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这首《满江红》是出自于宋代抗金将领岳飞的词作。此词上阙抒写作者对中原重陷敌手的悲愤,对局势前功尽弃的痛惜,表达了自己继续努力争取壮年立功的心愿;下阙抒写作者对民族敌人的深仇大恨,对祖国统一的殷切愿望,对国家朝廷的赤胆忠诚。 全词情调激昂,慷慨壮烈,显示出一种浩然正气和英雄气质,表现了作者报国立功的信心和乐观主义精神,抒发了岳飞“精忠报国”的英雄之志,词里句中无不透出雄壮之气,显示了作者忧国报国的壮志胸怀。它作为爱国将领的抒怀之作,充分表现了中华民族不敢屈辱,奋发图强,雪耻若渴的神威,从而成为反侵略战争的名篇。 满江红碑刻 岳飞,(公元1103—1142);河南汤阴人,字鹏举。出身清寒,笈志好学,身经百战,屡建奇功,成为家喻户晓的抗金名将。他从宋徽宗宣和四年十九岁从军到绍兴十一年三十八岁时被秦桧陷害身亡。为了抵抗金兵南下,保卫南宋的半壁江山,进而收复中原,长期转战在今两湖,浙赣苏皖一带。岳飞一生打了很多漂亮仗。收复襄阳六郡(襄阳、郢州、随州、唐州、邓州、信阳),是他最辉煌的战例之一。这一战,是南宋第一次收复大片失地的战役,岳飞也因此役一战扬名,跻身当时五大节度使之列,并且成为节度使中最年轻的一位。 绍兴四年到绍兴十一年,岳飞曾四次举兵北伐,战绩一次比一次辉煌。岳飞第四次挥师北伐,这一次,岳飞一路连克蔡州、颖昌、陈州、郑州、洛阳、郾城等重镇,金兵死伤惨重,金兀术哀叹:“我起北方以来,未有如今日屦见挫衄”。由于历史的恩赐,岳飞与武汉(古鄂州)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武汉的许多地名都因岳家军的驻节屯兵与岳飞的名字紧紧相连,并赋予了美好的传说。 武汉,一个既古老又年轻、既粗犷又文艺的城市,湖北之根,武昌之源,以武而昌。仰望苍穹,吴都故地,三国争雄时的豪迈激荡,仍萦绕在历史的长河中,千年古都的人文渊薮,跌宕起伏的厚重历史,至今值得世人称道,是一片山水乡愁浓郁,人文底蕴厚重的土地,正谱写着从武汉出发,通达世界的新篇章。 3500年前,盘龙城成为华夏文化南方之源,九省通衢武汉之根。2700年前,楚国“筚路蓝缕,以启山林”、“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不服周”的精神传承至今。2300年前,伯牙、子期在汉阳江边高山流水遇知音。1300年前,崔颢、李白在黄鹤楼题诗比才。唐玄宗时期,崔颢题诗《黄鹤楼》:“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芬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使黄鹤楼名扬天下,成为中国三大名楼之一,世称"天下江山第一楼"。李白为之搁笔。 758年:唐肃宗乾元元年,李白流放夜郎经过武昌时游黄鹤楼,写下“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武汉便有了江城的别称。到武汉留下诗作的诗人有数百人之多,仅知名的就有杜甫、王维、杜牧、白居易、王昌龄、刘长卿、贺铸、温庭筠、元稹、秦观、岑参、刘禹锡、苏轼、杨万里、姜夔、岳飞、文天祥…… 蛇山岳飞铜像 960年—1127年:北宋时,武昌属鄂州,汉阳汉口属汉阳郡。1134年:南宋,抗金将领岳飞驻防鄂州(今武昌)达八年,在此兴师北伐。在几千年的中国历史长河当中,岳飞是一个无法回避的英雄人物。岳飞虽然是以武闻名,但是,其文采却丝毫不逊色于宋代的其他文人墨客。 岳飞传世的作品不多,最为著名的有三首词,其中两首均以“满江红”为词牌,一首是《怒发冲冠》,一首是《登黄鹤楼有感》,还有一首便是《小重山·昨夜寒蛩不住鸣》。从时间上看,这三首词都是在鄂州时写的。 在《小重山》词中,作者仰天长叹:"白首为功名。旧山松竹老,阻归程。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在宋高宗与秦桧的高压迫害之下,有多少人能不顾身家性命发出不平之鸣?举世滔滔,知音寥落,岳飞的满腹雄图一怀幽愤能向谁诉说呢?《小重山》一词以柔写刚,以婉转抒壮怀,有如万山磅礴中呜咽曲折的流水,有如黄钟大吕中幽远清扬的尺八之箫。 因岳飞《满江红.怒发冲冠》而声名远播的古武昌城西这座拥有丹岩翠壑、飞泉漱玉之秀的西山,是吴王孙权讲武、修文、避暑、游猎之场所,更被视为吴国都城的明珠。鄂州在当时被称作武昌,属于兵家必争之地,此地山河表里,易守难攻,层峦叠翠的西山、九曲回肠的澜湖以及东去的滚滚长江既是战争的天然屏障,又是文人墨客吟诗作对、写词谱曲的灵感源泉。 西山之名,不仅因为有苏澈的《九曲亭记》,有慧远大师所建的古灵泉寺,有苏轼爱吃的东坡饼,还因为有和岳飞结下不解之缘的望江亭。这一天,风停雨住,天高云淡,岳飞来到望江亭里凭栏远眺,望着不住流淌的大江和对面的东坡赤壁,不禁感慨万千,于是便吟咏出了《满江红。怒发冲冠》这脍炙人口的千古绝唱。 因岳家军驻屯而成名的地名还有武昌的粮道街,马蹄营、岳家嘴、忠孝门,汉阳的冰糖角、郭茨口、墨水湖、马沧湖、翠微路、报国巷、催子湾等地,根据历史地理的相关史籍推断,它们和岳飞关联具有一定可信度,代表了历代百姓对岳飞的纪念和崇敬之情。 岳家嘴。其位于武昌中北路与徐东路交汇处,紧靠浩瀚的东湖。宋代时岳家嘴在武昌城外,它曾经是岳家军水军的屯兵及操练基地。 马蹄营。其位于武昌的粮道街,清代时朝廷曾在此设粮道署。它是岳家军骑兵的主要驻扎地。 忠孝门。忠孝门又名小东门,是宋、明代武昌的九大城门之一,其位于民主路东端。岳飞在武昌屯兵期间,其母姚氏病故,岳飞扶灵送母从“忠孝门”出城到庐山安葬。随着武昌城区的建设发展,老忠孝门现已拆毁,但以“忠孝门”命名的街道仍位于现在的民主路小东门路段的西边,街道两侧都是一些老式房屋,门口有社区制作的以“忠孝”为主题的文化墙。 《武汉城镇合图》汉阳局部。关耳制作 岳飞遗址在汉阳的有:翠薇峰。其位于汉阳城西,即现在的归元寺及周边,曾是岳飞策马巡查之地。鹦鹉大道通往归元禅寺的一条不到500米的道路——翠微路,其由来充满诗意。《武汉通史》中提到,相传岳飞的诗句“经年尘土满征衣,特特寻芳上翠微”,写于归元寺藏经阁后一座叫翠微峰的土山上,诗中的“特特”形容马蹄的声音,武汉人也有念作“得得”。在清代文人杨守敬画的《武汉城镇合图》中,现在汉阳朝阳路一带标明有一个“得得处”的地名,距离归元寺约500米,传说是岳飞驰马夜归的地方。 冰糖角。冰糖角原名“兵藏阁”,位于拦江路与归元寺路的交汇处。此地曾是岳家军的军营,为避免扰民,岳飞命令士兵将兵器藏在指定的营房阁中,后来百姓将藏兵器的阁楼取名“兵藏阁”,由于武汉方言“兵藏阁”与“冰糖角”口音相近,口口相传中这个名字逐渐变成了冰糖角。如今这里有叫“冰糖角路”的路名及名为“冰糖”的社区。 墨水湖与马沧湖。墨水湖位于汉阳大道以南,由龙阳湖、太子湖等十几个湖泊汇集而成。墨水湖湖岸曲折,水面宽广,曾经是岳家军放牧军马及操练骑兵的地方。如今墨水湖周边有“墨水湖北路”,还环湖新建了一座“墨水湖公园”;马沧湖原名马场湖,紧挨着墨水湖,进入到武汉动物园后,即可看见马沧湖。它是一条内湖水道,也曾是岳家军骑兵的养马场,如今湖周边有“马沧湖路”、“马沧湖小区”等。 报国庵(报国巷)。其位于鹦鹉大道与拦江路交汇处。宋绍兴十二年十二月(公元1142年1月),宋高宗听信秦桧谗言,将岳飞杀害于临安(今杭州),死讯传来,汉阳老百姓悲伤不已,他们在翠微峰东南兴建报国庵,将岳飞所书“精忠报国”四个大字制成匾额供奉于庵堂内祭祀。 其实在武汉的岳飞文化遗迹中,还应该有岳飞帅府和岳飞庙。根据史料及1985年出土的实物证实,岳帅府的位置就是如今的司门口解放路和民主路交会路口西北角的广东商城所在地。按照中国历代文化礼制和孝道传统,岳飞屯驻此地时,其访母迎归处、岳母起居室、岳母灵堂等,也在岳帅府旧址的范围内。 岳飞被害后20年,宋孝宗为其平反昭雪,并在武昌建“忠烈庙”,这是中国历史上建立最早的岳飞庙。南宋末年开始,岳飞庙屡建屡毁。一张明正德十六年(1521年)的《武昌府城图志》,图上标注了武昌城大东门外的“岳飞庙”的位置,虽然地图标注不精确,但岳飞庙明显距离大东门比较近,应该在如今武昌大东门外古蛇山最东麓,长春观以东至傅家坡小学一带。 相比十多处地名,目前武汉有关岳飞的历史遗存非常少,唯一的岳飞历史文化景点在黄鹤楼公园内。从黄鹤楼公园东门入园,沿山上坡步行百余米,便到达岳飞广场。木石结构的岳飞亭首先映入眼帘。 岳飞铜雕 位于黄鹤楼公园东区,在黄鹤楼以东612米、白云阁以东338米处,与石牌坊群毗邻。岳飞铜雕高8米,它表现的是岳飞扶鞍勒马、不忍举首北望破碎山河的忧愤神态。岳飞身旁的战马仿佛在嘶啸着,四蹄意欲腾起,冲向敌阵。 岳飞广场建成于1993年,铜像后面的“岳家军大战金兀术”浮雕、《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诗词手迹石刻、“还我河山”石刻引得不少游客驻足参观。铜像正对的岳飞功德坊掩映在绿树中,古朴端庄。 据资料载,岳飞亭始建于1937年,当时抗日群众清理武昌倾塌的岳王庙时,发现一方明万历年镌刻有岳武穆遗像和张翼先所撰四言像赞诗的石碑,于是在蛇山中部的山脊上修建碑亭,激励民众抗日斗志。石碑一度被毁,上世纪80年代,岳飞亭被重新维修,工作人员根据原碑拓片重刻石碑。此外,黄鹤楼还存有一块岳飞手书《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的书法墨迹石碑,目前白云阁中正在展出的《黄鹤楼古碑廊拓片展》中,就有这件石碑的拓片。 岳飞在武汉的遗址已湮没在历史的长河中,但岳飞的故事及传说,已成为激励一代代武汉人奋勇前进的宝贵财富!岳飞的生命已经过去不复了,西湖边的那片土地成了他最终的归宿。然而,岳飞的《满江红》依然被后世传唱不衰,而使他能吟出《怒发冲冠》这首壮丽词章的望江亭则依然矗立于武昌西山之北,它见证着那段金戈铁马、硝烟四起的历史,也眺望着充满希望的大地并憧憬着这个民族美好的未来。 作者单位:河南省濮阳市中原石油化工有限公司退休办 打捞江城记忆 钩沉三镇往事 汉口街景 转载请注明出处,勿侵犯知识产权! 扫描二维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