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回顾:方炳良老师点评儒林灯谜创作赛佳谜

 儒林灯谜会 2023-02-14 发布于陕西

笠翁兰溪学圃,东坡岭南咏诗

谜目:南海九江文化节品牌

谜底:渔耕粤韵

谜体:正面会意

作谜:普宁李创龙

【赏析】李渔(1611-1680),字谪凡,号笠翁。浙江兰溪人。明末清初文学家、戏曲家。《李渔评传》载:李渔于清顺治四年(1647) 回兰溪故里,“归农学圃”,耕地种田。他曾赋诗:“尽日为农曲水边,偶因客至罢耘田。”由此可见,“笠翁兰溪学圃”信而有征,扣合“渔耕(李渔.耕田)”,毫厘不爽,贴切愜当。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宋绍圣元年(1094),他受新党迫害,远谪惠州(今属广东)三年,曾赋诗“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惠州一绝》)。岭南,五岭以南,这里指广东省一带;广东省别称“粤”。诗,是通过有节奏、韵律的语言反映生活、抒发情感的一种文学体裁,是一种韵文。因此,“东坡岭南咏诗”持之有据,扣合“粤韵”,浑写大意,笼括得住。

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九江镇第四届“渔耕粤韵”文化节于今年5月1日揭幕,儒林灯谜创作大赛是其中一项文体盛事,以“渔耕粤韵”为底谋皮,为展示和传扬九江镇深厚而独具一格的文化底蕴平添了精彩的一笔。创龙君独具慧眼,视通万里,由“渔耕”联想到笠翁兰溪学圃,细意熨贴,化无典为有典;由“粤韵”穿越至坡翁岭南吟诗,神与物游,化腐朽为神奇。一个“渔”字,灵气四溢,意象为之一新;一个“韵”字,匣剑帷灯,自然而有情趣。

山水湍流伴雨来,雁阵斜飞板桥西

谜目:谜会名称 

谜底:儒林

谜体:离合、象形

作谜:三明陈明雄

【赏析】作者借鉴中国山水画技法,谜面描绘了一幅惟妙惟肖的山雨雁阵图:山雨骤至,涧水湍流,雁阵惊寒,斜飞桥西。这幅画卷融阴柔美和阳刚美于一谜,给人一种浩渺清旷的审美感受。

离合谜有三种常见弊病:一是缺少锁纽词,导致无示离合;二是用方位词从母字中提取字素缺乏唯一性,例如“窗前”,既可取“丶”,也可取“宀”,还可取“穴”,各取所需;三是拆取的各字素组装成谜底时七拼八凑,杂乱无章。陈君斯谜则无此虞。

作者成谜,巧取逐节扣合之法。“山水湍流”解作“山”“水(氵)”从“湍”字中流失,留“而”,干脆利落;“而”用“雨”字来作伴,则成“需”,“来”“伴”锁纽恰到好处;”雁阵“传统象形”人“,因”斜飞“而移形为“亻”,中规中矩;“亻”“需”左右缝合,“儒”字乃成。“板”“桥”二字,均属左右结构,取其西部字素“木”“木”,组成“林”字,无懈可击。至此,谜底“儒林”和盘托出。

斯谜构思纤巧,语言流畅自然,声韵起落有势,既无刻意斧凿之痕,又无佶屈聱牙之弊,面无抛荒,底能坐实,依次入座,顺序井然,当属“儒林”拆字谜群中之佼佼者。


   长按识别下面二维码关注儒林灯谜会,每天都会推送灯谜哦~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