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沈子友——梅关.岭南第一关

 老兵原创之家 2023-02-14 发布于黑龙江

     梅 关
           一一中华名关(24)

上午11时,由江西大余县乘长途客车出发,一路南行,约10公里,跨过赣粤边界,进入广东南雄县。到离梅关最近的岔路口下车左行,穿过一小村庄,即到达景区大门。

景区大门,即千年梅关古道的起点,两边是高低错落的梅林,右侧有梅关古道碑,迎面山壁上一个巨大的“梅”字,使一股“梅”气扑面而来。


雄关漫道,如同一条历史的长河。
秦开通,汉设关,唐拓展,脚下的每一块石头,都留下了时代的印痕。

唐代奉诏开凿梅关古道的宰相张九龄铜像

古道宽有丈余,一溜上坡。路边和山坡上生长着大小不等形态各异的梅花树,有红、白、绿、腊梅等数十种,眼下正在开花的只有一种又小又白的梅花。

原来,这里是中国四大探梅胜地(梅岭寒梅、苏州邓尉山、南京梅花山、杭州孤山)之一。与其它三处相比,“梅岭寒梅”则有品种多花期长的独特之处。

梅岭(大庾岭)为粤赣两省交界之处,南北温差较大,梅花开时“南先北后”,花期自当年11月至翌年2月,连绵4个多个月,成为古今奇观。正如北宋苏轼《题岭上红梅》所云:
          不趁青梅尝煮酒
                  要看细雨熟红梅


在岭上梅花的掩映下,一路上行,先后经过了汤显祖诗碑、北伐军出师处、陈毅元帅诗碑等景点,约行3公里,到达关楼。

陈毅元帅《梅岭三章》诗碑

梅关,座落在梅岭之巅,为粤赣两省分水岭。砖石结构,东西横卧,南拱门匾额上书“岭南第一关”,北拱门匾额上书“南粤雄关”,侧边有“梅岭”两个大字,为清代知府张凤翔所书。

梅关因梅岭而得名。海拔400余米,是五岭之东者大庾岭山脉的古代要害部位,在延绵两百余公里群峰起伏的大庾岭中段,沟通五岭南北的咽喉,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

1200余年前,唐宰相张九龄奉诏在梅关开山劈道,仅两月时间,就凿开了一条长3丈、高10丈的大山凸,两年时间开通了一条宽丈余、长30华里的山间大道,形成长江与珠江相连的陆地最近的黄金通道。从此,古道上商旅如梭,物资云涌,种族迁徙,成为古代经济往来的水路陆路对接点,南北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

一步跨两省
雄关漫道,风雨沧桑

迢迢古道贯南北,巍巍雄关壮五岭。
从南部广东方向上山,出梅关即为江西。由此下山的路较陡,出关门右侧有观景平台一一望梅阁,站在上面北望,雨后蔚蓝的云层下,远山近水一觉无余。

陈毅元帅手书

梅关的开通,还将梅岭一分为二。右侧上山的路上有张九龄塑像和诗刻,山上有两江亭。两江,即长江与珠江;两江亭,一为长江亭,一为珠江亭。两亭相连,意为由此将长江珠江连在一起。

长江亭与珠江亭

梅关的左侧为“元帅岭”,有陈毅雕像、诗词及红军战壕等摸拟的战场。
梅岭,既是古代战场,也是红军战斗过的地方。1935年红军长征后,陈毅元帅曾率部在这一带坚持了3年的游击战,并于1936年临危之中写下了悲壮的《梅岭三章》。熟悉的诗句,使人刻骨铭心,亲临其境,更使我深刻认识到了什么是共产党人的信仰、信念和意志。

陈毅诗.偷渡梅关(1935年冬)

元帅岭上,百折不挠的松树,冬天还在开放的茶花。谨以此献给在此战斗过的革命先驱们!

责任编辑:梦醒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