光合作用进入旺盛期,这个阶段对水分的需求较大,如果在这个阶段遭遇干旱天气,对小麦的产量,将会造成较大影响。

和玉米生长中后期无法浇水灌溉相比,小麦植株定型后,是可以浇水灌溉的,问题是,如今很多小麦种植户,过的都是务农+务工的生活模式,年轻人不愿为小麦浇一次水而舟车劳顿,老年人则有些力不从心。

总结:

面对小麦今后将发生的“三道坎”时,有农民朋友感叹:“前有低温冻害,后面还有三道坎,希望天气别再折腾了,再折腾就真的减产了”!

不过,农业终究是个受天气因素左右的行业,在极端气候频发的当下,做好各种预防措施,才是田间管理的重中之重。

曾经“看天吃饭”“旱涝保收”的局面将会被打破,这种情况其实从2020年以来就比较突显了,可以说,今后的农业种植,在种植成本和管理成本均大幅提升的前提下,还增加了预防自然灾害风险的成本,为我们的农业发展,增加了诸多不确定性因素。

对此,你怎么看?欢迎大家评论交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