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写在母校70周年校庆之际》

 斐言乱语 2023-02-14 发布于湖北

《写在母校70周年校庆之际》

       

        2022109日是母校南昌航空大学建校70周年的日子,由于各种原因,校庆的日子改为1119日。本来铆足了劲要远赴南昌参加校庆活动,但无奈由于疫情原因,校址所在地政府对外省校友隔离三天,实行三天三检政策,才能在南昌市内活动。成功的人有钱有闲,没有成功的人为了钱忙忙碌碌,俗事缠身的我最终选择放弃奔赴南昌。

    我是1996年考取母校南昌航空大学的,怀抱着“航空报国”的理想来到了距离故乡千里之外的南昌,选择了自己还算喜欢的专业环境工程专业。在户籍管理异常严格的当时,对于一名乡下孩子来说,考学是极少的几条改变命运的途径之一。考取大学意味着农村户口可以迁移到城里,变成城里人,当然还意味着有了“干部”身份。所谓的干部身份,我只是在后来户口再次迁移的时候填写了一份“干部调动表”,此后我还真不知道这个干部身份对我的人生有过影响。我入学的前一年,大学生就业实行“并轨”制,我没有研究会“并轨”两个字的意义,但对我实实在在的影响是,上学要交学费,毕业了不包分配。毕业时,我们那届的毕业生被推向社会,自找(谋)职业,在此大背景下,我毕业后进入一家轻工系统行业。

在那个年代,考上大学就意味着国家包办一切,包分配,端上铁饭碗,但在我入学的那个年代的毕业生,毕业了有了一纸毕业证书,一个城市户口,一个不值钱的干部身份,还花了家里不少的学费,就被推向了社会。不过现在看来,不包分配,实际上是换来了一个自由身,意味着有了更多的选择。我们所学的环境工程专业,设置的初衷是为了处理飞机制造产生的电镀废水,在航空企业属于附属专业,在企业中的发展空间有限,如果真进了航空企业,除了安稳就是安稳,人生中的变化也实属有限。

    四年的大学生活,并没有让我从一个乡下人变成一个城里人,依然是一个乡巴佬。都说年轻好,但现在想想年轻真没多少好处,没有钱,没有资源,甚至还偏执和无知。在那个年代,内陆的城市大多都不整洁,也不漂亮,城里人的优越感是的他们充斥着排外思想,特别是对乡下人。对于没有见过世面的我,也心里在想,一个小小的“南昌”有什么了不起,最终年少轻狂的同学都向往着更大的城市,更宽广的世界,最终选择留在省城的同班同学几乎没有。那时的母校,超过10层的现代化大楼只有一座,从外表看,也难以称呼为现代化的大学,留校对于当年的毕业生似乎也没有什么吸引力。理想是丰满的,现实是残酷的,年少轻狂,不可一世的青年人被现实蹂躏一番后,才知道在城市安身立命有多么的艰难。此后有不少的同学过上了半年工作,半年复习的日子,目的是为了考取研究生,换取进入一家好单位的准入证。

    在校读书的时候,不少的同学羡慕别的大学好,但毕业多年后再回想,别的大学好,毕竟是别人家的大学,跟我们又有什么关系。不管是因为考分不高,或者是志愿填报得不好,运气不佳,最终我们跟别人家的大学无缘。况且,你也只能选择一所大学去学习,甚至不是选择,而是被选择,自己的大学好不好,跟自己的关系也不大,你无法使得这所大学变得更好,因为你只是一个过客,大学只是你挥洒或者只是挥霍了几年青春时光的地方。你对于母校,只是万千学子中的一员,相对于组织,你只是一个渺小的存在,当我们明白了这个道理,想到珍惜时光的时候,我们已经离开母校多年,甚至也不再年轻。

    毕业后的多年,大多数的学生只限于和同班的同学联系,很少有人再返回母校,原因无非是现在还不成功,回去了也没有多大意思。与母校缘分的链接,是2016年底,在校友总会成立(民政注册)大会的时候我回到了母校,那时我算不上成功,当然现在也不成功,但我却回到了母校。随后的几年,我借到南昌出差的机会,数次回到了母校,给学院的学弟学妹们做了几场分享,断断续续的跟曾经教过我们课程的老师保持联系,也见到了校领导和院系的领导,但依然没有能力为母校做点贡献。六年间,母校倒是给予了我很多,校友活动中我认识了不少成功的校友,给我树立了做事做人的标杆,我从他们身上学到了很多。因为母校,我认识了更多的散布在全国各地的校友,疲惫的旅途有校友陪伴,三五好友,小酌怡情,使得我在陌生的城市不再孤寂。数次院校领导的讲话,更是给我不少的启发。记得一次,某位校领导说,我们工科院校的毕业生,实干精神可嘉,但是谋划谋事能力欠缺,我们的校友干总经理的多,但是干董事长的少,创业做企业家的比兄弟院校也少。当时我想,我正在创业,到底做事更重要,还是谋事更重要,中小企业的老板,身份中总经理的成分多,还是董事长的成分更多,答案无疑是后者。于是,我慢慢的卸下了我身上干事的成分,主动去配备谋事的成分,从2017年开始,我选择弃“工”从文,淡化自己理工男的气息,放弃所谓的专家的身份。六年来,不少的朋友总以为我是文科出身,看来我的转型还算成功。身份转型的过程中,我不再紧紧的盯着技术,盯着专业,随着交往朋友的类型多了,我的眼界开阔了,企业也逐步在发展壮大。

    毕业22年了,我依然无法给予母校太多的回馈,横向研究的课题给不了,也没有办法设立奖学金资助像我一样曾经贫寒的学生,也没有能力给校友做一场报告,但母校却给予了我很多。庆幸的是,我现在依然还算年轻,还依然在努力着,希望在有生之年,能够给母校做出力所能及的贡献。

    身不在昌,心牵挂之,人不在校,遥寄祝福,祝母校南昌航空大学70周年华诞生日快乐,祝母校发展驶入新的航道。


       感谢您的耐心阅读,顺手点赞让我知道您在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