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太岁到底是什么“东西”?中国科学家用精密仪器,揭开太岁之谜

 西医也在学中医 2023-02-14 发布于日本

太岁到底是什么“东西”?中国科学家用精密仪器,揭开太岁之谜

原创2023-02-11 22:09·沉鱼少公子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千年来流传了很多神话传说,比如炎黄子孙、神农尝百草、夸父逐日等,留下不少传世经典。

古籍《山海经》是中国记载神话最多的一部奇书,内容涵盖地理、人文、动物等方方面面。值得注意的是,虽说是神话传说,但却与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代表着当时的社会生活。

《山海经》中存在一个神秘的生物,名曰“太岁”,也称为“视肉”、“聚肉”、“肉芝”。为什么说太岁神秘呢?这还要从书中的记载来看。《山海经》用这些句子形容太岁,“食之尽,寻复更生如故”“食一片复一片 ”,明确表示太岁是古代帝王生前最喜欢食用的。

那么,太岁究竟是什么“东西”?是虚幻的神话传说,还是真实存在的药材?为什么会拥有长生的神奇疗效呢?

神秘的太岁,食之可长生?

纵观中国历史,太岁确实存在。它不仅出现在充满神话色彩的《山海经》,还被录入《神农本草经》、《本草纲目》《抱朴子》等一系列中药学专著中,被奉为“药中上品”

太岁又称为“肉灵芝”,最早可追溯到尧、舜、禹时代,食之可长生不老,故而成为后世帝王苦寻的长生不老药。据传秦始皇派徐福出海寻找的长生不老药,正是肉灵芝,可惜最终无果,秦始皇的长寿大梦至此破碎。

关于太岁的民间故事数不胜数,有句流传至今的老话便是“胆敢在太岁头上动土”

古人认为太岁是神物,不可亵渎,若犯了忌讳将会带来灾难。起初的太岁指的是带有神秘色彩的“太岁”实物,后来也引申为势高权重的高官贵人,比如帝王将相、王孙贵胄,普通人要避其锋芒,以防引来不必要的变故。

《广异记》中曾有记载,晃良贞是当地有名的胆大之人,对鬼神之类从不顾及,不相信“太岁”的厉害。每年晃良贞都要在“太岁”头上挖土,挖出肉块后还要当街鞭打,这让同区域的百姓担忧不已,生怕会殃及池鱼。

有人曾在夜里看到神人来慰问太岁,问它为何受此屈辱仍忍气吞声,竟然没有立刻报仇?没想到的是,太岁竟然委屈地诉苦道“那人太过厉害,血气方刚,不是我能对付的。”第二天,百姓惊讶地发现太岁已不见踪迹,结合神人慰问太岁的传言,这件事传遍了大街小巷。

李汝珍撰写的《镜花缘》也藏着太岁的故事,增添了些许传奇色彩。秀才唐敖苦读多年仍然没有金榜题名,无奈之下随着妻兄林之洋出海做生意,曾途经一个海中岛屿。

岛屿上生活的人身材短小,骑着小马,身高才七八寸,这让唐敖好奇不已,赶忙向前追赶。唐敖步履匆匆,拼命追赶小人小马,只见那小人跑得飞快,灵活地在丛林里穿梭。唐敖不甘示弱,越发加快了脚步,足足追了半里远,终于抓住了小人小马,直接把它们吞进了肚子。

要知道,这小人小马可是神物,名为“肉芝”,吃了不仅能长寿,还能成神仙。这不,吃下“肉芝”的唐敖立刻觉得神清气爽,追赶的疲倦乏力一下子就没了,整个人步履轻盈,感觉充满了力量。

如此神秘的太岁,究竟长什么样子呢?真的能实现长生不老的效果吗?此前只能通过流传下来的典籍窥见一二,很少有人真的见到太岁,这也让太岁更加神秘。

《神农本草经》记载了太岁的药用价值,认为“肉灵芝,无毒、补中、益精气、增智慧,治胸中结,久服轻身不老。

《本草纲目》对太岁的记载更为详细,称之为“肉芫”,甚至列入“本经上品”,对其非常看重。

李时珍将太岁归入“菜”部“芫”类,也就是植物的一种。“肉芫状如肉,附于大石,头尾俱有,乃生物也。赤者如珊瑚,白者如截肪,黑者如泽漆,黄者如紫金。”解开了太岁的神秘面纱,让后人了解到太岁的日常形态。

药用功能方面,《本草纲目》同样传达出太岁有长生不老的功效,“捣末,或化水服,令人轻身,长生不老”。不仅如此,李时珍还介绍了太岁在解决疑难病症上的特殊疗效,通过一个个实例来辅证太岁的药用价值。

太岁出世,引全国轰动

久而久之,太岁成为一种古老的传说,能够长生不老,但是真是假无人知晓。问及有见识的长者,对方也只会浅笑着说一句“太岁嘛,不可与凡人知晓”,让太岁越发神秘。

伴随着时间的推移,太岁是否真实存在过,是否现在还存在?这些问题都需要画上一个问号,无人能做出答复。直到上世纪90年代,太岁横空出世,引来全国乃至于全世界的关注。

实物“太岁”的发现,发生在1992年的陕西。这天村民杜战盟跟往常一样到渭河打捞柴禾,劳作了十多分钟,不免有点乏了,一不小心左脚一滑,感觉踩到什么东西,差点掉进水中。

他吓得往后一退,拍了拍胸脯,缓缓向河边看去,原来那儿有一个软乎乎、看不清楚模样的肉团。

出于好奇,杜战盟用柴禾将那堆“肉团”拖到了岸上,仔细观察了很长时间,仍然看不出是什么东西。那“肉团”近看看着像肉,但没有血腥味,还有点像珊瑚,但又没有珊瑚的形态,总之非常奇怪。

杜战盟准备把“肉团”拉回家,但是它太重了,一个人根本拖不回去,索性就打消念头。他赶忙把捞起来的柴禾背在身上,回家干活去了。

晚上躺在床上的时候,杜战盟卸下一天的疲惫,又想起白天遇到的“肉团”,翻来覆去睡不着,默默想着“这究竟是什么东西呢?”

第二天,杜战盟喊上两个青年结伴去河边捞柴,巧的是昨天那个“肉团”还在,他立刻招呼伙伴们一起去看。“这到底是什么东西,一天一夜丝毫没有变化,这么热的天也没看它脱水或腐烂,实在太神奇了。”杜战盟一边用柴禾戳着“肉团”,一边跟同伴说着话。

这时一个同伴提议,“看着像一大块肉,要不搬回去吃一顿看看,最多也就吃坏肚子,没什么大不了。”说干就干,杜战盟三人一起将“肉团”搬回去,切了一大块煮来吃,味道有点特殊,勉强可以下肚。

这滋味说不上好吃,但也不难吃,不大像肉的滋味。神奇的是,这一小块竟然很饱腹,才吃了一点点就感觉饱了。

水煮终究是有点清淡,三人又切了一块炸熟来说,味道好极了。其中一人说道,“这不会是捡到宝了吧,能吃一段时间,真走运。”

然而,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却让杜战盟害怕不已,那块“肉团”竟然悄悄生长。

杜战盟每天在河边忙碌,没时间照看“肉团”,就把它放在一边。又过了几天,家人对他说,那个“肉团”被吃掉的部分又长出来了。杜战盟连忙赶回家中,仔细观察“肉团”,果然跟家人说的一样,之前切得两个位置全都长了出来,甚至感觉比之前捡回来的时候还要大。

杜战盟称了一下“肉团”,惊讶地发现它的重量几乎增了一倍,之前吃完称的时候有40斤重,一周不到的时间已长到70斤。

他声音颤抖地跟家人说道,“这该不会是怪物吧,竟然还能自行生长。”家人也害怕地嘟囔道“让你别占便宜,这下惹出祸来了。”

杜战盟越想越害怕,赶忙去县里报告了情况,一下子家里成为热门地点,不少媒体和好奇人士前来了解“不明生物”。

西北大学生物系教师杨兴中也了解到这一新闻,急忙赶到杜战盟家中。初见时,这个“不明物体”又长大了很多,形状像海蚌的肉,能看到一些透气孔,裸露在空气中的部分微微泛黄,而水中部分则为白色。见多识广的杨兴也摸不着头脑,看不出这个生物究竟是什么。

不久,杜战盟家的“不明生物”名声越来越大,生物界的专家学者先后探营,举行多次研讨会议,最终得出结论——这与古籍记载的“太岁”较为相似,应该属于同一生物。

这一结论在全世界引起了轰动,要知道在此之前,除了古籍记载,全国上下从来没有发现过太岁实物,国外同样如此。

此次发现“太岁”实物,而且是可生长的活物,这不仅是中国生物史上的重大发现,也打破了世界范围内的生物认知,具有跨时代的意义。

若“太岁”真的拥有“长生不老”的神奇效用,将颠覆整个世界的认知。总之,“太岁”的出现,一下子带出古老的传说,引发种种猜想。

值得一提的是,同年日本明仁天皇来中国访问时,特意提出要去看一看“太岁”,随即专车奔赴西安,舟车劳顿只为看一眼“太岁”。

中国“太岁”实物的发现,迈出了科学研究太岁的第一步。古籍中记载的神秘“太岁”,终于要见到庐山真面目,内部的真相如何呢?科学家们自此开始研究之路。

拨开迷雾,科学揭晓“太岁”真相

终于,在西安无数位科研人员共同努力下,有关“太岁”的真相浮出水面,获得了科学解释。

经研究,“太岁”样本非常复杂,其中三分之一为“大型黏菌复合体”,而剩余的三分之二却超出了当时的科学水平,尚无法解答

黏菌是一种介于动物和真菌之间的生物,它们以真菌、细菌为食,喜欢生长在温暖潮湿的环境中。黏菌的繁殖能力较强,在适宜的环境下可以快速生长,这与“太岁”自行生长的特性相吻合。

“太岁”剩余三分之二的未解之谜一直是科学家研究的重点方向,历时二十多年,终于在2010年找到了答案。不过,检测的结果却让人意想不到,甚至有学者表示“其自身存在违背自然规律”

2010年《不明物体“太岁”的初步研究》正式发表,科学家用先进的精密仪器设备检测发现,“太岁”中的“不明物质”为聚乙烯醇,占据总体积的70%左右。

换句话说,“太岁”中的三分之一为大型黏菌复合体,而剩下的三分之二为聚乙烯醇。

这一结论再次掀起生物科学界的热议,要知道聚乙烯醇并不是自然界的产物,它是现代社会中常见的化工原料,用于尼龙纤维、粘合剂等产品制造。

“太岁”作为一个自然产物,如何会形成聚乙烯醇?即便是后期进入,又怎么会形成如此多的分量?若是将其归因为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那么又是如何在不借助机器的干预下形成复杂的聚乙烯醇呢?甚至还有人认为,“太岁”所形成的时代是否也存在工业文明?种种疑问铺天盖地的袭来,关于“太岁”的研究仍在继续,需要时间给出答案。

当然,除了“太岁”可自行生长这个命题,“长生不老”的药效也让人非常关注。

在中国,贵重的药材都可以用来泡酒,以此进一步催发药性,比如冬虫夏草、灵芝等。太岁同样也有这样的说法,可用来泡水或泡酒。

不过,伴随着科学检测的公布,科学家发现“太岁”泡过的水检测后均显示重金属超标,长期饮用有害无益,更不会产生“长生”的效用。

不仅如此,伴随着“太岁”实物的发现,坊间也出现各种关于“太岁”的骗局,顶着“太岁”之名高价出售,从中赚取黑心钱。考虑到“太岁”的稀缺,市面上流传的“太岁”怎么会是真品,消费者要擦亮眼睛,以防上当受骗。

曾经出现在神话传说中的“太岁”,真的存活在世界上,这再次印证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拨开长生的面纱,“太岁”的真面目在科学仪器下逐渐显现,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还会揭晓更多的真相。

当然,在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研究“太岁”并不是渴望长生不老,而是希望从科学的角度揭开“太岁”的秘密,让更多人认识到“太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