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本就无有定论的概念,有形的指心脏,无形的常谓思维意识。今提及是思想认识、价值观。心量是衡量自我。常言人心难测,而自心亦是难量,“认识自己”能趋向自知者明,为了明要自量自心,必须自心自量,更要“常思己过”,勤于三省吾身。 心好比温度计,可测量一生的经历经验感知,量程越大感知范围越宽,刻度越细感知越丰富越精确,体温计永远感知不了100度的水温。人在岁月中感知会被动提升,也就是体温计,要感知100度,需自我主动提升,进行一次次突破和自我超越才有可能,所以自心难量。 现实的言行举止就是自我心量的表现,无论是自己有意无意,终归都是自己所作所为,都是自己的心情自己感受,而认知盲点就是衡量自己的天花板。 善心不纯贪心现。自己做过助人为乐的事,当时认为自己帮助了他,他应该感谢自己,这助人变成贪求索取;还作为同他人寒暄谈资,表现自己的“慈悲心、善良性”,就此善心被蒙昧。 心思所迷心疯狂。心思就像孙悟空的筋斗云瞬间十万八千里,如自己坐着,心思却飞到天南海北,甚至宇宙星空;心可“72变”而处变不惊,用“酸甜苦辣咸”五味和“七情六欲”交织,说变就变,似乎毫无征兆,实质长期在心中待机,一动就“狂野”。 人性偏离心无度。心有多大你的舞台就有多大,这是鼓励正向的话,可用在不同的取向其意秒变,“欲望有多大其心就更大”,用贪心仅表述心的状态,就此可窥心的可怕。历史中“皇位上父子、兄弟、亲友的血腥残杀”,人伦被戕害,人性割裂。心的残酷难用言语尽数,孔子注完春秋发出“知我者春秋、罪我者春秋”的千古感叹。虽说是帝王的事,但都是人心人性的真实。 心有知即有所感。刘备临死给阿斗遗训“莫因善小而不为,莫因恶小而为之”,人心隐微的杂念邪念,必会种下恶因,儒家讲慎独,古还有“举头三尺有神明”的警示,古今中外圣贤之志都齐指“劝善、向善、莫作恶”,人对天地要敬畏,人与万物要共存,人类社会要和谐,人与人之间要友好,大快人心的事莫过于“惩恶扬善”,个人心向也希望自己是“好人、善人”,至少不要是“恶人歹人”。 自心自制不可歇。人伦道德底线的构筑,是心量的给养之源,心有此源活水自不断,常念常思,长思长念。人生百年白驹过隙“忽然而已”,自省自强自制方有获得自我的可能性。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可以对过错用此勉励自我,但不可以此骄纵自心,因为圣贤所言皆是人可做可行的,并非是说教的理论。 梳理自我,树立自我,这是起点也是原点,多些知足少些贪求,多些感恩少些怨恨,多些微笑少些愁眉,多些安静少些忙乱,多些淡薄少些浓烈,多些善意少些邪念,多些温柔少些蛮横,多些认真少些浮躁,多些务实少些虚华,多些宽容少些苛求,多些正向少些负向,多些汗水少些泪水,多些行动少些心动……切莫堆言砌辞,要用言辞入心成行,让点滴之水终成穿石之功。 人生不易,因为难知更难行,人身难得也已得,所以不怕难,怕看不到——稀里糊涂一辈子,总在自己的意识中沉沦,怕看到做不到——自信被绑架,自我无超越。 自心自量,自省方可量,自勉方自强。 2019年2月19日星期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