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刘东海
有一种思想,涵括宇宙万物;有一种学问,能把世问一切问题都讲明白――它就是《易经》。既然《易经》能解读天地之事,那它能指导养生吗?从本期开始,《财智》特邀刘东海 教授为您分期解读《易经》的智慧与养生。 所谓“阴阳调和,百病不扰”,部《易经》说到底讲的就是阴阳变化,阴阳顺逆,讲究“一阴一阳谓之道”。中国的养生术离不开中医,而中医独有的古老医学又以《黄帝内经》为基础理论指导,《黄帝内经》中的“取法天地,效法阴阳,辨证论治”更是源于《易经》的阴阳五行学说。因此,用《易经》的智慧指导养生,是种大道至简的养生方法。 《易经》蕴含着生命的规律,讲究时空、宇宙与自身的全方位统一,这种天人合一的思想正是我们今天构建和谐社会最根本的理论之一。易经养生说到底就是阴阳养生,辨清自己的体质才是养生的基础。 古人云:“上医治国,中医治人,下医治病,治未病不治已病”,治病是中医最下乘的本事,从医道中悟出人生哲理是中乘,运用医道来治理国家才是上乘。这其实也真实地反映出了养生的实质问题,不但要有衣、食之养,更重要的是有心、神、形、意、情、理、德、才之养。本期,我将首先为大家解读《易经》养生中的天人之养。 种植庄稼、花草受四季气候影响,也受地理环境影响,而且浇水施肥、日照长短也会因品种而各异。就像我们不能把甘蔗种到北方、把大豆种在南方样,那样既不能提高产量,还破坏了它们的自身生长规律。人的养生和种植庄稼、花草样,我们不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根本就谈不上“养”。所以要先弄明白自己是什么体质,才能做到对症下药,药到病除。 如何判断自己的体翻呢?《易经》给了我们3个字――天、地、人。八卦本身就是由人文始祖伏羲氏从 天文、地理、人事中总结经验最终推演而来,那么我们认识自己、认识他人,也要从天时、地利、人和三方面来综合考量。 天时:天时其实就是时机,《易经》当中乾卦第一爻就说“初九,潜龙勿用”,充分说明时机未到的时候,做为成就大事的人就要蛰伏于世,等待时机,到了“九五,方能飞龙在天利见大人”。那么对于养生来说也样,了解自己的身体素质,不能一味地超负荷工作,否则必然积劳成疾。 地利:我国地大物博,幅员辽阔。南北差异不仅仅表现在文化、饮食上,更显现在环境与生活上,也就是说我们要想养生就要顺应生活环境变化而变化。举个简单的例子:现代人由于工作需要很多人午夜零点才休息,从《易经》养生的角度来看,这就违背了养生规律。因为午夜零点正是子丑相交之时,人体内阳始生,各项生理机能都要得到良好的休息。而这个时间恰恰在熬夜工作的人们,胆气得不到生发,天长日久就会出现精神疲惫、做事优柔寡断的状况,再加上没有良好的养生保健意识,天长日久难免生病。 人和:与天和、与地和、与周围身边的人和、与自己和,才能称得上为人和。这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你不能做到上述四和(就变成了自己和自己过不去),就失去了养生的本质。 冬藏:在运用《易经》养生上,要随着四季的变化,顺应天时来达到健康的目的。以冬季养生方法为例,《易经》中冬季的卦象为坎卦,即为五行水当令之时。年中气候寒冷的季节主收藏蛰伏,所以到了冬季,收藏下来的庄稼要放入仓库,小动物要冬眠,候鸟要飞到南方越冬。那么我们人类就更要知道这个时间段养生的重要性。《易经》中说“火在水上犹如助势、水在火上方化其炎”,这句话代表的两个卦象就是未济卦和既济卦。这两个卦象说明我们身体内五脏的依附关系即心肾相交的关系。冬天水旺很容易引起心火不明的症状,诱发各种病因,如胸闷、气喘等;当然也有反克的现象,即心火胜而引发肾水枯竭的问题。 养生中还有句话“男怕伤肝,女怕伤肾”,可见补肾不是男人的专利。中医认为女性受生理特征的影响,更容易肾气不足诱发疾病。我曾经遇到过这样一个例子:一个女孩从小又高又瘦,婚后几年又没生育,且经常大量脱发,晚上容易梦魇,受不了大的响动,极易被惊吓。经过诊断后,我发现她属于典型的肾虚兼三焦经紊乱,因此为其定制特殊调理方案,终于恢复如常。所以女性朋友冬季一定要做好肾脏养生,否则春季很容易诱发痈疽等问题,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身上或脸上生疖子、脓疮、痘痘。 《易经》所蕴含的文化不仅能说明养生的真谛,更重要是能教我们如何去认识和提高自己的德行准则,顺应事物变化的规律;不仅能应用于养生实践,还能更多地教会我们做人的道理,同时运用到日常生活、工作学习、做人原则、企业管理当中。这些内容,我将在今后的系列专题中为大家一一讲解。敬诘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