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的大家是真的有点忙,西大新闻传播考研考纲发布,书目变动,考研预报名,让备考的我们晕头转向。最让大家手足无措的还是参考书目的变化,新增加了采访的内容,也代表这我们的考试很有可能在实务考察中增加“采访提纲”,今天就来为大家整理分享这个部分!快夸我~ 题目一:材料:农村环境治理体系存在问题,“垃圾围村”现象普遍存在,围绕“垃圾围村”如何突围,请组织一篇深度报道的采访提纲。 1.为组织深度报道,需要提前准备哪些背景材料?(5分)怎么获取这些材料?(5分) 2.“垃圾围村”能否突围?开展调查、求证,组织深度报道,列个新闻采访提纲,内容包含调查目的、调查路径、层次、区域和采访对象。(20分) 题目二:材料:新学期伊始,正值新生开学和老生暑假返校高峰期,但校园道路正在大规模施工,散落一地施工材料,学生被迫绕路,交通拥堵不堪。 要求:请就以上材料拟写采访提纲,明确主题;至少选择五个采访对象;至少拟定20个采访问题(共25分) ![]() 采访提纲是记者对采访活动的基本设想。包括采访的前期准备、采访目的、采访对象、采访时间、采访地点、采访设备、采访方式、采访问题、可能遇到的困难和解决的方法。
小西说:这三个特点为我们指明了采访提纲写作的思路和方向,计划和预测是我们写作的主线。 ![]() 何时采访,在哪采访,采访谁, 人员如何分工,提什么问题, 需要观察什么,收集什么资料 注意,写作时,我们要尽可能全面,将这些部分囊括其中。最主要的是采访谁和提什么问题这两部分,一定要写清楚。 分别采访哪些人。采访对象确定错了,或有所漏掉,都会对采访带来损失。所以在确定时,要尽可能全面,涉及人物和事件的所有相关人员。 利益无关人(第三方); 目击者、旁观者; 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权威机构; 同事:上级同事、下级同事、同级同事; 服务对象 例如,发生一场车祸,我们需要涉及的采访对象有:当事人,肇事车主,路人(目击者),处理交通事故的警察,医院,当事人家属,相关专家(分析原因,处罚)等。 根据报道意图和已经掌握的新闻线索,拟出所要采访的具体内容,即提问的问题、需要索取的材料。预先准备的问题,尽可能多些。有些问题不一定能如愿采访到,仍应列入。 提问方向: 目标——你们(或组织)要实现的目标是什么? 障碍——你们遇到过什么难题吗?目前的阻力是什么? 解决——你们是怎样对付这些难题的?是否有解决矛盾的计划? 开始——这一设想是什么时候开始的?是根据谁的意见提出的? 提问时注意: 1. 抓住核心问题,开门见山,切中要害 这种方法是一开始就提出硬性的、紧扣主题的问题,然后扩展为比较笼统的问题。它适用于采访那些善于言辞、敏于思考、感觉自信的对象。 2. 由浅入深,追问问题,发掘未知的细节 可以先用一些宽泛的话题缓解气氛,逐渐引入正题;或旁敲侧击,追本溯源,引出未知的细节。 3. 诱导性的提问,引出生动活泼、论点鲜明的谈话 在诱导性提问中,采访对象得有较好的敏感性,并肯于争辩,而记者则需要掌握好谈话的时机,运用语气、声调或措辞来引诱对方作肯定性回答。诱导性提问会产生什么样的结果,取决于记者和采访对象之间建立融洽关系的程度。 注意顺序的问题:先去哪里采访,后去哪里采访。同时,时间上也应该规划好:前一小时做什么,后一小时做什么,等等。 如果需要利用电话采访的方式,也需要写清楚,注意合理分配时间。路线和交通方式规划也可以写在这里。 如果参与采访的不止一人的话,列明采访的人员分工。例如,一人提问,另一人则负责录音、记录;或者轮流提问;或者一人负责采访,一人负责拍摄;等等。 这里一定要注意人员的合理分工,以最高的效率,最合适的人力,物力来完成采访。人岗匹配,最优分配。 例如,话筒,摄像机,相关材料,工作证。是否需要提前预约,规划路线等等。 在这一部分还需要预设在采访中是否可能遇到一些问题,如果遇到了,要怎么解决。例如采访对象临时有事,我们可以把采访方式换成电话访谈,或者预约其他时间,先去采访其他采访对象或者去搜集材料。 ![]() 可能对大家来说,光有上面的分析可能不足够,所以在这里维打击准备了案例,来结合看看:(注意这篇案例中由于罗列问题非常细节,只涉及了一位采访对象,我们考试一定要列到两到三位) 以上就是关于采访提纲的所有知识,快保存起来吧,一定要练习哦! ![]() |
|
来自: 新用户91634206 > 《文案精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