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知道这个认知后,我的感情变得亲密无间

 扎南 2023-02-13 发布于广东

这是在我心中为数不多,我觉得如果不早点知道就会后悔的一个认知。

每每想起这个认知,我总有一种恐慌感,假如我还不知道这个认知,我的感情之路会艰难很多。

这个认知自从我运用到了人际关系中,我发现很好用,它总能让我们的亲密关系可以保持亲密无间的沟通。

这个认知是怎么来的呢?这要从我大学时期说起,那时候我有个舍友,我很喜欢和他玩,有啥事都喜欢跟他聊天,交流。

我自己是个内向的人,几乎很少会喜欢跟某一个人进行交流的,大多数时候,我独自一个人思考时,会更加舒服愉悦。

但唯独这位舍友不一样,只要我看到他的脸,我就会忍不住想要把今天的事情跟他分享,这种感觉真的很少有。

我开始分析,我为什么唯独对他有这种安心感,我发现自己面对他的时候总会有一种预期就是:我说什么都好,他都会笑嘻嘻接下来。

而几乎每次我找他说话,他的回应基本符合我的预期。那么这个预期是怎么来的呢?这来源于刚认识时,我们的交流体验。

我发现,无论我跟他说什么都好,他总会积极回应我。这个积极并不是你所想象的那种热情,没那么夸张,更多是一种正向回应。

怎么理解正向回应呢?我举个例子,小时候我自己攒了压岁钱买零食吃,还满心欢喜分享给我妈的时候,她就责怪我不好好吃饭,只知道吃零食。

这其实就是一种负向回应,这种回应导致了我长大后吃零食或者吃外卖时,都是尽量躲起来吃,不让她发现。

因为在我的潜意识当中,只要被发现我就会被一顿责怪。

这种负向回应积累足够多了之后,只要一件事我个人觉得跟我妈沟通起来很费劲的时候,我会选择糊弄过去。所以我很少跟我妈妈有深入的沟通。

为啥我要说这个事情呢?因为这个沟通模式也适用于谈恋爱上,我从我舍友身上学会了一件事。

如果我想跟某个人进入亲密关系,想要让某个人愿意跟我分享,聊天。那么我就要学会正向回应。

那么具体如何正向回应呢?我今年新总结了两点:

第一,听别人的废话。倾听也是一种回应,特别是听废话。很多人会觉得,废话听了没啥意义,就不想听。

废话本身确实没有意义,但倾听废话的过程很有意义。举个很简单的例子,假如你天天跟我分享你今天干了啥,吃了啥,上班发生了什么有趣的事情。

我听到后,就说,你这个好无聊,别讲了。又或者我也不回应你,直接转移话题。这个时候你还愿意再跟我说话吗?

我女朋友上班的时候也经常有很多的怨气,然后她也会经常回来跟我吐槽。其实很多都是鸡毛蒜皮的小事,要么就是负能量的事情。

但我要么重复她的鸡毛蒜皮小事,要么跟她一起骂领导。其实这个过程没啥信息交流的,就是纯属两个人在说废话。

但也因为这样的废话,她也总愿意跟我说话。我们也几乎不会存在没有话题的情况,因为在她的预期中,她自己说啥我都会给回应的。

第二,忍住别纠正别人。这一点我相信很多人是忍不住的,特别是看到别人犯一个你自己曾经遇到过的错时,肯定会忍不住想要告诉对方别这么干。

这一点我也是今年才领悟到,怎么理解呢?说白了就是,你得学会看着别人去犯错。这一点我以前做得特别不好。

比如我在做心理自媒体这一块是有自己的经验的,也有一些新手同行会经常来跟我交流,而很多新手同行遇到的问题,我其实都是经历过的。

每当这个时候,我就忍不住告诉对方,你要怎么怎么做,你不能怎么怎么做。在我沾沾自喜觉得帮助了别人的时候,突然发现,已经没人找我交流了。

而现在我不会这么做了,无论他们提什么想法跟我交流,我的第一反应一定是认可,哪怕对方马上要做的事情,我已经做过了,并且效果不好。

我也不会劝对方别去干,而是直接顺着对方的思路说,你这个想法可以尝试看看。

当我这么表达的时候,反而别人就很喜欢跟我交流了。后来我才理解,大多数人跟你交流想法,并不是想让你纠正的,而是想听到认可。

我知道这个点可能会有点反常识,这不就是眼睁睁看着别人掉坑里吗?是的,只能这么干。(影响生命或前途的事情还是要纠正的。)

因为大多数时候,你纠正了,劝了,别人还是要去掉坑里的。坑该掉还是掉,你还被人埋汰了。

所以现在,除非是直接的求助,否则我不会轻易去纠正别人。自从不“帮助”别人后,别人反而更喜欢我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