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钒钛股份又有大动作!新赛道已被引爆?

 千股封牛 2023-02-14 发布于湖南

470亿新能源龙头 又有大动作!新赛道已被引爆?


2023年02月13日 00:15 来源:中国基金报

  长时储能需求的爆发,正驱动全钒液流电池产业链迎来产业“春天”。该产业链的上中下游龙头,正与钒钛之都攀枝花合力打造“中国钒电之都”。

  相关资深行业人士表示,春节后,仅10天时间,钒价已连续提涨5轮,行业紧缺正进入常态化。

  打造“中国钒电之都”

  2月12日晚间,钒制品龙头钒钛股份公告,近日,公司与攀枝花市政府、大连融科储能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大连融科”)签订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各方就提高攀枝花钒钛之都钒产业引领能力,建设世界级钒产业基地和钒产业关键技术创新中心,提升攀枝花市钒资源在非钢领域的高效率高附加值利用,推动全钒液流电池产业化、商业化快速发展,达成战略合作意向,同意建立更加紧密、深入、广泛的战略合作关系。

  具体而言,此次战略合作涉及四方面,包括建设全钒液流电池储能全产业链、全钒液流电池储能示范试点项目建设与推广应用,以及金融模式与商业模式创新、全钒液电池储能关键技术开发。

  在建设全钒液流电池储能全产业链方面,三方同意,充分依托攀枝花市钒资源和工业基础优势,在攀枝花市合作打造包括电解液规模化生产、电堆和电池储能装备制造等全钒液流电池储能全产业链基地。

  钒钛股份和大连融科将发挥资源和技术优势,在攀枝花市建设全钒液流电池用钒电解液产线,实现钒电解液规模化生产。大连融科根据市场需求情况,优先选择在攀枝花市投资设立全钒液流电池储能装备智能制造基地,并协助引导上下游企业进驻攀枝花市,打造全钒液流电池储能产业园,实现区域全钒液流电池储能产业聚集效应。

  在全钒液流电池储能示范试点项目建设与推广应用方面,攀枝花市政府支持上述两家公司参与该市全钒液流电池储能示范试点项目建设,开展“新能源+储能”示范,推进电源侧、电网侧、用户侧多场景全钒液流电池储能市场机制建立,推动清洁能源开发与产业链上下游融合互补互促发展。两家公司分别为相关项目建设提供储能装备和钒电解液保障,同时按照市场化方式承接相关项目,助力攀枝花打造“中国钒电之都”。

  在全钒液电池储能关键技术开发方面,攀枝花市政府支持上述两家公司在该市开展全钒液流电池储能领域技术创新,两公司在攀枝花市打造高端研发平台,加速低成本、高性能全钒液流电池储能关键技术开发,加速技术突破与成果转化,推进钒产业高质量发展。

  中国引领全球全钒液流电池

  据大连融科下属控股子公司大连融科储能技术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为“融科储能”)官网介绍,该公司是全球领先的全钒液流电池储能系统服务商,成立于2008年,融科储能下设大连融科储能装备公司(以下简称为“融科装备”),是储能电池装备的生产主体,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现代化程度最高的全钒液流电池储能装备生产基地。

  融科储能、融科装备及大连融科(电池核心材料开发与生产主体)共同构建的同心产业群,已成为全球领先的全钒液流电池全产业链开发、完整自主知识产权及高端制造能力的服务商。

  2022年6月,国务院副总理韩正到融科储能调研。当时该公司介绍称,公司与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产学研深入合作,实现了全钒液流电池核心技术的重大突破,建立了完整的自主知识产权体系,是液流电池领域国内外标准的主导制定者,率先实现了全钒液流电池电解液、双极板等关键材料的国产化生产,以及电堆和电池系统的规模化生产。

  目前,钒钛股份与大连融科建立了全面深入的合作。

  2021年9月,钒钛股份与大连融科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就产品及服务、生产合作、资本合作等方面达成战略合作意向。

  2021年10月,钒钛股份全资子公司与大连融科下属控股子公司融科储能、大连融科下属参股子公司大连恒流储能电站有限公司签订了《三方合作协议》及《全钒液流电池用钒储能介质委托加工协议》。

  2022年,钒钛股份继续与大连融科就全钒液流电池用钒储能介质委托加工和钒储能介质购销签订了商业合同。

  2022年10月,钒钛股份与大连融科签署《合资协议》,共同投资3161万元成立四川钒融储能科技有限公司,其中钒钛股份占注册资本的51%,大连融科占注册资本的49%。

  2023年2月8日,在接受机构调研时,钒钛股份称,四川钒融储能科技有限公司计划在2022年内在攀枝花市建设电解液产线,实现产能2000立方米/年,预计2023年上半年建成投产。而且,后续双方将根据市场情况协商建设更大规模产线。

  据钒钛股份披露,2021年,公司与大连融科合作涉及交易总金额约为2.5亿元;2022年,公司与大连融科合作金额预计将超过6亿元。

  春节后钒价5连涨

  在全钒液流电池产业链中,钒钛股份是主要的上游资源生产商。

  目前,国内钒产品行业有90%以上的产品应用于钢铁领域。钒钛股份是世界最大的钒生产企业,拥有以五氧化二钒、高钒铁等为代表的钒系列产品,具备年产钒制品(以V2O5计)4.3万吨的生产能力。2022年,该公司有约5000吨左右的钒产品直接应用于储能领域。

  根据钒钛股份与大连融科签订的《2023年钒电池储能原料合作年度框架协议》,若交易得以全部顺利执行,2023年预计将有8000吨左右的钒产品应用于储能,公司2023年应用于储能领域的钒产品占比将接近20%。

  据相关资深行业人士透露,春节后,仅10天时间,五氧化二钒价格就连续提涨5轮,2月10日已上涨至14.4万元/吨,行业紧缺正进入常态化。

  钒钛股份认为,随着新能源发电入围规模的提升,将提升对大型长时储能的需求。钒电池是大型长时储能方面较为理想的产品,从目前有关储能政策发布和市场项目情况看,预计未来市场需求空间较大。

  对于钒产品产能是否可以大幅提高,钒钛股份2月8日在接受机构调研时回应称,由于目前主流提钒工艺是钢渣提钒,在不新增高炉产能的前提下,钒渣产能相对稳定,公司通过技术攻关、技术创新等方式尽可能提高钒的收得率,进而带来一部分钒产品产量的提升。

  2022年9月,光大证券在其发布的钒电池产业链研究研报称,根据中国发电侧储能装机量测算钒电池年新增装机规模的理论空间,对应五氧化二钒的单耗,2025年钒电池拉动的五氧化二钒需求分别为6.1万吨(悲观)和12.9万吨(乐观),假设五氧化二钒价格稳定在10万元/吨,对应市场规模分别为61亿元和129亿元。

“中国钒电之都”有望落“花”?


2023年02月14日 07:41 上海证券报
                          

  坐拥宁德时代(449.20),宁德市形成了享誉世界的动力电池产业集群,成为中国当之无愧的“锂电之都”。随着钒电池的横空出世,多地政府都在积极寻求与行业空头的合作,争夺“中国钒电之都”这一名号。

  而作为全国钒资源最丰富的城市之一,四川省攀枝花市优势明显。2月13日,钒钛股份(5.69)公告称,公司与攀枝花市人民政府、大连融科储能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大连融科”)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多方面合作开发全钒液流电池及其储能应用,各方希望联合把攀枝花打造为“中国钒电之都”。

  合力打造“中国钒电之都”

  如何打造“中国钒电之都”?钒钛股份公告透露了四方面的合作。

  首先是在攀枝花市建设全钒液流电池储能全产业链。三方同意充分依托攀枝花市钒资源和工业基础优势,在攀枝花市合作打造包括电解液规模化生产、电堆和电池储能装备制造等全钒液流电池储能全产业链基地。

  其中,攀枝花市政府将依法依规在政策支持、示范试点项目建设、市场推广应用、钒资源保障等方面为两公司产业项目落地提供良好经营环境。

  而钒钛股份、大连融科将发挥资源和技术优势,在攀枝花市建设全钒液流电池用钒电解液产线,实现钒电解液规模化生产。大连融科根据市场需求情况,优先选择在攀枝花市投资设立全钒液流电池储能装备智能制造基地,并协助引导上下游企业进驻攀枝花市,打造全钒液流电池储能产业园,实现区域全钒液流电池储能产业聚集效应。

  其次,在应用试点方面,两公司将参与攀枝花市全钒液流电池储能示范试点项目建设,开展“新能源+储能”示范,推进电源侧、电网侧、用户侧多场景全钒液流电池储能市场机制建立。大连融科和钒钛股份分别为相关项目提供储能装备和钒电解液保障,同时按照市场化方式承接相关项目。

  在金融模式与商业模式创新方面,三方还同意合作探索助力全钒液流电池产业健康发展的钒保供机制、融资租赁等金融模式和商业模式,为全钒液流电池储能提供钒资源保障的同时,稳定储能用钒市场价格波动,提升全钒液流电池储能市场竞争力。攀枝花市人民政府所属国有企业将依法依规与两公司开展合作。

  最后,攀枝花市政府还将支持两家公司在攀枝花进行全钒液流电池储能领域技术创新,政府将依法依规给予科技创新重大专项政策支持。

  公告表示,各方希望携手提高攀枝花“钒钛之都”钒产业引领能力,建设世界级钒产业基地和钒产业关键技术创新中心,提升攀枝花市钒资源在非钢领域的高效率高附加值利用,推动全钒液流电池产业化、商业化快速发展。

  龙头引领带动产业链

  记者注意到,攀枝花市打造“中国钒电之都”的底气,源于合作方雄厚的实力。

  钒钛股份脱胎于攀枝花本地的攀钢集团,后者占据了攀西四大矿区中的两大,为钒钛股份提供了稳定的原料来源。钒钛股份2021年年报显示,其已具备钒制品(以V2O5计,下同)4万吨/年的生产能力;同年中国大陆钒制品总产量约13.6万吨,全世界为21万吨左右。据公开报道,钒钛股份为全球最大的钒产品制造商。

  另一家合作方大连融科亦为国内钒电池头部企业,目前已启动IPO辅导。其在技术方面依托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承建的首个国家级全钒液流电池示范项目的一期100MW/400MWh已完成并网。

  大连融科与大连市热电集团共同建设的大连液流电池储能调峰电站

  钒钛股份与大连融科此前就已在钒电池方面达成合作关系。2021年,双方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同年签订全钒液流电池用钒储能介质委托加工协议。2022年,双方继续签订购销合同,并于10月进一步深化合作,合资成立四川钒融储能科技有限公司。该合资公司计划在攀枝花市建设电解液产线,实现产能2000立方米/年,预计2023年上半年建成投产。

  需要注意的是,国内抢抓钒电池储能产业的地区不只攀枝花一地。例如,另一钒资源富集地河北承德于去年在河钢集团旗下正式组建了承德钒钛新材料有限公司(简称“承德钒钛公司”)。据承德市政府官网,承德钒钛公司依托国际领先的钒电池电解液制备及检测技术,全面推进储能电池材料及其成套装备等项目的合作落地,具备了全价态钒电池电解液生产能力,推动钒产业与新能源产业的耦合发展。此外,承德市还在推进钒储能产业园项目建设。

  钒电池前景可期 但仍需进一步降本

  在储能行业中,公认最关键的两个问题是“安全”和“成本”。当下百花齐放的储能技术路线,无不向着提升安全性、降低成本的方向发展。

  在安全方面,钒电池基于其设计原理,具有本质安全性。钒电池的活性物质以液态形式贮存在电堆外部的储液罐中,没有燃烧和爆炸的风险。相比之下,锂电池使用的是高度易燃的电解液,它只能通过外部方法降低燃烧几率,而无法从本质上避免燃烧。

  也是由于电解液与电堆互相分离,钒电池在运行过程中电解质基本不会被损耗,理论上可以实现无限次充放,业内预期其使用寿命可达15-20年。寿命越长,意味着全生命周期成本会更低。

  基于以上优势,钒电池在国内受到政策支持。2021年7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及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加快推动新型储能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要坚持储能技术多元化,实现液流电池等长时储能技术进入商业化发展初期。

  不过,钒电池储能也有其劣势,除了当下技术还不够成熟之外,其初始投入也高于锂电池等技术。国泰君安(14.23)测算了襄阳500MWh全钒液流电池储能项目与莆田500MWh新型锂电池储能项目的投资回收情况,在容量规模相同的情况下,前者的总投资为43.2亿元,而后者为10亿元。

  初始投资大可能构成钒电池储能技术推广的一个障碍。政府出面在合规范围内进行补贴、建立试点项目等,有利于协助钒电池产业跨过这个门槛。

  经测算,钒电池初始成本可以被更长的使用时间(更多的循环次数)摊薄,全生命周期成本略低于锂电池储能成本。不过值得注意的是,锂价近年涨幅极大,未来若锂价格大幅下跌至合理利润水平,可能导致钒电池全生命周期成本相较锂电池失去竞争力。不过,若考虑钒电解液的回收再利用(钒电池的电解质易于回收,几乎可以做到100%的残值回收再利用),钒电池的经济性将明显增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