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脑萎缩治疗,善用附子,走窜十二经

 F2967527 2023-02-14 发布于北京


和营卫、取阳明、调虚实。欲取阳明,先和营卫。
——行气阳明汤

“行气阳明汤”对小脑萎缩的治疗,我们谈过了里面的很多用药,但很少说到附子

附子这味药,是药中的第一大将, 大辛、大热、大毒。通行十二经表里内外,无处不到,有斩关夺门之能,有破阴回阳之力。

读者可能要问了,既然这个药这么好,怎么不早说呢?

只有一点,附子是有毒的,用得好了,才是良药

图片

在当今医患关系如此紧张的多事之秋,不论在哪里,都是不求无功,但求无过的人多啊。

所以,现在不要说能善用的,连敢用这味药的也不多见了

但是,“行气阳明汤”医生组认为,附子是现今许多疑难病症的希望所在。

小脑萎缩是不是疑难杂症?肯定是。

中药治病,就在于以药物之偏来纠正人体之偏。附子辛热之偏甚剧,所以,要用好附子,就必须在附子的偏性上好好加以研究。

“行气阳明汤”医生组认为,该用在哪儿,不该用在哪儿,是用附子的首要问题。

头为诸阳之会,小脑萎缩病位在脑,为什么会被阴邪窃踞和包围?四个字: “阳气不到”。

所以,小脑萎缩患者,阳气虚弱,清阳不升,浊阴不降的情况下,可以借附子霹雳震荡,破阴通阳之力。

从理论上讲,附子可用于真寒假热、寒热错杂、阴阳两虚、上热下寒证。

纯从理论上讲,这是无疑义的。

既然小脑萎缩患者表现为真寒,或一部分表现为寒象、阳虚的,自然可以用附子。

是,要看出这些证候的具体表现,需要大量的临床经验

比方说,寒热两极很有相似之处,如真寒假热、真热假寒,小脑萎缩患者在临床还多见寒热错杂之证。

辨一般证不难,难就难在如何辨别寒热上。

从这一点上说,经验不足,患得患失的人是不敢用的。越是平和的东西,无功无过,自然谁都能用

图片

虽然寒邪入侵与寒从中生是不容易区分的,但两者的发生又往往基于患者的阳虚体质

附子散寒、助阳均有卓效,因此对于“虚寒”,当用附子。

当患者身上寒气除掉,右手的关脉和尺脉会恢复有力,这就标志着患者的脾阳和肾阳恢复了一些。

附子可以扶阳,但是,附子其实不是补阳药

从其作用本质看,“行气阳明汤”医生组认为说它是温阳药更加合理一些。

补阳与温阳看似差不多,其实内涵大有差异。

所谓补阳,是阳气不足,在本上亏了,量上少了,用上更是不堪了。所以要补益,既是补益,是从小量培至大量,或助其从弱至强,是个渐进的过程。

像杜仲,巴戟天,补骨脂,肉桂这些药,就是直接起补的作用,吃完过一段时间,也能感觉到它的作用仍未停止,这就是补阳药。

附子不是这样,附子是辅助药,更像是加速剂。附子本身也就是对驱寒药和补阳药产生加速催化的作用。

所以,当真的阳气虚弱之时,单用附子是不行的,在“行气阳明汤”中,附子往往要与干姜同用,与熟地同用

这也就是所说的附子无干姜不热,干姜配附子回阳救逆,熟地配附子可以温肾滋补

附子善走,会绕经络一圈,最后归于肚脐下。只要下焦先天元阳尚未全散, 附子进入体内后,以迅雷之势可将十二经脉一俱打通。

“行气阳明汤”是通过配伍其他药物来引导附子的偏性作用于特定方向

比方说,干姜配附子,发挥出阳气的回纳复元的能力,并非附子的功能,而是先天元阳自身的功能。

附子只是将这些回纳复元的通道打通而已。

图片

说到这里,就可以谈附子的剂量了。因为在“行气阳明汤”中,附子一般作为辅助药,所以,剂量不太大

药中证,5克附子下去就足以激发攻寒,因为驱寒的力量是患者的元气,附子只是起激发作用。

有的大夫看病人元气弱,用了几十克附子下去,仍然没反应。以为是附子本身不够,

还要再加剂量上去,终于调动起来一些元气,还以为是附子就该用这么多。

其实不是,这样用,即使勉强有些起色,患者的身体也会很虚

另外,不是很必要的情况,“行气阳明汤”不用生附子,而是采用制附子

就说这么多吧,这些经验都是经得起实践检验的。附子是要药,应用又十分广泛。所以,用附子难,其实还难在用附子的探索性上。

要多读书,多临床,多思考,还要有胆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