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熙凤的“阿克琉斯之踵”与”聪明反被聪明误“——读《红楼梦》第69回“弄小巧用借剑杀人,觉大限吞生金自尽“札记

 镇海中学魏建宽 2023-02-14 发布于浙江

(大家算将起来,只有秋桐一人属兔,说他冲的。秋桐近见贾琏请医治药,打人骂狗,为尤二姐十分尽心,他心中早浸了一缸醋在内了。今又听见如此说他冲了,凤姐儿又劝他说:“你暂且别处去躲几个月再来。”秋桐便气的哭骂道:“理那起瞎肏的混咬舌根!我和他'井水不犯河水’,怎么就冲了他!好个爱八哥儿,在外头什么人不见,偏来了就有人冲了。白眉赤脸,那里来的孩子?他不过指着哄我们那个棉花耳朵的爷罢了。纵有孩子,也不知姓张姓王。奶奶希罕那杂种羔子,我不喜欢!老了谁不成?谁不会养!一年半载养一个,倒还是一点搀杂没有的呢!”骂的众人又要笑,又不敢笑。可巧邢夫人过来请安,秋桐便哭告邢夫人说:“二爷奶奶要撵我回去,我没了安身之处,太太好歹开恩。”邢夫人听说,慌的数落凤姐儿一阵,又骂贾琏:“不知好歹的种子,凭他怎不好,是你父亲给的。为个外头来的撵他,连老子都没了。你要撵他,你不如还你父亲去倒好。”说着,赌气去了。秋桐更又得意,越性走到他窗户根底下大哭大骂起来。尤二姐听了,不免更添烦恼。)

曹雪芹对王熙凤的“命运”用了二十八个字来概括——

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

“凡鸟”,是“凤”的繁体字的分拆,暗指王熙凤;“凡鸟偏从末世来”,寓指王熙凤虽是“脂粉队里的英雄”,却处于贾府由盛转衰的时期,当然你也可以理解为生于封建时代的末世;“都知爱慕此生才”,直言王熙凤的才干无人能及,让人人叹服与羡慕;“一从二令三人木”,隐喻她与贾琏的关系,贾琏一开始对王熙凤不得不顺从,后来对她颐指气使,最后则干脆将她“休”了;“哭向金陵事更哀”,则是王熙凤的最终结局。

王熙凤为何最后被休?

曹雪芹于隐喻王熙凤的曲词《聪明累》中,也进行了评述——“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

除了“机关算尽太聪明”的“聪明累”之外,王熙凤其实还另有“阿克琉斯之踵”——致命的弱点,准确地说是她的缺憾,这就是“不大生长”——生育能力极弱,她只生了一个女儿巧姐,“好容易怀了一个哥儿,到了六七个月还是掉了”。

贾琏作为荣国府长子贾赦的独子,娶了王熙凤数年,只有一女,却没能育出一子,这是王熙凤的心结,也是她的“死结”,当然也是贾琏的心结及他偷娶尤二姐的借口。

先回头读一读第六十五回“贾二舍偷娶尤二姨”那一段文字吧——

贾琏便推门进去,笑说:“大爷在这里,兄弟来请安。”贾珍羞的无话,只得起身让坐。贾琏忙笑道:“何必又作如此景象,咱们弟兄从前是如何样来!大哥为我操心,我今日粉身碎骨,感激不尽。大哥若多心,我意何安。从此以后,还求大哥如昔方好,不然,兄弟能可绝后,再不敢到此处来了。”

那天,热孝在身的贾珍也偷至花枝巷,想吃尤氏姐妹的豆腐,贾珍先至,正与尤老娘、尤三姐喝酒,不多久贾琏也至。贾琏只得“推门进去”应酬贾珍,席间为了避免贾珍的尴尬,贾琏于是说出了上述的话。“从此以后,还求大哥如昔方好,不然,兄弟能可绝后”,虽是应酬之语,但还是道出了贾琏偷娶尤二姐的一个重要原因。

再说王熙凤的这一心结,这从第六十一回她与平儿的对话也可见出——

平儿道:“何苦来操这心!'得放手时须放手’,什么大不了的事,乐得不施恩呢。依我说,纵在这屋里操上一百分的心,终久咱们是那边屋里去的。没的结些小人仇恨,使人含怨。况且自己又三灾八难的,好容易怀了一个哥儿,到了六七个月还掉了,焉知不是素日操劳太过,气恼伤着的。如今乘早儿见一半不见一半的,也倒罢了。”一席话,说的凤姐儿倒笑了,说道:“凭你这小蹄子发放去罢。我才精爽些了,没的淘气。”平儿笑道:“这不是正经!”

暂代王夫人管理荣国府的王熙凤,在平儿看来,等宝玉娶了媳妇,贾政这一支即自然会有管家儿媳妇了,届时她王熙凤还是得回贾赦那一房去管事的。平儿接着向王熙凤进言,不能树敌太多,也没有必要让自己“操劳太过”与“气着伤着的”,这不,好不容易怀上的男孩也早产而夭。

平儿的这番话,真是戳中了王熙凤的“痛点”!这番话经心腹平儿道出,王熙凤的反应当时是怎样的?王熙凤立即撒手不管“玫瑰露、茯苓霜失窃”之事,任由平儿去“判冤决狱”从轻发落柳二嫂子、柳五儿母女及彩云。

第六十八回“王熙凤大闹宁国府”,王熙凤“嚎天动地,大放悲声”地指斥贾珍之妻尤氏时,也说出了这样的话——“给你兄弟娶亲我不恼,将混帐名儿给我背着?咱们只去见官,省得捕快皂隶来拿。咱们只过去见了老太太、太太和众族人,大家公议了,我既不贤良,又不容丈夫娶亲买妾,只给我一纸休书,我即刻就走”。王熙凤为什么不敢说她恼怒的是贾琏娶妾?因为她王熙凤嫁入贾府,不能给贾琏所处的荣国府贾赦这一房添上男嗣,作为贾琏正妻的王熙凤且不说要像《浮生六记》的芸娘那样主动帮着丈夫沈复去寻找美妾,但王熙凤至少也要默认贾琏有自己纳妾的权利,否则在贾氏家族中就会被“公议”为“既不贤良”,谁叫你“不容丈夫娶亲买妾”。

对于妇人,古有“七出”的规定,这“七出”就是“不顺父母、无子、淫、妒、有恶疾、多言、窃盗”。王熙凤不孝顺婆婆邢夫人是事实,“无子”也是事实。“无子”也罢,王熙凤却还“嫉妒心”极强,甚至一年都不允许贾琏碰“准侍妾”的通房丫头平儿一两回,而自己生育能力又极弱,因而贾琏何来的“子嗣”?

在古代,“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而于贾琏而言,作为贾赦的独子,如果贾琏无子,就等于荣国府贾赦这一支就会“断了香火”。中国人最讲究宗祧继承,逢年过节婚丧嫁娶、祭祀祖先,必须由家族中的男人主持。让祖先绝祀,于贾琏来说那是最大的不孝。

正因为如此,贾琏即使于国孝家孝之时偷娶尤二姐,却也最后能得到贾母的认可。

正因为如此,第六十七回叙写贾琏告知薛蟠“自己娶尤氏”之事时,连呆霸王也“听了大喜”地说“早该如此,这都是舍表妹之过”。薛蟠说的“舍表妹”是谁?不就是王熙凤嘛!

正因为如此,当王熙凤请求贾母“发慈心”允准尤二姐搬入她的东厢房时,贾母会称王熙凤“贤良”。

正因为如此,当尤二姐被人带至王夫人处行礼时,王夫人会为王熙凤感到高兴,因为王夫人“正因他风声不雅,深为忧虑,见他今行此事,岂有不乐之理”。王熙凤的“风声不雅”,指的就是王夫人她的内侄女王熙凤善妒,“不容丈夫娶亲买妾”。

正因为如此,当贾琏为其父亲贾赦至平安州办事妥当讨得了贾赦的欢心时,贾赦会赏贾琏一个侍妾秋桐。贾赦只有一个儿子贾琏,而贾琏又无男嗣,因此此时的贾赦也怕孙子辈绝了后嗣啊。赏儿子贾琏一个侍妾,在那个时刻,应该是对贾琏最好的奖赏。而这个秋桐可能也是贾赦认为生育能力极强的女孩,秋桐当着王熙凤的面隔着窗户讥笑羞辱尤二姐时就说出了这样的话——“他不过哄我们那个棉花耳朵的爷罢了。纵有孩子,也不知姓张姓王。奶奶希罕那杂种羔子,我不喜欢!老了谁不成?谁不会养!一年半载养一个,倒还是一点搀杂没有的呢”!

这个秋桐,话极粗鄙;这个秋桐,心极狠毒!她的“老了谁不成”,暗指王熙凤没有男嗣,又暗示王熙凤——奶奶你虽然生不出男孩,但我秋桐能生啊,我生出的男儿按礼法是叫你为娘叫我为姨娘的啊,因此我生的哥儿也是你的男儿啊,你到时候年纪上岁数了,我生的男儿也一样可以为你养老送老延续香火啊,你如果不信,我“一年半载”之后,就怀一个哥儿给你看看。

秋桐是谁赐给贾琏的?是贾赦!秋桐的这一番话,传递了什么信息?传递了这样一个信息——赏贾琏一个侍妾,其重要的目的其中就有一个,让秋桐与贾琏尽早给他贾赦生出孙子!

正因为如此,本回写王熙凤得知尤二姐服了胡庸医乱开的药方而打下了一个男胎之后,她王熙凤也不得不假惺惺地这样表演——

凤姐比贾琏更急十倍,只说:“咱们命中无子,好容易有了一个,又遇见这样没本事的大夫。”于是天地前烧香礼拜,自己通陈祷告说:“我或有病,只求尤氏妹子身体大愈,再得怀胎生一男子,我愿吃长斋念佛。”贾琏众人见了,无不称赞。

“贾琏众人见了”王熙凤为何“无不称赞”?这是称赞王熙凤的“贤良”,也说明了“男嗣”对于贾琏的重要性。

但是,这只是表演而已!贾琏的侍妾为贾琏生子,又恰恰是嫉妒心极强的王熙凤所最不愿意看到的,也是她所不能容忍的。正因为如此,当贾琏将贾赦赏秋桐为妾给他的事说给王熙凤听时,王熙凤是暗叹“心中一刺未除,又平空添了一刺”,没想到这一个尤二姐这个妾妇未除,丈夫贾琏身边又添了一个秋桐。于是嫉妒心极强的王熙凤,决意要借秋桐之手先除尤二姐,再除秋桐!

好强争胜,是王熙凤性格中最鲜明的一个性格特征,可是命运之神却偏偏让她在生育能力上留下缺憾,这是她想争胜也争不来的胜利。一个生活在封建宗法制度主宰的大家族中的妇人,如果不能生育男嗣,无论如何都是不能让人释怀的憾事。王熙凤虽然出身金陵名宦之家,娘家有王子腾于朝中任九省统制,娘家也富可敌国,荣国府的王夫人是自己的姑姑,自己担任着荣国府的管家媳妇,贾母、王夫人也对她宠爱有加并信任有加,但是如果不能生出男孩,这毕竟意味着她以后于荣国府的地位极有可能会得不到保障,甚至极有可能会被他人取代。

这不,贾琏不就正偷娶来了一个小妾尤二姐,公公贾赦又赏给了贾琏一个十七岁的侍妾秋桐。得了秋桐,贾琏还有“得意之色”与“骄矜之容”呢!这岂是好强争胜又善妒的王熙凤所能接受的?但是封建宗法制时代,又赋予了男子以纳妾的权利,既然不能与贾琏正面对抗,那王熙凤就决意与贾琏进行“暗斗”,于是就有了“弄小巧用借剑杀人”,就有了尤二姐的最终“觉大限吞生金自逝”。

只不过,为了这次“暗斗”,自以为聪明盖世的王熙凤付出的代价也极大,她等于是倾尽全力,将所有的筹码都押上,与整个荣国府与宁国府为敌,去进行一场豪赌。

她押上了荣国府“公爵”门第的社会声誉!为了怂恿张华至有司衙门状告贾琏“国孝家孝之中,背旨瞒亲,仗财依势,强逼退亲,停妻再娶”,她竟然让旺儿转告了张华这样的话——“便告我们家谋反也没事的,不过是借他一闹,大家没脸,若告大了,我这里自然能够平息的”!中国人向来讲究“家丑不外扬”,可是王熙凤为了给接下来的“大闹宁国府”准备充足的理由,竟然将自己的丈夫给告了,竟然将还没有出五服的另一家族宁国府也一并告了,她这个女人也真算是孤注一掷了,破釜沉舟了。

她押上了她娘家王家的未来!都察院因为“素与王子腾相好”,所以朝廷的都察院的管事老爷才会如同王熙凤的家奴,王熙凤想要怎么的判决就会给她怎样的判决。不过,令王熙凤始料不及的是宁国府贾珍贾蓉父子,也以宁国公府第的社会影响力押上了。贾蓉派人至都察院对词,都察院的老爷因为“和贾王两处有瓜葛,况又受了贿”,判决竟然是“张华无赖,以穷讹诈,状子也不收,打了一顿赶出来”。王熙凤要的判决是张华领回尤二姐啊!于是王熙凤的恶奴庆儿又“调唆张华”再告,王熙凤的亲信王信又打点都察院,于是都察院才又进行了改判——“张华所欠贾宅之银,令其限内按数交还;其所定之亲,仍令其有力时娶回”,这个判决才是王熙凤要的,即将尤二姐扫地出荣国府。

不过,再令王熙凤没有预料到的是,当如何处置尤二姐的问题交与贾母最后拍板时,在贾母的面前,懦弱的尤氏也进行了绝地反击,尤氏力证张华是收了尤家的定礼的,尤家的退婚是成功了的。怯懦的尤二姐此刻也回答贾母说“我母亲实于某年月日给了他十两银子退准的。他因穷急了告,又翻了口。我姐姐原没错办”,此刻的尤二姐在为姐姐辩白,也是在为自己辩诬。因为有了尤氏姐妹的这一番番自我辩白,贾母最后终于说出了这样的话——“可见刁民难惹,既这样,凤丫头去料理料理”的话。于是,尤二姐暂时得以没有被王熙凤扫出荣国府。

聪明反被聪明误,押上了那么多赌资,结果却不是她王熙凤所能接受的。王熙凤终于又意识到张华虽然远离京城,但终究有一日会给她带来灾祸。她也清醒地意识到“张华此去不知何往,他倘或再将此事告诉了别人,或日后再寻出由头来翻案,岂不是自己害了自己”,于是为了不授人以柄,这个“从来不信什么是阴司地狱报应的”女人,做出了一不做二不休的一条道走到黑的选择。“为了保住自己的名誉”,她竟然又指使亲信中的亲信旺儿去结果张华的性命——“遣人寻着了他,或讹他作贼,和他打官司将他治死,或暗中使人算计,务将张华治死,方剪草除根”。再次让王熙凤失算的是,她又聪明反被聪明误了!因为她的恶奴旺儿的最后一丝良知并没有泯灭。曹雪芹是这样描写旺儿的心理的——“旺儿领命出来,回家细想:'人已走了完事,何必如此大作,人命关天,非同儿戏,我且哄过他去,再作道理”。要知道,旺儿家的就是曾陪王熙凤去花枝巷赚骗尤二姐入贾府的人啊,旺儿就是代王熙凤私放高利贷的人啊,可旺儿最后都选择了不再助纣为虐,由此足以证明王熙凤已经到了众叛亲离的境地。

尤二姐没有如王熙凤所愿被她赶出荣国府,王熙凤于是又施“借剑杀人”之计,决意要置尤二姐于死地。尤二姐最后的确也“觉大限吞金自逝”了,但王熙凤却赔上了所有的赌本。

王熙凤最值得信任的人是谁?是平儿!可是在王熙凤虐杀尤二姐的这场围猎中,连平儿也将同情送给了尤二姐。我想,《红楼梦》的所有读者读到下面的文字都会动容——

晚间,贾琏在秋桐房中歇了,凤姐已睡,平儿过来瞧他,又悄悄劝他:“好生养病,不要理那畜生。”尤二姐拉他哭道:“姐姐,我从到了这里,多亏姐姐照应。为我,姐姐也不知受了多少闲气。我若逃的出命来,我必答报姐姐的恩德;只怕我逃不出命来,也只好等来生罢。”平儿也不禁滴泪说道:“想来都是我坑了你。我原是一片痴心,从没瞒他的话。既听见你在外头,岂有不告诉他的。谁知生出这些个事来。”尤二姐忙道:“姐姐这话错了。若姐姐便不告诉他,他岂有打听不出来的,不过是姐姐说的在先。况且我也要一心进来,方成个体统,与姐姐何干。”二人哭了一回,平儿又嘱咐了几句,夜已深了,方去安息。

平儿的一席话,是尤二姐于生命的弥留之际所感受到的人间的最后一丝温暖!平儿称自己原本是对王熙凤是“一片痴心”,也从没有隐瞒王熙凤的话,可是对着奄奄一息的尤二姐,面对着这位被王熙凤虐杀至此等情形的尤二姐,平儿也表达了对王熙凤的不满——“谁知生出这些个事”!

王熙凤日后必须仍要依靠的人是谁?是贾琏!但是尤二姐之惨死,让贾琏也彻底认清了王熙凤的狠毒,也让读者看到了十二万分不堪的贾琏的心中竟然也存有一点不曾熄灭的人性之善的烛光——贾琏两次“搂着尤二姐大哭”,一心要将尤二姐的丧事办得稍稍体面一些,悄让平儿为他收起一条尤二姐“家常穿的”裙子“作个念心儿”,并“自在梨香院”为尤二姐之灵“伴宿七日夜”。也正是贾琏领会了贾蓉的“叔叔解着些儿,我这个姨娘自己没福”的话中话,悄悄跌脚对着 “面色如生,比活着还美貌”的尤二姐说出了这样的话——“我忽略了,终久对出来,我替你报仇”!

贾琏日后要替尤二姐向谁“报仇”?这个“谁”,不正就是王熙凤吗?

王熙凤最后被休,“哭向金陵事更哀”的命运伏笔,不正是在这里就埋下的吗?

写到这里,我不禁联想起了1987年版的电视连续剧《红楼梦》的王熙凤的结尾——王熙凤被人用草席裹着,于风雪之中被人托至荒山的乱葬岗,这或许正是曹雪芹要写的王熙凤的“哭向金陵事更哀”悲剧收场。

不过,我又不禁要追问,王熙凤之“才”那可是人人“都知爱慕”的啊,但这位“脂粉队里的英雄”为何会走向这样一个结局呢?

如果说人性的黑洞,可以是无穷大的,那么又是什么力量将王熙凤身上的人性之恶激发至如此让人难以置信的地步的呢?

这是曹雪芹在追问的,也是我们读者应该追问的?

                           2023年2月7日 初稿

(到第二日早晨,丫鬟媳妇们见他不叫人,乐得且自己去梳洗。凤姐便和秋桐都上去了。平儿看不过,说丫头们:“你们就只配没人心的打着骂着使也罢了,一个病人,也不知可怜可怜。他虽好性儿,你们也该拿出个样儿来,别太过逾了,墙倒众人推。”丫鬟听了,急推房门进来看时,却穿戴的齐齐整整,死在炕上。于是方吓慌了,喊叫起来。平儿进来看了,不禁大哭。众人虽素习惧怕凤姐,然想尤二姐实在温和怜下,比凤姐原强,如今死去,谁不伤心落泪,只不敢与凤姐看见。当下合宅皆知。贾琏进来,搂尸大哭不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