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头痛(血管神经性头痛)的刺血疗法

 西里哈胡 2023-02-14 发布于陕西
图片
图片

头痛是指由于外感或内伤,致使脉络绌急或失养、清窍不利所引起的以病人自觉头部疼痛为主要症状的疾病。西医学认为头痛的发病机制复杂,涉及多种颅内病变、功能性或精神性疾病、全身性疾病等。在临床上引起头痛的原因众多,一般而言原发性头痛多为良性病变,继发性头痛则为器质性病变所致。

【病因病机】
中医学亦称头痛为“头风”。《素问.五脏生成》中提到“是以头痛巅疾,下虚上实,过在足少阴、巨阳,甚则入肾”,指出了脏腑经络之病可致头痛。故六淫之邪外袭,上犯巅顶,邪气留滞,阻抑清阳;或内伤诸疾,导致气血逆乱,阻遏经络,脑失所养,均可发生头痛。本节所论之头痛以内伤头痛为主,脑为髓之海,主要依赖肝肾精血溃养及脾胃运化水谷精微,输布气血上充于脑,故头痛与肝、脾、肾三脏密切相关。
西医学认为,血管神经性头痛的发病机制复杂,主要由于颅内外痛敏结构内的痛觉感受到刺激,产生异常的神经冲动传达到脑部所致。

【临床表现】
血管神经性头痛主要以发作性、区域性疼痛为主,患者自觉头部包括前额、额颢、顶蚊部出现左右辗转发作性疼痛,或呈全头痛,其疼痛性质多为跳痛、刺痛、胀痛、昏痛、悔痛,或头痛如裂等,患者可描述为搏动感、头重感、戴帽感或勒紧感等。本病常起病隐曙,逐渐加重或反复发作,每次发作可持续数分钟、数小时或数日,也有持续数周着。在临床上,头痛作为一种常见的症状可由多种疾病引发,应根据头痛发生的速度、疼痛的部位、发生及持续时间、疼痛的程度、疼痛的性质及伴随症状等对其加以鉴别。
对于头痛的诊疗,进行全面系统的病史询问及相应的辅助检查是十分必要的。头痛分为三大部分14类,包括原发性头痛、继发性头痛及颅神经、中枢性和原发性面痛及其他头痛。中医针灸对各类头痛皆有较为显著的疗效,但目前认为刺络疗法主要对血管神经性头痛作用显著。因此,各类感染性头痛、颅内高压或占位性头痛,暂不在叙述之列。

【治疗方法】
1.三棱针法
操作部位
①痛在额前(阳明头痛)
主穴:太阳、足三里
配穴:印堂、上星
若患者伴有心悸、胸闷的症状可选上肢曲泽穴处的肘正中静脉,三棱针浅刺放血。

图片


②痛在颞侧(少阳头痛)
穴位:太阳、阳陵泉
若女性患者偏头痛发作与经期有关,则可选用阴陵泉周围的表浅静脉,三棱针点刺放血。
③痛在枕后(太阳头痛)
主穴;太阳、委中
若患者在颈、肩、背部都伴有疼痛,可在一侧下肢委中穴附近寻找可见的迁曲的浅表 配穴:大椎  静脉,用三棱针挑刺放血。
④痛在巅顶(厥阴头痛)
主穴:太阳、大椎
配穴:太冲、百会
 ⑤全头痛
主穴:太阳
配穴:尺泽、委中 
若患者的头痛表现为在某一时间的规律性发作,可根据经脉在子午流注循行的时局,用该经的“合穴”点刺放血。
操作:将患侧上述腧穴或静脉消毒,用三棱针点刺出血,静脉以刺人血管伯不 t 穿为度,让血液顺针孔自然流出。隔日1次,3次为1个疗程。
建议出血量:点刺腧穴时,每次每穴5~6滴;点刺静脉时,每处每次5~10ml

图片


2刺络拔罐法
穴位:太阳、委中、尺泽
操作:将穴位消毒,用三棱针点刺出血,再将火罐拔扣在该处,留罐5~15分钟。隔日1次,3次为1个疗程。
建议出血量:每穴每次2~5ml。

【注意事项】
1刺络放血治疗头痛,首先必须明确疾病的诊断,方可施治。对于较为严重的颅内威染性头痛(如隐球菌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等)、蛛网膜下腔出血性头痛(或颅内动脉蝻破裂前的“警告性渗漏”)、颅内肿瘤占位性改变引起的头痛等,应建议其尽快进行相应专科治疗。
2.无论何种头痛,均可选用太阳穴周围可见的颞浅静脉刺血为主,不必拘泥于穴位的定位。
3.若有选用四肢远端的穴位,应遵循先刺下肢穴位,刺血后拔火罐,休息观察一会儿.再取上肢穴位,最后取头部穴位的原则。
4.头痛患者出血量的多少是决定疗效的关键因素之一,治疗时应本着实证宜多、虚证可少的原则,因人因病掌握出血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