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十八岁那年我参军

 松滋新镇 2023-02-13 发布于湖北

 回忆录 

朋友,你还记得1994年春晚,著名歌手蔡国庆演唱的歌曲《我的十八岁》吗?歌中唱到:“十八岁、十八岁,我参军到部队……生命中有了当兵的历史,一辈子都会珍贵,生命中有了当兵的历史一辈子也不会后悔”。每当唱起这支歌的时候,我都会感到热血沸腾,心潮澎湃。

我也曾十八岁,当年正是国家转型的年代,正是国际环境风起云涌的时候,那是我们60后激情燃烧的岁月。1979年2月17日,对越自卫还击战打响,村里的老人们听了很紧张,有的人还很恐惧。
当时我正在南海公社磨盘洲中学任代课老师,在报纸上看到越南当局排华反华的罪行后,义愤填膺,恨不得马上奔赴南疆保家卫国。因为我们这一代人从小受到爱国主义教育,从小受到《地道战》、《地雷战》、《南征北战》和《打击侵略者》等革命战争题材电影的熏陶,从小就有军人情结。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保尔的名言:“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忆往事的时候,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后悔,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耻。”成为我的座右铭。
自卫还击战爆发后,我每天都看报纸听广播,关注前线战状,每天都被同龄人血洒南疆的英勇事迹感动着。10月底,征兵开始了,凭着一腔报国热情,我毅然决定报名参军。
父亲知道我的想法后,很不开心。他晚年得子,我18岁,他已年过花甲。父亲是旧社会过来的人,抗日战争时期,被日本鬼子五次抓去做苦力,为躲避民国政府抓壮丁东躲西藏,战争给他的心灵上留下了沉重的阴影。
父亲对我说,当兵就要打仗,打仗就会死人,我巳风烛残年,怎么舍得儿子从军远行呢?我沉默良久,然后对父亲说:“您年青时,之所以被鬼子抓去做苦力,就是因为当时国力衰弱,外敌入侵所致。如今我们国家强大了,更应该懂得如今和平安宁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啊。参军是每一个公民的神圣义务,我不参军他不参军,谁来保卫祖国谁来保卫家?如果我上战场不幸牺牲了家中还有弟弟给你养老送终,你也可以享受军烈属的待遇。'宁为百夫长,胜过一书生。’(唐●杨炯《从军诗》)”
父亲是个土生土长的农民,没什么文化,唐诗宋词他不懂,但他懂得参军是为了保家卫国的道理,最终同意我去报名。11月10日,我同本村11名适龄应征青年去公社体检站参加体检,只有我一个人身体合格。而且,当年征的是文化兵,政审和文化都要求很严格,经过一周的考核审查,11月22日,公社武装部给我家送来了《入伍通知书》。我终于如愿以偿。次日到公社换军装领取被子行李及生活日用品。我无比激动,口占诗一首“身穿军装乐悠悠,理想现实两相投。卫国戍边抒壮志,甘洒热血写春秋”。
11月25日,接兵连张排长到我家做入伍动员,听说我父亲非常支持,当时就给我父亲敬了一个军礼,表达敬意。接下来的几天,我身着军装,到姑舅姨亲戚家里一一告别。
12月3日上午,南海公社25名新兵、磨盘洲集镇10名新兵到公社集合。8点钟,公社武装部梅部长同接兵部队崔连长举行新兵交接和欢送仪式,成立临时新兵排。我被指定为二班班长并代表新兵在欢送会上发了言。我说,我们也许会飞翔在祖国的蓝天,我们也许会遨游在祖国的海疆,我们也许会巡逻在祖国的边陲,但无论走到哪里,我们永远不会忘记生我养我的故乡。最后用王维的诗句“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表达了从戎的决心。
欢送仪式结束后,我们戴上大红花坐上大客车,前往松滋口码头乘船。到了码头才发现这批入伍的新兵还有刘家场镇22名,麻水公社16名。县委书记、县武装部政委康志宏同志身穿军装同我们新兵一一握手行军礼送我们上船。踏上东方红客轮的那一刻,我禁不住眼泪夺眶而出,心中默念:再见了,亲人,再见了,故乡。我们在锣鼓声中,在欢呼声中踏上了征途。
12月4日晚上,抵达汉口19码头,武汉军区空军派来几辆军车接我们松滋新兵去黄埔兵站吃饭住宿,我才明白我们当的是空军。在武汉休息一天参观了王家墩机场。12月6日早晨6点到江岸火车站乘车北上。
晚上7点列车停靠河南省新乡市,全体下车集合,在站外广场上部队首长亲临车站迎接,然后乘军车前往驻地,在营区操场举行了简单地欢迎仪式,李副团长讲话:同志们,我们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独立第三团,我代表团党委和全团指战员欢迎你们入伍,你们现在的任务是吃饭洗澡睡觉。
第二天我们参观了机场,还登上了飞机参观。接着就是三个月新兵训练,学习军队三大条例《队列条例》、《纪律条例》、《战斗条例》。
1980年春节我们分配到了连队。从此开启了我4年的军旅生涯。在部队我先后担任警卫班战士、警卫连连部文书、飞行大队(营级单位)计时员和团司令部作训股文书。有幸成为一名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党员。
我部是参战部队,我多次驾飞机参与南疆战场救护运送伤员和军用物资。1981年10月参加华北“802”军事演习,我喜获嘉奖。1983年底,百万大裁军,我退伍还乡安置在县城工作直到退休。
44年过去了,弹指一挥间。我始终觉得,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年年欢送新兵入伍,年年都有老兵退役,这是不息的革命血脉。千千万万个战士入伍,带着责任走,复员带着光荣归,参军不是外出求职谋生,也不是寻找什么荣禄之道,而是去服兵役,尽公民义务,为祖国为人民进义务。穿上军装是个光荣的战士,脱掉军装在建设社会主义祖国的事业中同样是个光荣的战士。当兵的经历使我从一个热血青年历练成训练有素的人民解放军战士,让我深深懂得,毛主席共产党亲手缔造的人民军队是为人民利益而战的,是保卫祖国的钢铁长城。当兵的经历使我懂得了什么叫“一不怕苦,二不怕死。”
这个经历是我一生的财富,也是我后来工作中无限的动力。如今虽然离开军营四十年了,几年前就已办理了退休。
“沧海归来须发白,如今依然说行舟”。当年参军时的情景仿佛就在昨天。2023年征兵体检又开始了,祝愿新战友们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在保卫祖国建设祖国的征途上勇往直前!

顾      问:王夏子     覃世良

                李克权     彭昌义

名誉主编:覃章海  

主       编:覃亚志

副  主 编:谢   军    

编      辑: 邓呈静    邓永解            

编       审:胡文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