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地球没有和其它星体发生撞击?事实上撞击每天都在发生

 奥秘趣闻 2023-02-14 发布于广东

每当太阳落山,夜晚来临之后,天上的星星也会不断出现。我们仰望星空,可以看到无数的星星,古时候的一些星宿师们正是依靠研究这些星星的位置和布局来初步探索这个宇宙的奥秘。

对于古人来说,由于没有天文望远镜等先进观测设备,只能依靠肉眼去观测天上的星星,自然也不知道星星距离我们有多远,它们到底是什么?只有极少数的古代学者,初步知道天上的星星也是星体,只是不知道是什么样的星体。

直到人类走进科技发展发展的时代之后,研究发明的天文望远镜,这个时候我们才知道天上星星的真面目,它们大部分都是银河系的恒星,距离地球都较远,也有几个星星是太阳系内的行星。当我们走出地球之后,才知道宇宙的浩瀚,同时也知道宇宙中的天体多到无法估计,于是有人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既然宇宙星体如此之多,那为什么地球没有和它们发生撞击呢?

图片

事实上,地球和其它星体的撞击事件每天都在发生,只不过是我们不知道而已。银河系的直径达10万光年,光恒星就有数千亿颗,而行星的数量则超过了万亿,那其它类的小天体那就更是多到无法估计。

不要说银河系,就拿太阳系来说,有八大行星,还有数百颗类似矮行星这样的小行星,而其它更小一些的彗星和小行星更是多到无法估计。太阳系有三个小行星等各类天体集中地,一个是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的小行星带,有着不少于10万颗小行星。

第二个是位于太阳系边缘的柯伊伯带,这里的矮行星,小行星等数量不计其数,第三个是位于星际空间的奥尔特星云,太阳系被奥尔特星云包裹在其中,这里也是太阳系最神秘的地带,里面有什么样的天体,有多少天体仍然是一个未知数。

图片

太阳系有着如此多的小天体,自然星体撞击事件也是非常多的,这一点我们从火星上面有那么多的陨石坑就可以看出来,而且火星现在也经常被各类小星体撞击,不时有新的陨石坑出现。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月球更是被陨石坑占满了。

我们通过天文望远镜观测月球,看到最明显的就是上面密密麻麻的陨石坑,那都是星体撞击造成的。月球都遭受过如此多的星体撞击,那么地球自然也不可能避免,我们之所以无法感受到星体的撞击,主要还是地球本身有两大保护装置,一个是强大的磁场,另一个就是厚厚的大气层。

尤其是厚厚的大气层更是防御各类小天体的有效手段,当星体进入大气层后,就会摩擦燃烧,等到星体在撞击地面之前,基本已经燃烧完了,即使燃烧不完也只剩下很小的星体陨石,它们自然也无法在地球上留下明显的陨石坑。

图片

地球上的陨石坑,基本都是那些大型的小行星撞击而来,比如6500万年小行星撞击地球造成了恐龙灭绝。同时被灭绝的还有地球上80%的生物。地球其实是一颗非常幸运的行星,不仅诞生了生命和人类,而且还能够让生命一直延续进化成长数十亿年。

地球之所以如此幸运,除了地球本身有厚厚的大气层和强大磁场的保护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那就是有两颗星球一直在保护着地球免受星体的频繁撞击。一个天体就是太阳行星的老大哥木星,木星是太阳系最大的行星,它正好在地球的前方,给地球阻挡了无数次星体的撞击,而木星身边的64颗卫星,大部分都是小行星向内星系撞击而来的时候,经过木星的时候被木星的引力捕获成为了卫星。

如果没有木星挡在地球前方或者木星的质量和火星差不多,那么地球被小行星撞击的概率会提高至少1000倍,如果是这样,地球的生命能否一直发展到现在也是一个未知数,人类能否诞生也是一个未知数。除了木星,地球的保护神还有月球。

图片

我们从月球上那些密密麻麻的陨石坑就可以看出,月球曾经遭受了多少次的撞击,如果没有月球,那么数十亿年无数撞向月球的星体,很大的一部分有可能会拐向地球撞来。

虽然地球有多重保护,使地球被小行星撞击的概率非常低,但是我们仍然不能忽视小行星的撞击,这是一种毁灭性的灾难,像6500万年前那样的小行星如果再来一次,地球80%以上的生物依然难逃厄运。想要让人类完全不用担心小行星的撞击,只有努力发展科技,研究拦截小行星技术。

只要人类掌握了小行星拦截技术,那么来自于太空中的小行星将无法威胁到地球。我们才算是在太空环境中真正安全了。不过想要完全掌握小行星拦截技术可不是那么容易的,质量较小的小行星可能比较容易拦截,可如果是大质量的小行星那难度将是几何度增加。

图片

科学家能够想到的小效拦截质量较大小行星的方法就是通过飞船撞击来迫使小行星的轨道发生改变,从而解除对地球的威胁。当然,小行星拦截技术我们现在还做不到,相信在不久的未来,小行星将永远无法威胁到人类的生存,我们期待着这一天的到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