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鲶鱼洞系列故事

 卧听风铃 2023-02-13 发布于山东

一、神泉与鲶鱼洞

 松月湖的水,唯独石梁崆的水域,四季都澄澈,暑期暴雨来临,四面八方的洪水浃着浑浊的土黄色,与这里的水形成鲜明对比,如黄海与渤海分界线一样清晰。原因是在未修建前有一泓泉水,深不见底,无论如何天旱,这泉的水,日夜汩汩而涌,当地人都说传说此泉直通东海。

传说在很多很多年前,有一居住前长城岭村的打柴人郑方良,他在休息纳凉时,一不小心把自己的扁担不偏不倚正好掉入泉中,瞬间不见,幸好郑方良的扁担的一端刻有自己的名子。也不知道过了多久,郑方良有一以贩鱼为生的朋友王海涛去东海时,巧遇一群人正围着一根刚刚从海上打捞上来的扁担指指点点,王海涛上前去凑了个热闹,一听,扁担原来刻着郑万良的名子,于是说明来龙去脉,把那根扁担,担了回来,重新送回给原主郑万良。当然,这只是傻话,故事真伪不去考证,不过有史料记载,在未修长岭水库前(松月湖原名)这里的确有一眼清泉,特摘史料以述。

  据乾隆版《诸城县志》的描述,当时的石梁崆地势十分险要,其“山势险恶,对峙如门,水贯之石谽岈相蔽亏,故名石梁崆。还有诗云“两山夹一川,横流乱石上。陡辟为高崖,下窥见深旷。”

由于泉流不息,汇聚泉的下方有一深潭。这潭终年生长着鲶鱼,也叫“鲇鱼洞”。鲇鱼洞里的鲶鱼,无论水势如何,永远存在。传说早年的大旱天,这里溪流里的水生物几乎无一生存,只有鲶鱼洞里的鲶鱼,靠终年不干的泉水,才得以幸存。

在这一带还流传着鲶鱼洞里的鲶鱼成精了的故事。

话说,古时,前长城岭村从外地聘请一个穷书生当教书先生。这个教书先生,姓王,取名冬生。他长得身高适中,白净消瘦,面带和善,说话柔磁。由于离家太远,他来到这个村子就没有离开过。平时,他吃百家饭,喝百家水,所以,不收学费。一晃三年过去了,这一年临近年关,他非常想念家中的亲人,于是,他与村人告别,辞别这里,回家团圆。

走时,几个村人把他护送走出石梁崆,目送他离开南营子约1里路。

可是,当他返程路过石梁崆时,恰巧四野无人。他独自面迎疾呼的寒风,目视冰冻的溪水,阳光下熠熠生辉,略微给他壮起胆量。但是,望一眼石梁崆,路逢狭道,坏人隐藏。正当他胆怯之时,猛然听到一个人的脚步声。他不禁加速前行,不料,后面那人也加快;他缓步,那人也缓下来。他静止,转身,望着那人胖矮的身躯,黑黑的脸膛,正疑惑是否是妖怪之时,却大着胆子地试探:“请问您是何方人士?要去哪里?”

“我想与书生你结伴同行,你可否愿意?”黑脸人不急不慢地回答。

书生喜出望外:“有人结伴,我自然求之不得。可是,不知道您往哪里走?”

“哈哈,我家就住附近。我跟随你,是护送你出石梁崆的。不过,你务必守住遇到我的秘密。”

书生诧异地点过头。黑汉接过书生的一份行李,两人同行。由于路窄,只容一人身躯前行,他俩一前、一后,聊着家常里短通过了石梁崆。

到了安全的区域,那人却对书生说,你可以独自走了,我要回去了。刹那,一道亮光,那人立刻无影无踪。由于急着赶路,书生没有多想,就回前长城岭村了。

书生到达住所的当晚,把今天的奇遇写成一段文字后封藏。一年后的这个季节,书生回家返程时,同样遇到此黑汉的护送。又一年后,书生在前长城岭村娶妻,从此,安家落户。

多少年后,这段文字公诸于世。人们猜测,是鲶鱼洞里的鲶鱼成精了。(1306字)2022.11.9

二、鲶鱼精之二

传说有一个叫郑万良的村人,是娘亲在四十五岁那年得的唯一老生子。他三岁时,父亲外出就没有回家。有人说半路上被抓做壮丁累死在工地上,有人说生病而亡。

从此,郑万良与娘亲相依为命。平日里,娘亲把腹内装的所有为人处世的诸多道理传给他,教他将来做个好人。

日复一日,郑万良年过十八岁。此时的他,已经出落成一个不高不瘦的小伙子。只是因为家里贫穷,拿不出彩礼提亲,所以,他依然单身,靠种地、打柴度日。

可是,有一年的冬天,天气特别寒冷。初冬时节,如同三九腊月,天寒地冻,朔风砭骨。一天清晨,郑万良起身后,望一眼窗外,只见雪花零舞,可是,他没听到娘亲的半点动静,随口就喊:“娘,下雪了。”

平日里不等他喊娘,娘俩,你一言、我一句的热聊。可是,今天有点意外,他喊娘,娘却没有应答。于是,他靠近娘躺的地方,用手掀被角的同时,听到娘呼吸急促,他低头,把手按在娘的额头,娘的额头像火炉般发烫。

他顿时明白,娘发高烧了,烧得迷迷糊糊,意识有点混沌了。

于是,他急速穿衣,下炕烧水,给娘喂下温水后,娘稍有清醒。他急忙说,娘呀,你可要熬过去,听说鱼是最好的补药,我这就捉去。

于是,郑万良哆哆嗦嗦地走在的山沟里,刺骨的寒风不停地凌迟脸面。山溪冰封,他知晓鲶鱼洞里的水,四季长流,直奔鲶鱼洞而去。

郑万良在鲶鱼洞前颤抖着身体,兜兜转转,望着鲶鱼洞里一米深水下时隐时现的鲶鱼,欲想脱衣下水,可是,他先用手撩一点水,太凉了,手指冰得顷刻间如针扎般生疼,他捂着双手放嘴边吹口热气,再次伸手,试图不脱衣服就能捉到鲶鱼,每当浮上鲶鱼时,他的这个动作总是重复了又重复,辰时已过,眼瞅着鲶鱼,不下水无法捉到,他冻得更是寒战颤连。

哎,今天只有脱衣捉鱼了,他想到娘,横下心,先脱掉鞋子与棉裤,正解棉袄的扣子时,一条不大不小的鲶鱼恰巧一个翻腾,激起朵朵浪花飞空,跳到了他的脚下。喜出望外的他立即扑上去抱住了那条鲶鱼。

他迅速穿上棉裤与鞋子,一是怕那条鲶鱼挨冻,二防鲶鱼逃走,敞开棉袄大襟,把鲶鱼紧紧地裹在怀里,一路小跑,往家赶。

刚到家中的院子,他就兴高采烈地喊娘: “娘!我捉到一条大鲶鱼。”

郑万良进屋,谁料,他娘却穿戴整齐,奇迹般地从炕上下来,精神矍铄,一点也不像早晨生病发烧的模样。

看到娘健步如初,呆呆的他只好把鲶鱼放进水缸里,并脱口而出:“娘,您好了?不过,好了,也要吃鱼肉。”

等他的娘细细得知那条鲶鱼的由来时,一声轻叹后:“儿呀,现在,我不是没有病嘛?教过你多少次了,不要轻易杀生,何况那是鲶鱼洞里的鲶鱼。”

“娘呀,是鲶鱼自己跳到我跟前的,分明是上天赐给咱娘俩的美味啊!”

“吃不吃鱼肉,由你去吧,味再美,我也不吃, 阿弥陀佛!”

禁不住鱼肉美味的诱惑,郑万良还是动了杀生的念头。他先拿起菜刀在磨刀石上把刀刃磨得锋利无比,然后,从水缸里重新捞出鲶鱼。正当他高举着刀停在半空时,本来闭着的双眼却睁开再看一眼鲶鱼的模样。没料到,那条鲶鱼的双目里却止不住的泪水如断线的珠帘,骨骨碌碌地滚动着。这一幕,未曾有闻,实属罕见,于是,郑万良立刻停了吃鲶鱼肉的心思。

一连三天,每当吃饭之前,郑万良都是先喂喂那条鲶鱼后再吃饭。三日后,那条鲶鱼在郑万良喂过早饭之后,化作一道金光,消失得无影无踪。

冬去春来,春暖花开,也到了耕地的季节。郑万良开始了一年一度的春耕。

一日,他远去石梁崆 那里的地,由于路远,他带着干粮。中午吃饭时分,他边吃饭边望见山溪的岸边有一妙龄女子,没有回家,一直在浣衣。等他吃完饭,暂且休息一会,睡意朦胧中,这女子娉婷的体态,莲步轻移地从岸边向他走来。他知道男女授受不清的道理,正欲起身离开时,那女子却叫住他,“大哥,请莫走,我有事想托。”

 “啥事?请快快讲来!”

 “我听说大哥生性善良,憨厚朴实。我自小父母双亡,寄住在姑母家成人,这是我积攒下的私房钱,请大哥拿着,半月后,去山前的李家寨提亲,莫忘!”

山中的喜鹊振翅高唱,郑万良一个机灵醒来,却发现盛干粮的布兜里多了两个金元宝,另加一些碎银。

他立即八方张望,发现也没有过路人前来寻找,他听说过鲶鱼洞的奇闻,他不信是遇到鲶鱼仙了。他继续耕地,待晚霞漫天,只好收工回家。

晚饭毕,他把今天的奇遇与梦境一五一十地告诉了娘亲。娘亲在惊讶之余,与他商量,在他动身提亲之前,去原地等候丢钱之人。若没有人来寻找,就按照梦中的情景照办。

于是,他天天边干活,边守候,可是,半个月的期限接近,始终没遇到一个人前来寻钱。

半月后,郑万良找村人前去李家寨提亲果真成功。半年后,他娶回一个心灵手巧、勤劳善良、如花似玉的媳妇。

附近的人们再去李家寨时,发现那里压根就没有人住过。只是一处林树清幽,沙汀荡澹之地。

后来,人们口口传说,郑万良娶到的是鲶鱼洞里的鲶鱼精。(1900字)2022.11.23

三、鲶鱼精之三

关于鲶鱼精,附近的村庄还流传着这样的趣话。话说,只要是一人独自经过石梁崆,鲶鱼精就出来试探。面对面,狭路相逢,假若过路人让路,让鲤鱼精先走,过路人后走,过路人的行囊就会多出二两银子;反之,就会少二两银子。这事远传百里之外,有个好吃懒做的农人,姓曲,取名毅明。他道听途说石梁崆的神奇秘密,决定前来先验证一番。

于是,他跋山涉水风尘仆仆地来到前长城岭村,投奔远方的亲戚,在亲戚家闲置的房屋内,打算做短暂的寄住。

第一天,他特意找个没人走路的中午,只是试探性地独自一人经过石梁崆。他担心人们传说的失真,有意放慢了脚步,一路,迈着款步,四处观赏着美景。当他经过石梁崆时,唯恐传说中的鲶鱼精不出来,他的脚步更慢了。当他走到石梁崆中间时,难料,对面果真来了一位过路人,他窃喜之余,按照传说中的过路方法,特意谦让着从原来的地方倒退回来,让路给对方。等过路人走远,他急忙掉头返回。

他几乎一路小跑回家。路上,摸了好几次背上的行囊。刚回家,就急不可待地敞开行囊,取出钱包。他眉色飞舞地掂量着多出的银两,乐得喜不自禁,心花怒放。霎时,人像一阵风似的,拿着银两到附近的店铺,买来好酒好肉,风卷残云般饱腹一顿后,非常满意地呼呼大睡去了。

醒来后,他暗自揣测,传说果真是真的,这可真是谋生的好手段。管什么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管什么春播秋收,五谷杂粮,种、锄、收,这多麻烦、多劳累呀,于是,他铁定了主意,再也不想以种地为生了,计划在前长城村,盖屋定居。

日后,他从隔三差五的经过石梁崆一次,到每日一次。

每当得到银子后,他非常奢侈地去花掉,一个月后,他吃得是白白胖胖,身强力壮。可是,他在村里闲逛时,人们在他的背后指指点点,窃声窃语,纷纷议论他原本就像是个叫花子,天天吃香的,喝辣的,花的钱,来路不明。

与此同时,鲶鱼精也看破他行踪的目的。

终于有一天,曲毅明依然腆着偏偏大肚,像往日一样,踱步在石梁崆的北方。这次,他与鲶鱼精幻化的人形不是面对面相遇,而是鲶鱼精变成的人早早步履其后。他回头,看到熟悉的人影时,正在思量背上的行囊还会多出银两。于是,他下蹲,提鞋,让路给鲶鱼精:“大哥,这么巧?咱们又相逢了。路太窄,你先走。”

“怎么又是你?我想你是故意拖延时间让路给我的吧?”

“哪里!哪里!怎么会故意?这不?我的鞋子掉了。”他欲盖弥彰地狡辩着。

“哈!哈!哈!”鲶鱼精幻化的人形没有再搭理他,只是爽朗地朝天大笑。

这次,他回家的路上,背上的行囊越背越沉,最后,他步履踉跄,气喘吁吁,累瘫倒地,一声咳嗽,饮血而亡。当前长城村人把他埋葬时,发现他的行囊里全是石头。

  现在的石梁崆就是当年所说的“石峦硿”,在1959年修建背长岭水库时变成了现在的样子,再也见不到当年的那眼清泉。不过,当地上年纪的老人,对此仍有着极为深刻的记忆,因为那是小时候令他们谈“狐”色变的地方,没有一个人能单独到那里去。(1165字)2022.11.23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