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科学写作第一步,先和大脑套近乎

 老呼哈 2023-02-14 发布于福建

亲爱的朋友们,请勿惊慌——我们是你们的大脑。

之所以突然出现,是因为有些话我们实在是不吐不快。为了能顺畅地写出报告、总结、作文、推文,你们听了不少讲座,请教了不少专家,却一直没有来关心身边最关键的朋友,也就是我们。

事实上,所有的文字,都是写给人看的,归根到底,是写给人脑看的。我们的运转规律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篇文章算不算精彩、能不能传播。所以,如果你们想在写作上获得更实在、更科学的意见,那就请继续看下去吧。

图片

《写作脑科学:屠龙的高效写作指南》

01

可读性:万物舒适的第一要义——懒 

脑喜欢什么样的文字?当然是可读性强的文字。怎么样就叫可读性强?简单来说,就是读着舒服、不费劲。

身为人体的司令部,我们大脑可是昂贵且费能量的组织。像海鞘这样的初等生物,甚至会在安定下来之后消化吞吃自己的大脑和神经系统。费脑子的事费能量,费能量的事不讨喜。万物舒适的第一要务就是懒,这是进化的一种规律。

当然,阅读本身就是需要动脑子的,我们也没有懒到想要直接罢工的程度。但阅读不同的文字时,我们的疲劳程度是不一样的。事实上,我们拥有两套系统:一套 “自动巡航系统”,用来应对熟悉的场景,还有一套“烧脑系统”用来解决难题、学习技能、应对困境。很显然,后者需要的能量更多,用起来更累。

我们想轻松一点,多用系统I,少用系统II。所以,我们期待的是长短合适不拗口的句子,平和常见不生僻的用词。如果你们为了让文章显得有文采,一句话写一大长串,隔三差五就抖搂几个“高级词汇”,结果往往是你们写得费劲,我们看得头疼。

拜托啦!无论你们的文章要讲述多么新奇的内容、多么深刻的思想,都请首先注意可读性!我们要先把文章读进去,然后才能有进一步的体会。如果仅仅是看懂文字,都要耗费大量精力,内核再怎么了不起,我们也没空关心了。

02

代入感:召唤镜像神经元 

说完文字,再来说点内容。好的文章要有代入感,能够引起共鸣。我们常说,看完一个好故事,就像和主人公一起经历了一段冒险。这就是代入感的力量。

激活代入感的秘密,就在我们内部。有一种叫作镜像神经元的细胞,当它蹦跶起来的时候,我们会不由自主地跟随别人的动作,理解别人的情绪,体会别人的意图。所以,如果文字能够充分调动镜像神经元,我们就会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也会对文中的主人公共情。

问题是,很多人写起文章来,一点儿也不在意镜像神经元的感受。明明是一个重要的场景,一段难忘的经历,他们却干巴巴地一笔带过。

“这是一个大展会,很了不起。”“我很高兴,高兴极了。”——镜像神经元看了这些,只会说,“这就完了?也就够我抖个腿吧。”我们听了也不好多说什么。毕竟,镜像神经元这样讲究体验的家伙,需要的是有画面的、具体的、连接感觉的东西。

那是怎样的一个展会?会场人头攒动?参观的人四处张望,时时发出惊叹?你是怎么个高兴法?开心得跳了起来?还是说压抑着想要跳起来的兴奋,脸上不由自主地露出笑意?都写一写吧,就算最终要表达抽象的道理,也别忘了从实在的东西开始写。让镜像神经元动起来,让文章活泛起来。

03

意犹未尽:搞定多巴胺 

有些文章没有什么大毛病,但很少有人愿意读完,有的文章就算很长,也像有魔法一样吸引人,一看就停不下来。常有人把这当作写作的“玄学”,好像这是一件只能碰运气的事,但事实并不是这样的。

事实是,那些能让人意犹未尽的文章,搞定了我们内部的奖赏回路。这里的关键是多巴胺。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多巴胺是一种和恋爱有关的物质。这倒也没错。沉浸在爱情中的人,就算刚刚约会完毕,也想再和对象见一面,再腻在一起亲亲抱抱举高高。这是因为多巴胺在他们的脑子里说,“这感觉真好呀,真想再来一次呀!”

不过,多巴胺并不是传说中的“恋爱脑”。有趣的内容也能调动它们,前提是“趣味点”有着合适的排布方式。多巴胺喜欢的,是每过一小部分就能看到一个小高潮的内容。三五句一个笑点的脱口秀,几段一个反转的精彩故事,都能戳中多巴胺的心,让它忍不住念叨起来,“这感觉真好呀,真想再来一次呀!”

反之,如果你把所有有趣的部分放在末尾,或者掌握不好节奏,“爆点”之间的间隔时而很长,时而很短,多巴胺就会悄悄对我们说,“这东西不是很稳的样子,要不就看到这儿吧?”

所以啊,再仔细看一看文章中能让人开怀大笑或者恍然大悟的部分吧,给它们排好队形,因为这真的很重要。

04

上价值:GABA的特别认证

最后,我们来说点走心的。

说是走心,其实是走脑。我们大脑虽然有想偷懒、爱舒服的一面,但也有想成长、爱学习的一面。如若不然,人类也无法发展出文明,创造出现代的生活方式了。

我们内部有一种神经递质,叫GABA。在学习这样高级的大脑活动中,GABA的角色不可小觑。当我们经过努力,解出了难题、顿悟了道理时,GABA就会为我们送上一份特别认证。拿到这份认证,我们会有神清气爽、豁然开朗的感觉。

如果一篇文章能获得GABA的特别认证,那么它就不光是“好看”这么简单了,而是会给读者“受到启发”“很有意义”“特别通透”的感觉。你的文章仅仅是有趣的奇闻异事、有用的方法汇总,还是有更大的精神力量,让大家长久地记住,而且有分享的意愿?GABA的意见不可忽略。

由此可见,在文章的末尾来点升华、上点价值,是多么的重要。在阅读之旅即将结束的时候,端上凝练而扣题的金句,可以让我们顺理成章地获得GABA的肯定,拥有“学到了”的快感。

当你写完一整篇文章,觉得就要大功告成的时候,可千万别在画龙点睛的时候偷懒。想想看吧,GABA正等待着你最后的总结陈词呢!

 

写在最后

这么快就到最后啦,但我们还有很多话想说。

语言文字是文化的载体,无论科技如何进步,社会如何发展,写作都是重要的技能。所以我们看到,有故事的产品不愁卖,有故事的品牌懂人心,而那些下笔流畅、能够把报告、总结、推荐写得好看又有趣的人,他们的路也更容易越走越宽。

事实上,关于科学写作,上面的内容只是蜻蜓点水。和写作有关的科学原理还有很多,这些知识不仅能够规避文字工作的雷区,还能发展出更加具体的技巧,包括但不限于如何快速成稿、如何搭建故事、如何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语言文字从来都不仅仅关乎文艺,人们在阅读中体会的那些说不清的感觉,背后大多有着确定的科学规律。我们期待你们来了解这些规律,以全新的方式探索文字,找到一条逻辑清晰、明确有效的写作之路。这条路的指南,就在这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