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李(小说)

 新用户3134eDv6 2023-02-14 发布于陕西

      小李是我们单位的一个小年轻,才来单位三五年天气。

      小伙子家是农村的,人很朴实,勤快,又懂礼节。他也喜欢看书,所以我们俩就交往的比较多,时常会在一块儿交流探讨。久而久之,我发现我们的脾性还挺相投的,他有什么心事儿了也喜欢跟我说。我呢,就耐心倾听,有时候给他出个小主意。

      上周五快下班的时候,小李过来跟我坐。小伙子面色有点儿凝重,一副心事重重的样子。我就放下手头的事情,给他倒了点水,然后坐下来安静地看着他,好让他叙说。

      小李稳定了一下情绪,跟我讲了自己的故事。

      他们是2018年结婚的。农村出身的,父母又都是普普通通老实巴交的农民,家庭状况都不咋样。供他读书出来,已经是相当不容易了。他们结婚的时候,是租住了一个房子。孩子出生后,就牵扯到了不得不赶快给自家买房子的问题了。他实在不好意思再让父母抽筋扒皮般地给自己操心了,所以过年回老家后都不敢提说一点儿有关房子的事情。媳妇是他个同学,也在一个事业单位上班。普普通通的搭配夫妻,平平常常的普通家庭,一下子要买一套房子,真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尤其像他们俩这样工作没有几年的年轻人,还没有攒下多少钱。

      他们看了一套房子,一百平米左右,大概八十多万。他们俩结婚这两年,省吃俭用的,攒了不到十万。即便是交首付,还差三十万呢。人这基本都是一样的,心里有了点儿事儿,脸上无意中地就会流露出来。过年在家里那几天,尽管小李努力遮掩,还是让父母看出了端倪。

     是啊,自古人们就说“知子莫如父母”,小李的心事还是让父母觉察到了。他们俩人就转着圈子地围着问儿子到底是遇到了啥事情,咱们一家人一起帮忙解决。小李给父母逼得实在没办法了,这才把自己得买房子的事情说了出来。

      “你们是得买房子了,老租房子也不是个事啊。再说那个房子本来就有些小,现在有了娃,就更显得小了。来个人,身子都回腾不开。”母亲说,“我跟你爸俩人这里攒了十万块钱,我一会儿出去再跟你姨你舅借上二十万,咱多交点儿首付,就能少贷些款少背点儿利息。”

      那一刻,小李眼泪都要流出来了。他太清楚了,像他们这普通人家的钱,都是一分一分攒起来的。父母都是老老实实的普通人,又没有啥手艺,挣钱就更不容易了。母亲在一栋大楼里做保洁,一个月两千多块钱。为了节省,她每天早上和中午都是自己带饭的,在他的印象里从来都没舍得在外面吃过一回饭。父亲快五十岁的人了,做的是给人装车卸车搬家运货的活儿。情况好的话,一天能挣个三四百块钱,平时基本上一天也就一百块钱,有些时候干脆还没有活一分钱都挣不到呢。每当出现这样的“担空”日子,父亲的心思就像铅块儿一样沉重,脸色凝重得都能拧出水来的光景。他看了,心里就特别难受,就跟刀戳了似的。

      还在他念书的时候,每次学校叫交资料费,补课费,他都发熬煎,觉得实在不好跟父母开口。他去过母亲做保洁的大楼,那么大个地方,两层子,包括楼梯厕所楼道,都得她拖扫擦洗,劳动量挺大的呢。母亲每次干完,都一身汗,得直起腰缓半天。早上忙完以后,还得操心着,中午稍过后一点儿再检查打扫一遍。

     父亲呢,他后来知道了,那一次接到的是一个大活儿。那个时候正好他得交补课费,得一千块钱。父母刚刚给地里买了化肥,那一阵子手头实在没钱了。他们俩人都急着找事儿做,好赶快弄点儿钱给他。

      父亲那次接到的活儿,是一个人要找人搬家。家具都是大型的笨重的,冰箱空调,跑步机,还有一些柜子箱子。要从六楼搬下来,没有电梯。主儿家说了,这个活儿得两三个人搭手才成,因为都是搬斤量的沉东西。主儿家给出一千块钱,旁的人都不太愿意接,他们要一千五百块钱才愿意干。父亲这个时候站了出来,说他愿意干,给八百块钱就成。主儿家就给叮咛了:“一定要确保不要把东西碰到了损坏了!”

      父亲拍着胸脯满口答应,并郑重做了保证。

      结果,为了能多挣点钱,父亲没叫帮手,他第二天一个人去了。人家主儿家不放心,怕把他的身体挣出毛病了。可是,父亲那天也真的是急了,拍着胸脯跟人家保证没一点儿问题,所有家具保证完好无损地搬下来运过去。看人家还在犹豫,父亲说他真的需要这些钱,娃要等着给学校交钱呢。

      正是这句话,让主儿家的心里一软,答应了。其他啥东西都还行,就是那个死沉死沉的跑步机,把父亲累坏了。他几乎是一步一步腿打着颤,非常缓慢地挪下楼来的。到了楼下的那一刻,父亲几乎都要虚脱的光景,额头的汗珠子啪嗒啪嗒地往下掉。把主儿家给看得,眼睛都成了直的,担心得手心里都是汗。

      那一天,人家给父亲开钱的时候,非得按一千块钱付。“我本来就是按照这个钱找人的,不管你一个人还是几个人。”看父亲还想推辞,人家按着他的手说,“拿着吧,娃还等着给学校交钱呢。”

      一分钱,一滴汗。一块钱,一滴血。小李说他们家的钱,真的来得不容易。他跟妻子谈恋爱的时候,就是看中了她朴实朴素,能理解父母的艰难。他们结婚的时候,妻子就没有强迫提说非得买房子的事情。要不是现在有了孩子,租住的房子太小不得不换的话,估计妻子还会跟她凑合几年的。

      最终,他们付了四十五万首付,父母给资助了三十万,其中二十万都是父母向亲戚借的。

      “贷款你们自己还,我们借的钱我们想办法还。”在把钱交给他们的时候,母亲说。

      “我们会还你们的,你们这么大年纪了,到哪里挣这么多钱还人家呢?”小李跟妻子感到得流了眼泪。

     “瓜娃呢,”父亲摸着小李的头说,“自古都是这样的,只有父亲给儿子的钱是不用还的。其他哪怕是兄弟姐妹的钱,都得操心要还的!”

      那一天,小李是哭着走的。他发誓要好好挣钱,每个月尽可能多的给父母寄点儿钱,好攒起来还人家。可是,连续三年多的疫情耽搁,他们影响太大了。跟其他人一样,上班都是上一阵歇一阵儿的,挣的钱,生活开销除外,还过房贷,基本就没有啥钱了。为此,他们心里一直愧疚得不行呢。

      今年过年的时候,吃完团圆饭,母亲面色轻松地拉过儿子的手跟小李夫妻俩说,他们俩人把借人家的钱都还完了,叫他们小两口子不要记挂了。

      “二十万,还完了?”小李夫妻俩都不敢相信。这才三年时间,他们两个没有一点儿手艺的人咋样还的呢?他们望着父母的脸,想要弄个明白。

      “疫情期间,人家都吓得不敢出门。”母亲说,“我跟你爸把咱们村子里种菜人家的菜弄来往城里头小区送。——咱是独家生意,光送到就把钱挣到手里了,人家一过秤直接付钱。”

      原来,母亲在做保洁的时候遇到领导们讨论如何解决各个单位和小区封控状态下鲜菜难的问题,同时他们村子种菜人家也正愁如何把菜卖出去的问题。他们俩老人就趁着上班之余的时间,往各个小区送菜。

      小李那么大个人,听了父母这么攒钱还钱的经过,一下子爬在炕上哇哇大哭。他觉得自己的良心在被人狠狠锤击,那一种疼痛,没有响声,但却是入肉剜心的疼,而且还很苦。想一想,父母把自己养大供上大学,现在已经工作了,不但没那为父母分担什么,反而让父母还在为自己操心。疫情期间,大家一个一个都能吓死的光景,父母却要顶着被感染的巨大风险,这样去挣钱。这亏得是没有啥事情啊,要是有点事情,恐怕他这一辈子都于心有愧了。——他真的都不敢多想了。

      父亲倒是很心大,拍着小李的肩膀说:“世上百分之八九十的人家,不都是跟咱们一样,慢慢地攒钱过活么?普通人家,就是普通活法。——挣着过活!”

      小李跟我讲完他的事情,我也跟他一样陷入了沉思。是啊,像我们这些普通人家,哪个不是这样过活的呢?在现在的年轻人里面,像小李这样能知道体贴父母不易的不多。独生子女,心里都是装着自己,自己花钱根本就不计数字,在父母跟前却没有一点儿心思。

      “年轻人,刚刚踏进社会,生活上首先得有经济支撑,先直起身子,才能谈到干其他事业。”我这样鼓励小李。“在父母跟前,其实没必要谈还之类的话,记得就是做好的了。”

      小李走的时候,满脸轻松,那种释然的样子,让我觉得小李的确是一个值得打交道的年轻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