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荔文学·随笔·张平】心怀英雄梦 重走长征路 一一采访张六喜同志手记

 新用户8249cTO6 2023-02-14 发布于陕西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吧~

1147


朋友,你上学时学习过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的课文吗?你收看电视时看过红军长征的电视剧吗?你读过毛主席“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那豪迈的诗句吗?只要你学过、看过、听过其中之一,你一定会被红军那种革命理想高于天、不畏艰险永向前的英雄主义精神所感动!可是,你是否想过重走长征路,亲身体验一下红军长征哪艰苦奋斗的经历吗?你有这种决心、勇气与毅力吗?       
这里,我要向大家郑重地介绍一位重走长征路的老人,他就是大荔县财政局退休干部、共产党员张六喜同志!       
张六喜同志1950年出生于一个贫苦的农家,上学勤奋,参军戍边,当过工人,做过干部。党的阳光雨露哺育他长大成人,所以他从小就对党和毛主席有着深厚的阶级感情。他常对家人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尽管现今社会上总有那么一些人对现实不满,有种种非议,六喜同志却认为,我们党是一个百年大党,历经坎坷曲折,虽然也犯过这样那样的错误,但是她初心不改,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变!不但领导我们翻身得解放,又领导我们脱贫致富奔小康,所以我们对共产党领导坚信不疑。基于这种信念,六喜同志过去在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勤勤恳恳,不计名利,埋头苦干,为党和人民做奉献。退休后,他的两个孩子陆续都己成家立业,孙子也考上了大学,他也有了大块空闲时间,由于经常锻炼,身体也很健康。这时他就想借此机会实现自己重走长征路的夙愿。       
笔者曾问他,你怎么会有重走长征路的想法?他笑着说,这个念头并非一时的感情冲动,而是早有所思。因为我从青少年时代就喜欢阅读革命战争题材的书籍,其中包括红军长征内容的作品和人物传记,那些战斗英雄的事迹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而在心中形成了一种崇尚英雄的情结。重走长征路就是我践行自己多年夙愿的实际行动,也是为了圆我少年时的梦想。同时,我又看到央视播放的崔永元组织志愿者重走长征路的活动,对我也有了很大的启示,更加坚定了我重走长征路的决心和信心,他们能做到的,我相信自已也一定能做到。另外,我还是一个喜欢旅游的人,重走长征路,既能体验红军当年长征的艰辛,同时也能借此机会游览祖国的大好河山,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呢? 

     
张六喜同志为了重走长征路,提前几年做了大量的功课。他在西安陪同孙子上学时,就到市图书馆借阅有关红军长征方面的书籍,查找资料,购买地图,做了充分的准备工作,下定决心沿着红一方面军行动路线的顺序重走长征路。       
经过了长时间的酝酿与准备,己67岁的张六喜同志告别家人踏上了重走长征路的征途。他坚持用了三年时间(即2017年4月和10月、2018年5月和8月、2019年8月和10月),先后六次出行,除一次有人结伴而外,其余五次都是单枪匹马独自行动。既乘坐过各种交通工具,也步行跋山涉水,先到井冈山,然后把长征经过的重要节点:瑞金于都长征出发地、湘江战役纪念馆所在地兴安县、遵义会议旧址、娄山关、大渡河、泸定桥、天险腊子口、哈达铺、陕北吳起会师、甘肃会宁三军会师地等,逐一抵达。毎到一处,他都要亲临战场遗址,参观纪念馆、纪念塔、陈列馆等,详细了解当年红军战斗的经历,有的做笔记,有的拍照留念。每到一地参观走访,他自己都深受教育与启迪,仿佛使自己的灵魂重新又得到了一次洗礼,深刻地感受到,没有当年老一辈的牺牲奋斗,那有我们今天衣食无忧的幸福生活!       
六喜同志还告诉我,因为疫情的影响,原计划要走的中央红军长征的两个重要节点:夹金山(即雪山)和草地未能成行。我现在己74岁了,只要身体情况允许,在有生之年争取要弥补上这一缺憾。     

       
我采访时问他,重走长征路,对你感触最深的是哪里?张六喜同志很动情地脱口而出:一是湘江战役,二是飞夺泸定桥。        
他先说湘江战役。这是国民党蒋介石为阻止中央红军西进在广西的全州和兴安县之间的湘江布设的第四道封锁线。1934年11月27日至12月1日,中央红军为了渡过湘江,与数倍于我的国民党军队血战五天五夜,终于强渡成功。这是中央红军突围以来最壮烈、最关键的一仗。此战红军付出了惨重的代价。5军团和长征前夕成立的少共国际师损失过半,8军团损失更为惨重,34师全体指战员浴血奋战,直至弹尽粮绝,绝大部分同志壮烈牺牲。彭德怀三军团的四师十团一天之内牺牲两名团长,彭总立即派师参谋长杜中美(陕西兴平人)代理团长,谁料他不到1小时又中弹牺牲,年仅35岁。该团九个连队的指导员全部牺牲,9名连长仅1人生还。中央红军由出发时8万6千人锐减到3万多人,由此可见此战役之惨烈。湘江战役纪念馆把搜集到的2万多烈士英名镌刻在50米长黑色大理石碑上,瞻仰的人们到此无不潜然泪下。当地老百姓有“三年不食湘江鱼,十年不飲湘江水”之说,以此来悼念牺牲在这里的红军将士。                                 湘江战役的沉重代价,使广大指战员认识到极左路线的危害性,要求更换错误领导人的呼声甚高;从而直接导致了遵义会议的召开,重新确立了毛主席在中央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才使我们革命事业和红军转危为安,从此一步一步走向胜利。       
再说飞夺泸定桥。泸定桥是用13根铁索连结、上面铺着木板的悬索桥,下面就是波涛汹涌的大渡河。川军为了阻止红军渡河,提前抽走了木板。1935年5月29日,由连长廖大珠、指导员王海云组成的22名红军突击队员,腰插手榴弹,一手拿短枪,一手攀铁索匍匐前进,紧随其后的红军战士放置木板。突击队员冒着枪林弹雨前进时,不幸有4人牺牲掉入大渡河,其它突击队员英勇顽强终于爬到对岸,成功地夺取了泸定桥!如今十三根铁索还在,泸定桥还在,斑驳的铁索浸染过红军将士的热血。今天我有幸踏上铁索桥,永远都不会忘记那是前辈们用血肉之躯铺就的坦途!六喜同志讲述到这里己是热泪盈眶,我听了也深受感动!

        
当张六喜同志把他到达陕北吳起在中央红军长征胜利纪念碑前举起双手欢庆胜利的照片让我观看时,他也忍俊不禁笑开颜!中央红军历经一年零三天,行程两万五千里,穿越十一个省份,粉碎了国民党的围追堵截,于1935年10月19日到达吳起镇,与刘志丹的陕北红军胜利会师!而今天张六喜自己也历经三年基本重新走完了长征路,此时此刻,喜悦之情难以自抑!        
听完六喜同志重走长征路的故事,回望87年前那段苦难与辉煌的历程,红军长征这一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壮举,留给我们最可宝贵的精神财富,就是中国共产党人和红军将士用生命和热血铸就的伟大长征精神!我们要弘扬伟大的长征精神,走好今天的长征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囯而共同努力奋斗!
2023.2.9
文图:张平




作者简介张平,1946年出生,陕西大荔人,大专学历,中共党员,曾长期从事县级行政与事业单位领导工作。幼承家训,喜好文墨,现为大荔县书法协会理事,渭南市书法协会会员,陕西省书法协会会员。

总编:夏春晓

副总编:田小勇

顾问:张仕德

主编:李跃峰

编辑:张爱玲  高华丽  杨荔佳  

小说编审:田小勇

散文编审:常盈  杨发兴

诗歌编审:官华  高明

主办单位:大荔县作家协会

杨坚故里,美丽大荔。

原创高地,温馨舒适。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