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来就没有什么绥靖政策,有的只是精心算计和背叛出卖

 草容生 2023-02-13 发布于重庆

慕尼黑协定之后,张伯伦挥舞着小纸片说我带来了一代人的和平。

文章图片1

中间拿纸之人为张伯伦

这个照片后来成了张伯伦的耻辱柱,被认为是他所奉行的绥靖主义的巅峰。

捷克丧失了整个苏台德区,不久之后、德军进入布拉格,捷克东北部并入了波兰,斯洛伐克南部并入了匈牙利。而早在一年前奥地利并入德国。德国经历了大规模重新武装,在合并奥地利和吞并捷克领土后,拥有150万还未经任何战争检验的军队。

文章图片2

1939年大战前的欧洲

绥靖的后果

20世纪30-40年代开始有一种声音,将德国通过合并奥地利和吞并捷克重要部分(或者更早的,德军进入莱茵兰非军事区)的逐步复兴过程归咎于英法,特别是英国的“绥靖政策”。这种声音在战后对战争的反思中被反复提及,作为集体安全和预防性干预的理论依据。

二战欧洲战场最终以德意志第三帝国的覆灭为终结,欧洲作为一个整体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但这个代价是不均衡的。

仅看西欧战场,由于德军在西线初期采取了装甲部队机动穿插的战术,比利时和法国在短暂的抵抗后投降,整个西欧诸国处于激烈战争状态的时间不足2个月,相比于第一次世界大战西线三年的绞肉机般的战争,人员损失要小得多得多。

而那个据说初期奉行“绥靖政策”最后又抗战到最终胜利的英国,人员损失约占1939年战前总人口的0.94%(不含英联邦内殖民地军队和仆从军,但实际上澳大利亚、新西兰和加拿大这三个主要白人殖民地的人口损失都要远小于英国)。

仅从人员损失这一个角度来看,英国及其殖民地的损失是远低于欧洲主要国家的通常损失的。以西欧国家为例,法国损失1.44%、比利时1.05%、卢森堡2.45%、荷兰2.86%。

对比一战,英国一战人口损失2%,法国4.4%,比利时2%,荷兰、卢森堡两国中立未参战。

文章图片3

一战爆发之前的欧洲,当时波兰和芬兰都还不存在

相比之下,作为东线战场的中东欧国家经历了血腥的战争。苏联损失13.7%(先作为苏联一部分,后作为德意志第三帝国一部分的波罗的海三小国普遍超过10%)。

波兰是当之无愧的二战惨王,损失了全国人口的17.08%。而对比一战,俄罗斯则仅为1.9%(俄罗斯帝国,版图与二战后的苏联相当,包括半个波兰、整个芬兰)。

如果将二战与一战进行对比,英国仅受到了相对小得多的损失,相比之下,欧洲大陆上的所有主要大国,特别是竞争力最强的德国和意识形态的敌人苏联,都遭受到了巨大的削弱。

文章图片4

二战死亡数字统计

德意志第三帝国的选择

回到1939年春。

整个欧洲都在关心这样两个问题:

第一、经过多年的去军事化和严格军工产业限制,重生的德国那看似庞大的军队到底有多少战斗力?第二、德国重新军事化的巨大军队必然需要一个合适的战场,这个战场会在哪里?

关于第一个问题,后来的人们倾向于用德军在波兰和法国战场上摧枯拉朽一般的速胜来倒推出1939年的德国拥有碾压般的实力的结论,但这个观点是错误的。

在1939年的整个英法情报界,甚至德国自己的将军们都对德军的战斗力毫无信心。无论从人员、装备、乃至国内的民心士气来看,英法荷比卢的西方盟国加上或者不加上波兰,从实力上来看处于完全不败之地。

德军在军队规模上与西线盟军旗鼓相当,但军队的训练水平却远远不如。从重要战争装备的角度来看,德军无论在数量上和质量上都处于绝对劣势,大量轻型的一号和二号坦克甚至都不能抵抗战防步枪的射击。唯一的优势仅存在于空军部分,而20世纪30年代的空军远称不上决定性的力量。

进一步的,就1939年时期人们的固有经验来看,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记忆犹新,防御方拥有的杀伤性武器使得进攻方需要付出巨大的代价。在坚固的防线背后,以当时的军事人员的角度来看,西方盟国依靠西欧关键水道和防线坚守,德军没有任何机会。

最后、整个西方盟国是亲纳粹意识形态而极端反共的。西欧各国甚至美国都存在大量的右翼和纳粹分子,对德国在国内的诸多政策持同情乃至支持的态度。

相反,德国与苏联在意识形态领域则是死敌,不共戴天。因此以当时人们的政治和意识形态角度来观察,德国与苏联的战争将是必然会发生的一场欧洲恶战。而西方盟国对于苏联的死活毫不上心,甚至还有许多人会暗自叫好。

如果德国完成积累后挥师东进,当时的西方盟国怕是非但不会痛陈德国之“恶”,反而更可能将其视为新时代“十字军东征”的条顿骑士团。

以当时人的视角看来,德军选择在波兰战役结束不足一年内主动进攻西线,并取得的迅速胜利完全出乎所有人的预料,从西方盟国直到德国参谋本部的将军们,没有人相信德军有机会取胜。

1939年冬,为了避免德国被偏执而冲动的元首(要求在1939年冬季执行入侵比利时和法国的计划)带入万劫不复的境地,德军高级军官内部暗流涌动,以参谋总长哈尔德将军为首的“爱国者”们密谋除掉元首然后与西方求和。

文章图片5

德国总参谋长哈尔德上将

代入1939年视角,西线盟国其实稳如老狗,当时的人们对于德军对外进攻的潜在选项其实就像是明镜一般。

因此,回到第二个问题。西欧意识形态更亲近德国,而军事实力又显然要强于德国,依托水道和防线静坐防御以逸待劳,显然没有人会以为德国的参谋团会愚蠢到拿鸡蛋来碰这块硬石头。相反,往东看,已经控制捷克斯洛伐克并与匈牙利和罗马尼亚的纳粹分子沆瀣一气的德国,其势力范围已经与红色帝国完全接壤了。

中东欧唯一独立的势力只剩下勇悍而不自知的波兰——那里地势平坦几乎无险可守,可以直通作为苏联的精华部分的乌克兰。另外,从意识形态上来看,纳粹与苏联不共戴天,在国内就已经多次屠杀共产党人。

最后,依据一战的经验,面对德军的俄军似乎不堪一击,而刚刚经历党内大清洗的苏联红军的战斗力又被认为又大打折扣。因此,无论从任何方面来看,除非德国领导层脑子有包(后来证实元首的思路实在是过于清奇),不然东进乌克兰是必然选择。

下面这张图很有意思,是1939年3月14日发布的。左上的大标题是:下一场欧洲战争将在乌克兰打响。仔细看这张的话,黑色实线是事实国界,乌克兰是个民族和地理意义上的概念,其中很大一部分的乌克兰事实上在波兰境内,我用蓝色圈出来的地方,里面小字写了“500万乌克兰人在波兰境内”。还有一部分喀尔巴阡山脉部分在罗马尼亚境内,就是现在的摩尔多瓦。联想到2022年5月份的时候,波兰想跟乌克兰索回乌克兰西部领土,其实在二战时期就埋下了矛盾。可以说,历史真的是个轮回。

文章图片6

1939年3月14日发布

文章图片7

现在的东欧国家

文章图片8

2022年5月波兰的诉求

波兰的命运

那么波兰的命运呢?作为西方盟国名义上的“头号盟友”,波兰承受的巨大灾难,是否可以算得上是绥靖政策的牺牲品,足以让西方盟国的政客们承受良心的拷问?

一个可悲的现实是——波兰的悲惨命运,很大程度上是波兰人糟糕的地理地缘环境,及其骄傲和悍勇的民族性的综合产物。波兰人拥有巨大的雄心,愿作为欧洲大陆上可以比肩英法德俄的重要一极,而不愿意接受其无论作为德国或者俄国的仆从国地位。

1938年至1939年间,波兰有来自西方和东方两个邻国的同盟邀约。1938年,里宾特罗普出使华沙,建议波兰如匈牙利和罗马尼亚一样加入德国的反共同盟条约,从而获得德国的安全保障和经济援助。

作为代价,波兰需要割让但泽,并允许德国修建一条高速公路连接其本土和东普鲁士。德国则承诺征服乌克兰西北部补偿波兰的损失。看了捷克沦为保护国的现状,骄傲的波兰拒绝了这个方案。

文章图片9

但泽

1939年苏联邀请英法赴莫斯科提议签署5-10年的军事互助协议,由三国共同确保中东欧所有国家(主要是波兰和罗马尼亚)的领土完整以遏制德国进一步扩张。这个提议显然不符合英法祸水东引的算盘,而波兰自己跳了出来为英法找了台阶下:波兰不同意在其受到德国攻击时允许苏联军队进入波兰对抗德军。波兰担心自己变成苏联的附庸而丧失独立。

英国人的道德感是极其有限的。就像处理捷克斯洛伐克一般,英国人从来没有严肃考虑过和真正的东方威慑力量苏俄结盟遏制德国,对谈判的态度傲慢懈怠。

相反、直到1939年8月26日,英国人还在着力斡旋波兰要求其答应德国的条件,割让但泽甚至整个但泽走廊地区。现在的人们喜欢谈论说这是绥靖政策的延续,但从这些政策的实际意义上看,英国的所有努力都可以视作是为德国继续东进冲入乌克兰地区铺路修桥而已。

这一时间起,波兰的命运就几乎注定了。正如所有人预判的那般,德军总参早在1938年就制定了大乌克兰屯垦区战略,计划通过征服乌克兰并驱逐和消灭当地东正教斯拉夫居民来为德意志人获得广博的肥沃土地。

而远征乌克兰有两条路线可走,一条经由波德平原的开阔地直抵基辅;一条经由多瑙河谷穿过匈牙利和罗马尼亚直抵黑海岸边。南边的通道已经通过匈牙利和罗马尼亚的纳粹化实现了,而北方的波兰必须要为德军让出通道。

1939年8月23日,眼看大祸将至的苏联选择与死敌苟合,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签署,其中密约更赤裸裸的约定瓜分波兰,建立将乌克兰和俄罗斯本土与德三帝国隔离出来的缓冲区。

7天之后德军攻击波兰,9月17日,眼看德军突进快如闪电,担心原来与德国约定的缓冲区泡汤,斯大林下令苏军冲进波兰,占领波兰东南部。不到一个月后,波兰亡国。

文章图片10

苏德在波兰的布列斯特会师

二战中的波兰拥有全欧洲最悲催的经历。波兰国家和人民被作战双方蹂躏,国家一片焦土。战后的波兰再度复国时,失去了东部如今属于乌克兰的故土,换得部分原普鲁士的地盘,这只是当年德国提供的方案的反向替代,并且长期成为苏联的卫星国。

坚持不倒向任何一边而与遥远的英法同盟的波兰(17.08%即全国损失人口数,同)遭受的损失,远大于早期加入德三阵营的匈牙利(5.08%),罗马尼亚(3.13%),捷克斯洛伐克(2.38%),甚至远高于付出惨重代价的苏联(13.7%)。

再简单总结下:英法的判断是德国人不敢打也打不赢,他们便立于不败之地。英法只要坐等即可,德国人后面就会爬过来求和,然后找个理由借坡下驴。德国人和苏联不共戴天,那个互不侵犯协议就是拖时间,只要苏德开打两败俱伤,英法他们就可以快乐的摘桃子。

绥靖政策就是一个幌子

西方战后的反思是在一种事后复盘的左翼历史学者的角度形成的。以数千万的中东欧人民和犹太人的生命作为二战的代价,英法盟国的决策者们的一系列绥靖政策成了许多事后诸葛亮式的批判对象。这种阐述说明,正如本文以上所说,是不准确的,扭曲的。是为帝国主义的地缘政治逻辑脱罪的。

从历史叙事的角度来看,绥靖政策的逻辑有意凸显西方的“不作为”,轻易掩盖了战前欧洲的政治盘算和地缘政治的蝇营狗苟。从来都没有什么绥靖政策,有的只是精心算计,不顾他人死活,以及算计失误。

以一个相对较小的牺牲和可有可无的责任,战后西方获得了整个二战的全部道德红利,获得了“正义”的解释权。反过来,苏联与德国签订互不侵犯条约并占领半个波兰,这一事实上与英法出卖中欧各国,祸水东引的政策拥有相同逻辑的地缘政治现实主义的选择,如今则要披上独裁者邪恶联盟的骂名。

进一步的说,以西方的“不作为”为论调,又反证了世界需要西方的“积极作为”来统治。西方在全球范围内的各种“警察行动”便有了理论依据。自1945之后,西方每一次的对外干涉,都以“预防性暴力”为由。1954年奠边府战役中越共获胜后,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在给英国首相丘吉尔的信中写道:

“我们没有及时采取一致行动,未能阻止裕仁、墨索里尼和希特勒。标志着多年赤裸裸的悲剧和绝望的危险的开始。我们的国家难道不应该从那个教训中吸取一些教训吗?”

同样、林登·约翰逊总统为捍卫越南战争说:

“我对历史的了解告诉我,如果我离开越南,让胡志明在西贡的街道上奔跑,那么我就会变成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张伯伦。”

1950年杜鲁门以此为由来解释他的朝鲜战争的政策,英国首相艾登以此来解释他在苏伊士运河危机中的处置,封锁古巴,出兵越南,轰炸利比亚,甚至特朗普2020年杀死伊朗革命卫队将军苏莱曼尼,美国的新保守派分子和好战鹰派,都用这样的论调来裹挟国会和民意。当然还包括今天泛滥欧洲乃至网上所说所谓对俄罗斯的绥靖政策。

宣扬绥靖政策同样有国内政治的红利。丘吉尔作为长期主张强硬的战时首相上台领导英国获得最终胜利,反对“绥靖”的先见之明是丘吉尔最大的政治遗产之一。

通过反绥靖建立起丘吉尔的反纳粹硬汉形象,完全掩盖了他作为一个彻头彻尾的19世纪英国殖民帝国贵族遗老的本质,人们对他长期以来激烈的白人至上,种族主义,鄙夷工人阶级的顽固不化选择性的遗忘了。

丘吉尔对于德国纳粹,几乎不存在意识形态上的对立,而完全是旧式帝国主义的,连民族主义的成分都算不上,他对德国元首的鄙夷,完全是旧贵族对暴发户的嗤之以鼻。放在今日的语境之下,丘吉尔都可以算得上是纯粹的保守顽固极右翼分子了。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欧洲战场的本质,依然是殖民帝国在地缘政治上的精心算计的一出大戏,甚至是欧洲大陆上数百年来互相征伐的又一场闹剧。

绥靖政策只是这场尔虞我诈的帝国征伐的现代遮羞布,以及今天的战争鼓吹者的道德攻城锤。

昨日的波兰,正是今日的欧盟。欧盟以为他是二战前的英法,他其实是二战前的波兰——实力没有,喊得很嗨。没有美国的欧洲完全不是拥有核武器的俄罗斯的对手,就像没有英法的波兰完全不是德国的对手一样。

最后、顺便提一嘴,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今天发生的事情居然与二战的格局颇为类似——在美英俄的联合下,德国主导的欧盟正在瓦解;和二战类似,美英提供武器,俄国供应军队,被榨干的是德国领导下的欧洲大陆。

全文完。既然看到这里了,如果觉得不错,随手点个赞并关注我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