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郁氏文化】《崔家大院》之第二章豆蔻少女(上)(文/郁万杰)

 百年yesuo 2023-02-14 发布于江苏
郁氏文化

《崔家大院》之第二章

豆蔻少女(上)

文/郁万杰

编者按】:郁万杰的《崔家大院》是一部长篇小说,约70万字。该小说人物刻画生动,细节描写细腻,画面感强。少年读之可焕发青春,老年读之回忆满满。自今日起,本平台连续刊出,望读者适时关注。
梅洪雪随着爸爸工作的调动,不断地更换着学校,爸爸是部队转业干部,先转业到地方公安工作,后又转入政府机关,跟着爸爸从城里到乡下,从东北又回到家乡,爸爸的工作调动特别频繁,这给整个家庭带来飘忽不定的感觉。如今爸爸又调入龙湾公社任党委书记,全家跟随辗转,妈妈也调入龙湾供销社任主任。
洪雪有两个哥哥,一个妹妹,大哥梅洪林在地区运输公司工作,二哥梅洪海是下乡知青,后回城,安排地区制药厂制剂车间工人,妹妹梅洪原上小学五年级,兄妹四人起名取“林海雪原”之意。
当时的联中小学、初中班级都有,妹妹就和洪雪转到了同一个学校。爸爸对两个哥哥比较严厉,对刁蛮的大女儿却是溺爱万分,二哥不服气,觉得爸爸偏心,常常欺负洪雪,往往以失败告终,如果让爸爸知道了,总是要遭到严厉训斥,大哥也比较疼爱洪雪,经常给她买吃的、玩的,还常常买些小画册、故事书什么的来哄妹妹高兴。而妈妈是明显的疼爱二哥和小妹妹,其实就是妈妈在平衡家庭关系。
优越的家庭生活,丰富的阅历,使得洪雪比同龄孩子显得要成熟的多,爸爸是这里的最高长官,妈妈又是供销社的主要负责人,因而使得梅洪雪骄傲得就像公主一样。
班主任黄老师把洪雪领进教室…里,班里的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洪雪身材修长,肤色白皙,容貌姣好,右肩背着书包,右臂弯曲,右手抓着书包带子,手腕上套着两根黑色皮筋。两个麻花辫向上叠起,辫梢扎在辫子的顶端,配上了两个银色的蝴蝶发卡,显得既时尚又漂亮,白色长袖衬衣,袖口紧扣着,香色的条绒背带裤,脚穿一侧带盘(宽扁的鞋带)平绒鞋子,配着白色的棉袜。洪雪站在讲台旁边,犹如仙女来到凡间,和身穿粗布衣服,身上打着补丁,鞋子露着脚趾的同学形成鲜明的对比。
洪雪对面站着,目光扫视全场,看见大家都目不转睛的看着自己,多少还是有些局促,当目光和建华相遇时,看着建华愣愣的眼神大吃一惊:啊?这不就是梦里的王子吗?她仿佛有林黛玉进贾府见到宝玉的感觉,前不久清晰的梦境更是常常在脑海里闪现,在梦里她就是白雪公主,穿着水晶鞋,和王子拉着手在草地上飞跑,来到小河边,王子抱起她飞快的旋转,越来越快,感觉转晕了,一下子摔在草地上……
从此认定建华就是自己的真命天子,暗暗记在心里。缘分就是这样妙不可言,因为洪雪个头较高,黄老师把她安排在了建华的后排坐着。
上课的时候,洪雪的目光总是在建华的后脑勺和黑板上来回地交换,再也难以静下心来,下了课,建华就出去打闹,她常常坐在位子上观察他,浓眉下的大眼睛清澈明亮,虽然衣着褴褛,人群中却熠熠生辉,一次又一次的回忆,让自己的梦境越来越清晰。
这不是恋爱的年龄,也不是恋爱的季节,可在她的心里埋下了恋爱的种子。课上课下,常常走神,幻想着拉着手一起奔跑,真想让他知道自己喜欢他,可又怕他知道,会轻看了自己,常常想自己喜欢的人能同样地喜欢自己才是最高境界。不时地冒出念头想去搭讪他,接着就又放弃了,因为一点也看不出他在想什么,感觉他除了和几个男同学打闹就没有别的事情,课堂上和同学交头接耳,作业也是潦潦草草,就像一个没长大的孩子,肯定不会知道有人会暗恋他。所以,一定要沉住气,等到有一天,他来追我才是最有意义的事情,一向非常自信的她,这时却患得患失,不知道怎么做才好。还好没发现他和任何的女同学有瓜葛,就连最引人注目的秦淑梅也没吸引到他。
班里的学生分两个层次,大部分是农村的学生,少部分是吃国库粮的,比如:公社机关大院的、供销社家属院的、地区拖拉机站的、农科所的、区医院的、县水稻站的等同学,他们都是干部或工人的子女,是吃“公家饭的”,农村的同学都把他们戏虐称:“吃狗拉饭的”,这些学生家庭条件都相对优越,能吃饱饭,有衣服穿,衣服洗得干干净净,他们大都自我感觉良好,很少能和农村的同学打成一片。农村的同学自尊心比较强,也很少去主动接近他们,尤其是不愿意和他们一起到厕所蹲坑,因为他们拉的屎特别的臭,长大了才明白这是吃肉和吃素的区别。
洪雪来到不久,就和这类同学打成了一片,因为他们是同一个阶级,唯有和秦淑梅的关系显得一般,秦淑梅的爸爸是拖拉机站的站长,秦淑梅既聪明又漂亮,是名副其实的校花,洪雪的到来风头直接盖过了她,洪雪不仅在气质形象、学习成绩、家庭地位都远在秦淑梅之上,这使得她心里很不爽,而又说不出口来,只有暗暗的较劲。
秦淑梅从小学到初中都和建华同班,她是所有吃公家饭的学生中学习最好的,她学习非常卖力,看到建华整天打打闹闹的,没见他用功学习,作业字迹潦草,老师也经常点名批评他,论各方面表现都不如秦淑梅优秀,班主任老师把秦淑梅树立成全体同学的学习榜样,她成绩一直很稳定,建华的成绩虽然忽高忽低,可发挥好的时候常常超过秦淑梅,她觉得很不服气,做梦都想超过建华。淑梅虽然常常和建华讨论一些问题,看上去相处的倒也友好融洽,可她一直把建华当做自己的竞争对手。
梅洪雪和建华前后位,秦淑梅经常观察他们,看到他们经常上课传纸条,其实其他同学也能看到,都为他们的纸条内容好奇,可他俩就是不说,这样显得更加神秘。这使得她上课老是分散注意力,大大影响了学习成绩,本来和建华比肩的学习成绩,一下子拉下了一大截,甚至远远低于了梅洪雪的成绩,让自己更是难以接受,眼看没希望逾越他们,越来越变得心浮气躁。


建华有一个男同学叫滕小刚,和建华关系一直很好,他是吃公家饭的同学当中和建华关系最好的。他爸爸是公社文教助理,妈妈是妇联主任,和洪雪一样也住在公社大院当中,洪雪的到来,深深吸引了他,他家庭条件优越,长得也非常帅气,一直很有自信,可同住一个院的洪雪就是不愿理他,让他很不爽,看到洪雪和建华走得很近,心里不仅暗生忌恨。
洪雪一到这里,立刻就成为公众人物,全校的老师和学生都认识她,因为,她在这个群体中太突出了。不仅人才出众,学习更是名列前茅,这让她更加傲娇,目空一切。她待人看上去礼貌和气,实际上是谁也走不近她。看到同学们对她投以羡慕、崇拜的目光,让她感到了虚荣心的满足。
农村的同学都穿着粗布的衣服,家庭条件稍微好些的同学,过年的时候才能买件新衣服。大多数的同学是一件衣服穿全年,一般到清明节的时候,要穿单裤子了,可连一条单裤子也没有,只好把棉裤拆了,再穿棉裤的面子,根本就没有换洗的衣服,一直穿着,抹得铮亮,看上去就像铁页一样。大多数的同学都是这种处境,头发蓬乱,衣衫褴褛,身上布满补丁,在冬季连热水都没有,一个星期也洗不上一次手脸,额头上常常挂着乌云。
洪雪在这样的群体当中,当然如鹤立鸡群,有着超人的自信也是理所当然的。
建华受了金玲二姐的影响,平时天天用冷水洗脸,衣服虽旧,却干干净净,在洪雪眼里是难能可贵,洪雪能够察觉到大家看她的目光都是羡慕的,眼睛是放光的,而只有建华无视她的存在。其实,她哪里知道,这时的建华心里却藏着金玲二姐。建华只有想到二姐的时候,才用目光在人群中去搜寻洪雪的影子。

初二才开化学课,可学校里一个化学老师都没有,开学很长时间了,秋假后才招聘了一名年轻的化学代课教师叫顾春兰,是一个年轻的女老师,人长得非常漂亮,讲课时带着微笑,右侧腮帮上有一个浅浅的酒窝,声音富有磁性,说话时有轻轻咬牙的状态, 感觉笑着的她也有发狠的样子,学生都很惧怕她,即使最调皮的学生,在她的课堂上也规规矩矩。
化学课的第一章是《化学肥料,分子和原子》,在第一节里的第一部分讲肥料的三要素氮、磷、钾,第二部分讲《元素符号》,顾老师把二十六个元素和元素符号写在黑板上,领着着大家一遍又一遍的复读:氢、氧、氮、氯、碳、硅、硫、磷、硼、溴、钾、钠、钙、镁、钡、锌、铁、铜、铝、锡、铅、锰、钼、金、银、汞。要求每个学生都要记住读音,又要会默写元素符号,下节课要求每个同学,根据元素符号读出元素名称,并作了强调:“氯”这个元素读音为“lù”,不准读成“lǜ”。后来建华的高中化学老师也是这样的读音,以至于到了大学里建华还纠正不过来。在当时,老师都不用普通话讲课,当地方言和普通话还是有比较大的差别,比如:“绿”当地读“lù”,甚至连“驴”很多人都读成了“lú”,“药”读成了“yuè”,而“跃”又读成了“yào”,当然这样的例子还非常多。还有一个现象就是,吃公家饭的人能够把这些读音读得接近普通话,建华听到把“绿”读成“lǜ”的人,就感觉很洋气,就知道是吃公家饭的人。供销社在河边桥头路北侧,当地人习惯称“河崖”,而吃公家饭的人不约而同的称“桥头”,当时的阶级划分就这么明显。
顾老师来了,很多同学都很紧张,顾老师挨个提问,大都读得磕磕巴巴,而建华读得非常流利,一气呵成,老师接着表扬了建华,要求大家都要读得像建华一样熟练。
提到梅洪雪了,当读到“氯”时,她一开口就读成了“lǜ”,老师给作着订正,老师读:“lù”,洪雪跟着读“lǜ”,老师接连领读几遍,洪雪每一遍都读成了“lǜ”,顾老师生气了,从讲台下来,走到梅洪雪跟前,带着轻轻咬牙的样子说道:“你嘴里含着冰棍的吗?'lù’'lǜ’都不分了吗?”
“我以前的老师就这样教的。”
“你觉得怪能是吧?敢给老师犟嘴,你还是再去找以前的老师教吧。”洪雪低着头不敢说话。顾老师接着说:“我教就要听我的,我的老师就是这样要求的,我也要求我的学生这样读。你再跟着我读,读不准不许坐下,跟着我读'lù’。”
“故意气我是吧?我就不信你读不出'’这个音来。继续跟着我读,记录。”
“纪律。”班里同学大笑。
“语录。”
“雨露。”
“这不是能读出'’这个音嘛,继续跟着我读:公路。”
“公路。”
“八路……”这时坐在洪雪前面的建华小声读:“八格牙路。”顾老师就在旁边,听得很清楚,厉声对建华喝道:“董建华,站起来,你带头扰乱课堂纪律是吧?你给我说'八格牙路’是什么意思?”
“是八路军很厉害的意思。”建华回答道。
“胡说八道,我看你就是坏蛋。”老师生气地说。下面有个同学对老师说道:“老师,他不叫坏蛋,叫狗蛋。”这下,惹得全班同学哄堂大笑,顾老师都忍不住笑了,就连站着的梅洪雪都笑了,顾老师接连说:“安静……安静……”又转脸看着建华说道:“董建华,你不是挺能的吗?你负责把梅洪雪的读音教会,转过脸来,看着梅洪雪,开始纠正她的读音。”建华转过身来,看了梅洪雪一下,真不好意思发音。顾老师督促道:“快点。”董建华鼓起勇气说道:“”,班里同学又大笑起来,顾老师四指并拢,拇指弯曲紧贴四指,伸手在建华后脑勺轻轻拍了一掌,说道:“故意捣乱是吧?”建华连忙解释道:“太紧张了。”“继续读。”顾老师又督促。建华读:“”洪雪跟着读:“”建华:“”,洪雪:“”,顾老师对洪雪说道:“这不是能读出来吗?课下再多读几遍,下节课我还提问你,你俩都坐下吧。”顾老师又开始提问其他同学。
洪雪从小就聪明伶俐,深得爸爸的欢心,哥哥妹妹都让着她,在学校听到的都是表扬,从未有老师批评过她,今天让顾老师当众批评,一时很难接受,下课后生着闷气,坐在位子上一动不动。
建华从小就常被老师批评,今天的批评他却没放在心上,一下课先去把告诉老师他叫“狗蛋”的同学打了两拳,然后就和其他同学打闹去了。顾老师叫他“坏蛋”,他不仅不觉得反感,反而觉得顾老师特别亲切,是因为金玲常常叫他“坏蛋”,只要是女人这样叫,他都觉得亲切,如果是男人这样叫,换来的一般都是拳头。因而,在以后的化学学习中,学得特别认真,化学成绩不仅在本校名列前茅,在全公社的统一考试中,每次都是第一名,接近初中毕业的时候,同样的题目,做题的速度,正确率甚至超过了老师,初二化学毕业考试,全班就他考了一百分。

当时上课的时候,老师走上讲台喊:“上课”,班长喊“起立—敬礼—坐下”,学生在班长的口令下整齐地向老师鞠躬,老师向学生点点头,随着班长喊坐下,上课就开始了。
上化学课了,教室里鸦雀无声,安静地等待老师上课,顾老师刚刚走上讲台,建华突然喊道:“上课。”全班同学一下子笑得“炸了营”,顾老师咬着牙喝道:“董建华,站起来……”,建华红着脸,尴尬地站了起来,顾老师走到建华面前,四指并拢,又轻轻在建华后脑勺拍了一下,说道:“董建华,我看你就是个小坏蛋,竟然敢恶意扰乱课堂纪律,你这班长是不想干了吧?”
“老师,对不起,我太紧张了。”
“你紧张什么?”
“一看你进教室我就紧张了。”
“我长得有那么吓人吗?”
“老师长得很漂亮,可我一见你还是紧张。”
顾老师又笑了,说道:“臭小子,油嘴滑舌,还知道夸我漂亮,行了,坐下吧。”
顾老师走上讲台,说道:“我再检查一下上节课元素符号的读音情况,梅洪雪,你先站起来读。”课堂气氛一下子安静下来。还好,洪雪顺利过关了。老师检查完其他同学之后,开始讲第二节《氨和氨水》,趁着老师板书的时候,洪雪在后面戳了一下建华后背,扔给他一个纸条,写的是:“你敢调侃顾老师,真是令人刮目相看,谢谢你哈,给我出气啦。”建华在纸条背面写好,趁老师转身的时候,背过手去,递给洪雪:
挨了两巴掌,
换来一声谢。
—真贵!
洪雪回复道:
说谢不领情,
挨打方害怕。
—犯贱!
建华又回复:
氯绿分不清,
嘴里含着冰,
同学都耻笑,
老师气不轻。
洪雪这时对建华心生好感,佩服他的聪明机智,于是话锋转为赞扬:
粗缯大布,腹有诗书。
          —才子乎。
建华立即回复道:
美若仙子,才堪咏絮。
          —佳人也。
洪雪见建华回复“佳人”,脸一下子红了,幸好没人发现,心想:这小子太坏了,赚我便宜,于是骂道:
大坏蛋—轻薄!
洪雪虽然觉得建华的回复轻薄,但“佳人”二字在她的心里就像一颗爱的种子,深深地埋下,后来的追求者们,无论怎样的花言巧语,都被建华的这十一个字的赞美挡在门外,她一直都觉得这十一个字是对她的最准确的概括,任何的赞美都不能和这一句话相比。
建华立刻回复:
小妖精—矫情!
洪雪这下更气坏了,发了一个字:滚!
建华迅速画了一个撇嘴的鬼脸,下面写了一个字:切!
洪雪看到建华轻蔑的状态,正想打下他的嚣张气焰,这时下课铃响了,建华立即出去打闹了,洪雪连老师布置的作业都没听清,又坐在位子上生闷气。
洪雪是中途转来的学生,班干部已经安排好了,正好刚开了化学课,班主任黄老师就让她担任化学课代表,建华第一个就把作业本交上了,其实,作业很简单,就是《根据氨水的性质,说明施用氨水时为什么要“一不离土,二不离水?”》她先看了下建华和其他同学的作业,又把课本内容从头到尾看了一遍,才把作业做完,这还真是第一次抄作业,虽然心里不高兴,却在内心佩服建华,整节课一直在传纸条,竟然没影响他的听课。
因为洪雪的一句“大坏蛋”,使得建华的内心和她走得近了,她当然不会知道,在她的心里,建华坏坏的,就是个“大坏蛋”,因而在以后传纸条或在只有她俩人的时候,都是这样叫,成了洪雪找建华的开场白,谁知建华一点也不反感,自然地认下了这个称呼。而建华只有在给她传纸条的时候,才叫她“小妖精”,如果对面交流,还是有些放不开,这三个字就是张不开嘴,从这一点看,他就比不上梅洪雪了。
洪雪把作业本收齐了,她见到顾老师也感到紧张,就让建华帮她送去,建华抱着作业本送到办公室,放到顾老师办公桌上,顾老师抬头看是建华,问道:“课代表换你了?”
“梅洪雪看你害怕不敢来,就让我送来了。”
顾老师笑着说:“我有那么可怕吗?看来我需要改变一下,你回去告诉梅洪雪,她聪明伶俐的,老师挺喜欢她,以后不用紧张,作业本就让她来送。”
建华传递过来的一句话,也改变了梅洪雪,化学课也成了梅洪雪最喜欢的科目。
洪雪就像晴朗夜空皎洁的月亮,让所有的星星都失去了光辉。全校的人都认识她,屁股后面跟着一些吃公家饭的,尤其是滕小刚跟得更紧,洪雪从来就没给他好脸色,而滕小刚依然死皮赖脸地跟在后面。洪雪却常常观察着建华,建华很少主动和她搭讪,一下课就和同学打闹,甚至目光很少和自己相对,这很伤她的自信心,而洪雪常常打量建华,也常常从众多的人群中搜寻建华的影子,对建华不理不睬的样子十分的恼火。还好,上课传纸条的时候,建华还是热情的、灵动的。
上数学课的时候,老师板书比较多,容易传纸条,正好这一节是数学课,洪雪写了一张纸条,趁着老师转身板书时递给建华:“大坏蛋:你就是个'乡巴佬’,'狗蛋’这个名字真土气。”建华这两天不理她,因此,她故意写纸条刺激他。
“小妖精:我的名字是既大方,又洋气,是农村对可爱男孩的统称,透出一种吉祥的意愿。那像你的名字,既俗气,又不吉利。”
“'狗嘴吐不出象牙来’,爸爸给我起的,我兄妹四人取'林海雪原’之意,很有文化韵味。”
“这是没有文化的人在附庸风雅,军人大老粗的做法。”
“你就是大坏蛋,你敢埋汰我爸,我掐死你。”
“你别自我感觉良好了,你两个哥哥的名字还行,洪林、洪海比较有意义,你和你妹妹的名字就不行喽,尤其是你的,不吉利。”
“怎不吉利的?你坏蛋不说清楚,下课我就掐你。”
“雪是什么颜色的?有红的吗?雪被染红了吉利吗?”
“强词夺理,胡乱联系。”洪雪纸条虽然这样写,心里还真犯嘀咕,感觉建华说的有道理,嘴上却不承认。
“'洪原’没有讲啊,让人觉得你妹妹是男孩还是女孩?我给你两姊妹改个名字吧,你就叫'咏雪’或'含雪’,'咏雪’说明是才女, '含雪’能让人联想到红梅绽雪,有红装素裹的美丽,你选一个吧。你妹妹改为'梅园园’最佳,是女孩的名字,还有诗情画意。更重要的是'林海雪原’的意义还在。”
“哼!我才不听你的来。”洪雪嘴上说不听,心里却挺佩服建华的,越想越觉得建华说的有道理。
“煮熟的鸭子—嘴硬!”
“服你了行吧?你别败坏我,就考虑你的建议。”
“堂堂大丈夫,岂是小女子的快嘴?”
“德行。”
“哈哈……”建华又画了一个笑脸,手向背后递过去。
洪雪和妹妹洪原住一个房间,晚上睡前洪雪对妹妹说:“你说如果光听'洪原’这个名字的话,让人感觉是男孩还是女孩?”
“我还真没想过,感觉是爸爸起的,挺洋气,让你这么一问才觉得像男孩名字。”
“你想不想改一个名字?”
“话茬不对,肯定是你想改的吧?”
“就你机灵,不改算完。”
“你不是说咱爸起的名字最有水平吗?想改名字肯定是受了高人指点,你告诉我'高人’是谁,我就改。”
“没有'高人,’你就叫男孩名字吧。”
“你不说我都知道是谁?”
“看你能的吧。”
“就是你班长,叫董……董建华。”
“什么……你怎么认识他的?”
“紧张什么,我一猜就中吧?”
“你敢胡说我揍死你。”
“你敢,我告诉咱爸你和班长谈恋爱。”
“你越发胡说了,我这就揍你。”
“不敢了,不说了还不行吗?姐,你的傲气被打下去喽。”
“你怎么知道我班长的名字?”
“把你那箱子画册借给我看,我就告诉你。”
“好,借给你。”
“上个星期一,他见到我,主动给我说话:'你叫梅洪原是吧?’我问:'你怎么知道我的名字?’他说:'你长得太像你姐姐了,可比你姐姐漂亮。’”
“他是个大坏蛋,你以后别理他。”
“我觉得他挺好,我问他叫什么,他告诉我叫董建华,因为你给我说过,你班长就这个名字,我就记住他了。”
“他太刁钻了,笑话我的名字不吉利,说你的名字像男孩,我开始很生气,后来想想他说的挺有道理,就想改个名字。”
“那行,咱俩一起改。”
“你去给咱爸说哈,就说同学都笑话你的名字像男孩,你想改个女孩的名字,你就叫'梅园园’吧,这样'林海雪原’的意义还在,最起码读音相同,咱爸能够同意。”
“这个名字好,我去跟咱爸说,姐,肯定是你班长给改的吧?”
“别问那么多,你喜欢就好。”
“那他给你改了什么名字?”
“梅含雪。”
“真好听,他太聪明了,怪不得能让我姐服气呢。”
“咱爸要是不同意,你就讹他哈,你改完了我就改。”
“姐,你太精了,拿我当枪使,你得送我十本画册。”
“行,送十本。”
“我自己挑。”
“行,你随便挑。”
“姐,你肯定喜欢他是吧?”
“他一肚子坏水,我才不喜欢呢。”
“我怎么觉得他挺可爱呢?”
“他夸你漂亮,你就说他可爱,你还知道羞耻吗?”
“我不管,等我长大了,就给他说我喜欢他,看你急不急?”
“我才不急呢,有本事你这就去说。”

洪雪两姊妹还真把名字改了,建华觉得挺有成就感,上数学课就主动给洪雪写了一张纸条:“知错能改,好学生也。”
“行了,别太得意了,今晚公社大院放电影,是《闪闪的红星》和《洪湖赤卫队》你去看吧?”
“去啊,这么好的事能少了我吗?”
“大院的孩子一般坐在放映机的前面,是看电影的最佳位置,你到那里去找我哈。”
“好来。”

在当时来说,看电影是最奢侈的娱乐活动,建华提前一个多小时就来到公社大院,含雪和园园已经来了,建华挨着园园坐下,看见园园手里拿着一本《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画册,建华对园园说道:“这是我最喜欢看的画册,借给我看一下吧?”
园园顺手递给建华说道:“我这里有十本,以后都借给你看,我姐有一箱子呢,整天藏着不拿出来。”
“她小气呗,锁着不看,真是浪费。”
“都是我大哥给买的,我们家都偏向我姐姐。”
含雪立刻制止道:“别胡说。”园园伸了一下舌头。大约五、六分钟,建华就看完了,顺手把画册还给园园,说道:“看完了,真精彩!”
“啊?这么快。”
“快吗?你看完了吗?”
“我还没看,知道等电影的时间很长,专门拿来看的。”
“那我给你讲一下吧,你翻开看着,听听我讲得有错误吗?”
建华从第一页开始讲起,园园迅速翻页,跟着建华的讲解浏览,大约十分钟,建华讲完了,园园惊奇的睁大了眼睛,用敬佩的语气说道:“哥,你太神了,看一遍就背下来了,几乎一个字不差。”
“连哥都叫上了,他是你哥吗?就烦他在小孩子面前显摆。”含雪虽然嘴上这样说,心里其实也挺佩服的。
“我就叫哥,建华哥,我有十本,都送给你,你每一本都给我讲一遍。”
“给你讲一遍完全可以,送给我可不能要,看完就还给你。”
如果不是亲眼所见,谁说含雪也不会相信,在嘈杂的环境里,建华匆匆看了一遍,就能背下来,实在是匪夷所思,回家自己试了试,别说看一遍,看了五遍也没背诵下来,也许是自己太心浮气躁了,心里却越发佩服建华。当然,园园是更加佩服了,简直就是崇拜,每天拿着一本画册,在建华上学的路上堵着他,建华看完,边走边讲给她听,她高兴极了。可惜只有十本,再问姐姐要,可含雪就是不给,只好去讹大哥给买,大哥却买不上建华看的,建华看着她难过的样子,只要见到她,如果没有画册,就给她讲个故事。给她讲《田螺姑娘》,讲《牛郎织女》等等,她哪里知道,姐姐也天天拿着画册给建华看呢。
含雪听爸爸讲《三国》,讲过《张松献地图》的情节,里面的张松,过目成诵,还以为是文学人物的夸张,没想到现实中真有这样的天才。
含雪的画册很多,有单本的,也有成套的,有电影版的,也有板画系列的,成套的有《敌后武工队》《水浒传》《岳飞传》《杨家将》等,大哥给买来以后,大都没有看过,放在箱子里睡觉,好像建华才是这些画册的真正主人,她每天都拿一本来,让建华看后讲给她听。
到处都能看到建华和含雪在一起的身影,其实,他们就是在看画册、讲故事,有时课间在位子上转过身来给含雪讲,引得同学围在一起。
接下来的一件事,更是让含雪对建华佩服的五体投地。初二语文课第三册,第九课是快板书《奇袭白虎团》,整整十七页,这是学过的最长的课文,老师先绘声绘色的读了一遍,然后又领读了一遍,接着安排同学自由朗读,谁知一下课,建华就走上讲台,学着老师的样子,绘声绘色地背诵起来,引来同学是一阵阵热烈的掌声,课间结束了,上课铃响了,老师还没来,建华依然在台上表演,上课十分钟了,建华刚走下讲台,老师就进教室了,其实黄老师早就来了,不想打断建华,黄老师也打内心佩服这个学生,才让他尽情地发挥。
紧接着下一节课是选学教材,课题是山东快书《赔茶壶》,老师根本就没讲,只给学生留了一节自习课,让同学自己读读,整整三页,建华在课间是又背诵的一字不差,这不仅折服了每个同学,连老师都大加赞赏。
元旦到了,学校组织了元旦联欢会,建华和含雪是节目主持人。董建华一曲《红星照我去战斗》和山东快书《赔茶壶》把联欢会推向了高潮。梅园园演唱的歌曲是《让我们荡起双桨》和由梅园园指挥的合唱《学习雷锋好榜样》,含雪演唱的歌曲是《闪闪的红星》插曲《映山红》和歌剧《洪湖赤卫队》插曲《洪湖水,浪打浪》,站在台下观看的黄老师对旁边的顾老师感慨地说:“真是一对姊妹花,今年的联欢会质量最高。”
“你就没觉得是郎才女貌吗?”顾老师回了一句。
“还真是,别说哈,董建华平时调皮捣蛋的,上了台还真是有模有样,表现非常稳重,梅含雪在台下应对自如,台上还有些放不开,显得拘谨。”
“对一个初中生来说,这已经很好了。”
“将来他们都前途无量啊。”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END]

作者简介



       郁万杰,男,山东临沂人。中学高级教师,海门郁氏文化研究院学术主任。《我的先祖是善人》获以文话郁征文三等奖,《郁氏文化》公众号签约作者。




《郁氏文化编审部成员组成

顾问:郁美兰  匪 石

审稿组主管 : 郁志发

         组长 : 范俊来

审稿组成员:郁光涛

                   郁祖槃

审稿组成员:刘高田

编辑组主管 : 郁

审稿组组长 : 张爱梅

         组员:陈玉峰

推广组主管:郁旦斌

         组长:陈玉峰

         组员:郁德忍 郁光涛 丁秀萍 郁秋萍 郁洪军 郁金波 郁家社 杜永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