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春游南国之二:昆明

 王力德个人馆 2023-02-14 发布于新疆

   2007年5月

  这次去昆明是“三进三出”:

  从成都到昆明是一进,从昆明去丽江是一出;

  从丽江回昆明是二进,从昆明去西双版纳是二出;

  从版纳回昆明是三进,从昆明去重庆是三出。“三进三出”令我对昆明的印象足够深刻,容我一一道来。

1, 一进一出,大观楼

  5月2日下午离开成都,经过乐山、峨嵋山。我原以为峨嵋山就在成都附近,这一走才知道原来已经快到云南了。峨嵋山真如儿子所说“太大”,走了很久还绕着山转,而且山形也跟青城山差不多,馒头似的,圆鼓鼓没个样子。什么“蛾嵋天下秀”?秀在哪里?比水桶还粗的腰就叫“秀”吗?

  天黑之后来到大渡河,这名子可是如雷贯耳了好几十年,原来却在这里。因为下游修了水库,水位抬高,成为平静的湖面,早已没了传说中大渡河的汹涌澎湃。当年石达开十万大军葬身于此,而我现在只须悠闲游泳半小时就能“强渡大渡河”!哈哈!

  

  夜行中,不断看到对岸点点火光,使我想起中学课本描述的,当年红军和国军分别在两岸急行军,夹着大渡河水,也是这样火光点点,如两条游动的火龙在竞赛,国军还以为对岸是“自家弟兄”呢。

  5月3日早晨到达昆明,因为我早已买好了夜里去丽江的火车票,所以今天整个一个白天都是属于我们的自由活动时间。我已计划好了,存好行李,直接去昆明大观楼。

  都说昆明四季如春,现在正是春天,蓝天白云,红日当空,照耀得花明柳艳,但大日头底下晒着却并不热,这感觉很奇特,既温暖又凉爽,甭提多舒服了。

  只有低纬度才有这么好的日照,也只有高原才有这么凉爽的气候,昆明兼而得之,故谓之“春城”。

  如果问什么是昆明的象征,那只有一个,就是滇池,云南简称“滇”也就是从这一池水来的。而滇池的象征则是那个以“天下第一长联”为荣的大观楼。到大观楼观什么?其实就是观这付著名的对联。前几年来云南腾冲旅游,路经昆明,却连大观楼都没去,等于没游昆明。

  

  大观楼其实不很高大,而且站在最高层也看不出去多远。按理说滇池非常壮观,面积三百平方公里,是中国第六大内陆淡水湖,等于60个杭州西湖,或10个武汉东湖,登临纵目,应该有海的气魄。只可惜大观楼位于滇池的一个港汊里面,不可能看到像大海那样一望无际,烟波浩渺的气象。对联一开首便说:“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气吞海天,可惜站在大观楼上看不到。

  

  

  

  

  

  大观楼本身建筑并不出众,却与黄鹤楼、岳阳楼、滕王阁并列中国四大名楼,多半是因为那幅长联。

  那幅著名的“天下第一长联”就挂在大观楼南门两侧,蓝底金字竖条匾额,由清代云南文人孙髯翁撰写:

  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披襟岸帻,喜茫茫空阔无边!看东骧神骏,西翥灵仪,北走蜿蜒,南翔缟素。高人韵士,何妨选胜登临,赴蟹屿螺洲,梳裹就风鬟雾鬓;更苹天苇地,点缀些翠羽丹霞。莫辜负:四围香稻,万顷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杨柳。

  数千年往事,注到心头。把酒凌虚,叹滚滚英雄谁在?想汉习楼船,唐标铁柱,宋挥玉斧,元跨革囊。伟烈丰功,费尽移山心力,尽珠帘画栋,卷不及暮雨朝云,便断碣残碑,都付与苍烟落照。只赢得:几许疏钟,半江渔火,两行秋雁,一枕清霜。

  真是绝顶好文字!上联写大观楼上所看到的五百里滇池景色,情景交融,下联写在大观楼上所想到的云南历史,气势恢宏。禁得起反复吟诵。

  其中“汉习楼船,唐标铁柱,宋挥玉斧,元跨革囊。”四句分别记述了中国四个朝代经营云南的历史,颇值得把玩。

  “汉习楼船”,汉武帝曾“大修昆明池,治楼船”,操练水军,以打通从滇池通往印度的道路;

  

  “唐标铁柱”,唐中宗派兵收复洱海地区,册封南诏国,立铁柱以记功;

  “宋挥玉斧”,宋帝鉴于唐代安史之乱,祸起南诏(云南古国)。故以玉斧划大渡河以西曰:“此外非吾有也!”将云南划到宋帝国以外,让大理国自治。

  

  “元跨革囊”,忽必烈征云南大理国,至金沙江乘皮筏渡江(大概是从甘肃的“羊皮筏子渡黄河”学来的)。

  其实这副对联并非真的“天下第一长联”,成都青城山天师洞长联,武汉黄鹤楼长联都比它长(可惜我都没注意到),但都没孙髯翁这副对联写的好,名气没它大。

  听孙髯翁这姓名,好像打小就是白胡子老头儿了,楼下有孙老的雕像,倒真是把“髯”塑造得很长,活托儿一个美髯公关王爷。

  

  大观楼是个标准的经典公园,菏池、岸柳、拱桥、假山、近亭、远楼,安排得无不停当,丝毫不比苏杭扬州的园林逊色,这就是历史的积淀。

  同时大观楼又是个现代公园,林草之间点缀着若干抽象派雕塑,与传统园林对照映衬,相得益彰,越发显出历史的醇厚,现代的勃发。

  比如一男子头颅上顶着一位将要溺水而亡的女子,女子已浑身酥软,顺流漂下,而男子头颅依然闭目凝神,不为所动,只是坚定地顶着她。


  

    又比如一面墙,并不雕什么,只用连续弯曲的空洞,便生动地透出一对男女随影随形的亲密。

  南方的植物也长得胖大,一丛不知什么草,叶片肥厚坚韧,上面竟刻满了文字:“张XX到此一游”“祝李XX生日快乐”“夏夫子”“王菁”,古人在竹板上刻字,没想到现代人在草叶上刻字,可知这叶片的坚固与竹板可有一比。

  五一节期间这里正在举办车展,锃亮的车体,诱人的价位,却少了车展“必须绑定”的美女,大概美女也怕高原的太阳。说昆明人个个黑不溜秋,都是强烈紫外线惹的祸。

  在公园里磨蹭到快关园,才慢悠悠去火车站,等候半夜去丽江的火车。

  2,二进二出,“热羊皮”

  从丽江回到昆明,已是5月9日早晨,整整六天过去了。

  一出火车站,就有一人堵在地下通道问我:“还认识我吗?”我一脸茫然。

  “你不是那位画家吗?”我想起来了,一进昆明时,这人就在这位置拉客,还给了我一张图,他们的旅馆就叫“速8酒店”,全国连锁,旅馆位置很好,但那时我游大观楼,还不住店。

  这次他又在同一位置一等我,拉去住店,真是个“热羊皮”,简直就是刚宰的羊剥下热烘烘带血的皮,往身上一靠,就算永远黏住扒不下来了。到酒店一看,高楼电梯,标间便宜,还没等住。就开始跟我们宣传“西双版纳游”的合同了。

  我这次计划中并没有西双版纳,经他一提醒我也想,如果这次不去,以后恐怕也就没有机会再单独去了,不管怎么说,热带雨林,傣女风情,野象孔雀,也算中国唯一的亚热带雨林景观。

  西双版纳离昆明将近700公里,没有火车,长途车票将近200元,来回400,他说每人500元,车费吃住门票全包,最豪华大巴,全程高速路,想想也还合算,也受不了多大罪,我问夫人想不想去西双版纳,夫人说“去就去”,这样就签了合同。

  然后我们把多余的厚衣服寄回去,反正最冷的泸沽湖已经去过,下面旅途再没有寒冷了。这时我们才发现,昆明几乎人人都是旅游商,几乎每往前迈一步都有人拉住你问:

  “去石林吧?现在就出发,豪华大巴!”

  “去不去丽江?来回全包400元!”

  “去不去版纳?四天三夜,三百元!”

  什么?才三百元?随便一位大妈夹着宣传单,脏乎乎腻乎乎,骗子!肯定是骗子!

  我们说我们已经签了合同,对方一问:“什么?500元?你们肯定上当了,哪儿有这么高的价?”

  我们不断碰到拉客的,果然全都是300元上下,甚至一位体面小姐,也在速8酒店办公的,也是报这个价。

  我们这才明白上了“热羊皮”的当,可是再去找,人已经不见了。手中只有一份合同,明天只好就这样去西双版纳了。

  3,世博园

    尽管受了骗,但我的风格是抓紧一切时间去玩,夫人没心情也没体力,5月9日下午,我一人独自去了世博园。

  昆明的“世博园”跟正在举办的上海“世博会”听起来有点儿像,实际上叫做“昆明世界园艺博览园”,是个常设的“园”。而“会”则是临时的,开完了就得散摊子。

  我一向对园艺和植物没多少兴趣,中学读植物学只得了3分,分辨不出花草树木,典型“五谷不分”的臭老九。但昆明世博园总算有些名气,地大物博,反正腿脚利索,就来遛遛腿吧。

  它也跟上海世博会一样,有个中国馆,里面也就是一扇贝壳镶箝画傣女风情好看些,大概借鉴了当年袁运生在首都机场的那幅引发争议的壁画《泼水节》。

  园内有一幅“云南十八怪图”,看了看还真有些怪异的玩艺儿,比如:

    鸡蛋用草串着卖(这倒是个好办法,记得南疆维人也有这种卖蛋法)

    摘下斗笠当锅盖(这也太不卫生了吧?满头的饭味儿,满锅的头油味儿) 

    姑娘被叫做老太(老太也就是内陆人所称的小姨)。

    娃娃全由男人带(这一点母亲深有体会,她当年在云南小住,邻居们都奇怪她怎么会做饭带孩子)

  转来转去总想找个能画的景致,别看号称“园艺博览”,真还不大好找。最后总算找到一处石林山涧中的水池,当中正有一股水柱汩汩地往上冒,明显模仿济南的趵突泉。当然,山、水、泉全是人工制作,只是“装配”得还算精致,多少有那么点儿意思。

    

  画完再转,也还是有几处制造出来的“世界风光”,比如荷兰风车,泰国佛塔之类。


  

  

  

  

  

  

  总之,对于不懂植物园艺的本老夫来说,世博园意思不大。

  4,过桥米线和汽锅鸡

  这两样算是云南的名小吃,既然旅游,品尝美食当然也要算体验之一。只是我们经常上当,所以轻易不大敢冒险实验。

  过桥米线因为有个美妙的“复习高考的秀才及其娘子”的传说,所以更具“文化”。我提议吃过桥米线时,夫人连声反对,说她也在乌鲁木齐吃过,不就是米粉条的汤里泡几根菜叶吗?我说那肯定是假的,既然到了昆明,一定得吃个正宗的过桥米线,纠正她的“偏见”。

  一打问,只有“建新园”才算正宗(我以为这名子似乎只有新疆才用,“建设新疆”嘛)。等米线端上来,夫人才算开了眼界,一大碗滚烫的浮着黄油的鸡汤,外加七八个小碟,切得极薄的生肉片,白菜心、碗豆尖、葱、豆芽菜、蘑菇等种种生菜,还有一碗米线。夫人一看这阵势就知道在乌鲁木齐真上当了。


  

  然后把生肉片、菜码依次放进鸡汤中烫熟,最后放入米线,夫人怀疑地问:能熟得了吗?结果一吃才发现,肉片还熟得有点儿过老了,可知鸡汤有多么烫。这时我才告诉她为什么叫做“过桥”的由来。可能那桥太长,如果过桥前把佐料放进去,过了桥肯定烫老了,所以必须过了桥后,现吃现烫,吃就要吃个嫩劲儿。

  打这儿起夫人再碰到过桥米线,印象完全改观。

  那好,再接再厉,我再给她介绍一款汽锅鸡。汽锅鸡我只在菜谱书中见过,连汽锅长什么样,如何冒汽我都不清楚。既然菜谱上吹得不得了,什么“香溢四座,鸡肉滑嫩,汤鲜味美”那就冒一次险。先买两份小汽锅鸡试试,五块一份,就算失败了也没多大损失。

  终于看到真正的汽锅了,原来紫陶砂锅中央突出一嘴,所谓“汽”就打这儿喷出来,这小份锅子小到了茶盅一般,尝尝里面的汤和肉,哎呀,好些年没尝到这么地道鲜浓的鸡汤了!完全是小时候的味道!虽然锅子极小,但味道极美。难道现在还有这么好的鸡吗?


  

  后来看了介绍才知道,烹制时汽锅上面还有个严丝合缝的小锅盖,让高温蒸汽从嘴儿中冒出,全部闷在锅里,硬是用蒸汽把锅里的鸡汤“蒸熟”而不是“煮熟”的,原汁原味一丝儿没跑。当然,鸡也要好。

  母亲常说:“宁吃鲜桃一口,不吃烂杏十筐”,我那时正赶上三年饥荒饿得眼冒金星,坚决不同意母亲的意见,我宁可十筐烂杏吃个饱,也不愿意一口鲜桃反倒馋个死。直到今天我才终于同意了母亲的意见,这茶盅大小的汽锅鸡就是那“一口鲜桃”。

  后来我们又吃了大一些的汽锅鸡,不知怎么,也许是不够烫,反倒不如最初的那小汽锅鸡味道刺激了。

  好了,尝到了这两样云南名吃,也算没白来昆明一趟。

  5,民族村

  5月10日上午,我们去玩“云南民族村”,云南是少数民族种类最多的一省,25个!几乎比新疆的13个多了一倍!

  每当电视歌舞上出现云南,总是各色花裙,美丽装束,一大串一大串,永远也分不清谁是哪族,前几年来了一趟云南,什么石林、大理、腾冲转了一大圈,还是稀里糊涂。

  

  反正给人的感觉,云南的所谓少数民族好像只知道天天歌舞,穿各色花裙,唱各式山歌,从来没听说闹什么分裂,打砸抢,真是神仙王国。

  到现在真正把服装弄清楚了的,大概首先是白族,那是靠电影《五朵金花》电影,还有苗族,靠电影《苗家儿女》,彝族,靠电影《达吉和她的父亲》,傣族,靠刀美兰和杨丽萍的孔雀舞。

  所以昆明搞了个“民族村”,就是让我们再来详细分清,不但服装,歌舞,而且风俗,饮食也要让我们分清。

  民族村也在滇池边上,而且比大观楼更靠近湖面。一进大门先是很长一条仿古街市,卖各类旅游特产、小吃,并不收门票,我们还以为已经混入园内了呢。

  特产中有彝族长刀,80多厘米长,造型颇像日本武士刀,钢火不错,长刀比新疆小刀厉害多了,可谁敢买呀?

  

  街市中央又是一组“茶马古道”铁雕,与传统的不同,不再由人物雕塑拉着马,而是空着缰绳在那里,让游客扮演拉马人。铁马背后一座巨大的马蹄铁,像座大门似的,足以让铁马走过去。

  

  

  真正买了门票进去,才知道整个园区按民族分别建“村”,每组一个村寨。先进入傣寨。傣族其实跟泰国是同一个民族,给人的强烈印象是大象、孔雀、筒裙、泼水节,傣族少女好像个个都那么苗条,情欲旺盛似的。其实是那条比旗袍还细的筒裙塑造成曲线毕露的效果。

  傣族大概是中国唯一一个佛教的民族,所以东南亚式层层叠叠的佛塔随处可见,白色的,金色的,都非常漂亮。寨中供奉着一幅杨丽萍巨幅照片,两边是“孔雀状手指”的种种剪影,全都打着“佛光”,杨舞蹈家成了傣家现在心目中真正的“活佛”。

  

  

  到了水族又完全不同,村寨中居然有一幅真正的八卦图,难道他们信道教?不,实际上信多神,崇拜自然物,大概八卦也算“多神”之一吧?

  我们在佤族村寨发现了许多好玩的游戏,一是木鼓,并不像鼓,其实不过是一段中间掏空的树干,用木棒敲打。我们试了试,咚咚咚,稍微带点儿回音,关键是要打出花哨的鼓点儿才好听,显然我们不行。后来看乐手敲鼓,才知道我们连木棒的方向都拿错了。

  

  

  还有木牛儿,也就是陀螺,新疆儿童冬天最喜爱的游戏,鞭打转牛,这我们一点儿不陌生,夫人重操儿时旧业,我来拍照,可惜她技艺不精,木牛儿始终转不起来。

  

  甚至还有一架钢片琴,是从东南亚传过来的,几片锈迹斑斑的钢片用一根绳横穿着吊起来,这就是所谓“琴”了,虽然形状过于简陋,但对于练过键盘的老夫来说并不难,一根木槌也能敲出个调调来。

    

  基诺寨中正在制作“傩”,也就是鬼脸儿,一米多高,大盆广告色往上刷,我又闻到了多年前熟悉的呛人味道——那时我天天画巨幅“革命宣传画”,比这些“傩”的脸还大,当然,不是狰狞的鬼,而是横眉立目的红卫兵、李铁梅、杨子荣。说穿了都一码事,不过是些纸糊的崇拜物罢了。

  

  嘿嘿!前面居然还有弩弓试射!《婚誓》那首歌中唱得好:“弩弓没弦难射箭”。虽然小时候经常自制竹弓,射邻家的母鸡玩,但从没摸过弩。弩是古代最厉害的兵器,它把一般弓箭的“拉弓储能”和“瞄准放箭”分解开来,拉弓时能量储备足了等待时机,放箭时又能从容瞄准,威力无比。

  我先射一箭,稍瞄高一点儿,心想“箭道”应该是抛物线,谁知偏高了。原来这张弩还有自动修正抛物线功能哩!再一箭瞄准靶心,差不多就要射中了,如果再射第三箭,我想一定会中的。

    

  忽然发现了回族村?对了,云南是中国各省中回族较多的省,“村民”们打扮起来,居然也像模像样,白盖头绿长裙,一副“阿舍儿”的样子,只是一说话就不是那味儿了。再看他们的小吃也有点儿像西北风味,只是“牛干巴”这道经典名吃没听说过。

  还有北方的蒙古族?看了说明,原来是“元跨革囊”时的蒙军后代。

  甚至还有满族!我想那肯定是清初统一中国时派驻的鞑子兵后代。

  最后转到了藏族寨,典型西藏式的建筑,白色厚墙,褐色小窗,再挂点儿经幡之类,就藏味十足了。有一把短短的“二胡”放在那里,他们叫做“弦子”,康巴藏族就有《弦子舞曲》。但弓子是弯的,有点儿像射箭的弓。我拿过来试拉一曲,倒也能成个曲调,就是音色太过喑哑,共鸣筒似乎不够好。


  

  民族村玩了一天还真不错,景色漂亮,花样繁多,“各庄地道都有很多高招儿”,我跟夫人说,如果能大早上来,美美玩一天,那才能玩得过瘾,比园艺世博园好玩多了,不过转了一天,对云南各族还是闹不清,实在太多了。

  临出门时也饿了,吃一碗白族(或普米族?)的牛肉米粉,味道正经不赖,为了拍照色彩好看,辣椒放多了些,辣得吸溜吸溜的直冒汗。

  

  5月10日下午,我们坐上大巴去了西双版纳。

  6,三进三出,翠湖公园

  5月13日下午8点从西双版纳返回昆明,来回用了三天。

  回昆明的路上右脚脚底突然感到长出一枚骨刺,30多年前就犯过一回,疼了将近一年。我知道坏了,现在万里征程才刚刚走了三分之一不到,后面的路还长着呐。赶紧吃止痛药,不管用,再贴膏药,还是没用。

  在二进二出昆明时,把厚衣服全部都寄回了家,包括一双软底旅游鞋,因为我在成都买了一双更为轻便的北京布鞋。布鞋底子太薄,本来就硌脚,这下可好,骨刺一闹,脚更疼得不敢踩地。

  已买好5月15日中午去重庆的火车票,在昆明还有一个整天可玩。脚疼使我整个失去了再玩的兴致。

  5月14日下午,夫人睡觉,我不甘心就这样“沉沦”下去,在昆明连一幅画还没画呢。再翻翻地图,发现市中心有一座翠湖公园,坐车可直接到,公园又不大,走不了多少路,咬咬牙去吧。

  进公园转了一圈,发现这个公园主要是给市民休闲的,湖边柳下,搓搓麻,唱唱歌,只有一座聂耳雕像可画。

  聂耳出生成长于昆明,况且他还写过一首《翠湖春晓》的乐曲,在这里为他立一座雕像再合适不过了。聂耳短短一生写过三十七首乐曲,我最喜欢的是那首《金蛇狂舞》。他这一生好像就是专为《义勇军进行曲》而活着的,1935年初谱了这支曲子,7月就在日本游泳时溺水而亡。泳技不精,可惜了!当初没在翠湖好好练几手。

  这座雕像为赭红色石材,聂耳正在低头构思,思绪如风如浪,卷起他的衣襟,如一叶风帆。

  

  

  

  

  

    我在写生时,一直伴随着我的是隔壁小树林中的女高音。听得出这是一位业余爱好的退休干部或老师,会的歌儿不少,还有手风琴伴奏,大多是跟我差不多时代的流行曲,而且标准普通话,一点儿云南腔都不带,多高的音都能拔得上去,可惜音准差点儿,一到关键处,一拖腔就跑调儿,差那么半个音,听得我浑身起棘皮疙瘩,但没画完又走不得。这女士来了劲头,气势如虹,唱个没完没了儿。真想送她十块钱:“您老行行好儿吧,求您另外找地儿溜嗓子行吗?”

  5月15日中午,离开昆明去重庆。

  7,昆明印象

  昆明市不错,如果我选择另一个城市居住,多半是昆明。

  首先气候太好了,冬天全国最热,夏天全国最凉,蓝天白云,阳光灿烂,要下雨也是稀里哗拉,完事就雨过天晴,心里甭提多痛快了!就是紫外线强点儿,那怕什么?老夫不怕黑。

  城市不算大,跑起来方便,但也不算小,起码比乌鲁木齐要大要繁华。

  到处都是公园绿地,我们没去的景点还多得很呢。街市虽不如成都那么干净,但比乌鲁木齐还是强,这就够了。

  云南人说话也好懂,跟四川话差不多,吃的也还适应,基本算川味儿吧?虽说昆明人比起成都人来粗野点儿,不那么文雅,但同时也就意味着直爽。

  虽说民族多,但如果不在舞台上,穿戴全一样,看着全都是汉族,基本同化了。

  但有一样太恶心,那就是旅游意识忒强了,好像云南除了旅游再没别的事儿可干。在全国说“十亿人民九亿商”,在昆明就是“十万市民九万旅游工作者”,大街上几乎人人都揣着旅游广告,见外地人就联系业务,你不签合同他就不撒手。满大街扔的都是旅游广告,连垃圾桶都塞不下。

  本来云南旅游景点多,风光美,这是好事,但这么一折腾,把人都给吓怕了。

2020年3月19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