契丹是一个古族名,读过金庸小说的朋友对这个词应该不陌生。 契丹人最早见于中国正史记载,是在南北朝的时候。 一次,契丹人南下进犯,结果惹恼了北齐皇帝,被大军讨伐,险些遭灭族。于是契丹人学乖了,开始依附强权,适度“斗争”,一直持续到唐朝灭亡。 自古以来,北方少数民族想要入主中原,首先得进行内部的自我整合。在契丹民族里,完成这一历史任务的人,已经是五代十国时期的耶律阿保机了。 阿保机的祖父劝课农桑,让契丹富起来;阿保机的父亲传授冶铁,让契丹强起来。经过两代人的准备、三代人的努力,契丹终于发展成了一个足以问鼎中原的塞北强族。 阿保机平定诸弟之乱、掌握部落大权之后,正打算要举办三年一次的可汗推选典礼,走个形式。 这时,契丹国师韩延徽跑过来跟阿保机说:“中原的天子没听说过有推选的,谁打下江山谁就是终生的皇帝,自己一死,皇位就传给儿子、孙子、曾孙,垂于无穷。” 韩延徽看出了阿保机不想把大位让予别家、但却又疲于形式的心理。因为只要头衔是可汗,心里就老存在着一个到点改选的意识在里面。 这可怎么办呢?答案是:称帝。 于是,公元916年,阿保机在草原上建国称帝,定国号为大契丹,几经变化后又改成了辽。阿保机带头改汉名,他自己叫耶律亿、太子耶律图欲改名叫耶律倍,其制霸中原的野心可见一斑。 此时正逢五代十国,北方群雄并起,天下大乱。 趁着中原纷争,阿保机的儿子耶律德光扶持石敬瑭,为“儿皇帝”,但是也割走了幽云十六州,从此中原地区失去了抵御游牧民族南下的屏障。 到了太宗赵光义继位后,宋人又兴师北伐,想收回幽州,结果被契丹打得落花流水。从此,辽国时不时地向南扩张,侵犯宋境。 直到宋真宗赵德昌御驾亲征,宋朝才挡住了辽国萧太后的进攻。 从雍熙北伐到澶州之战,双方有来有回,打了20年,最终在澶渊郡这个地方缔结盟约,获得相对长久的和平,并与同时期的西夏政权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 辽国终其一朝,都未能消灭北宋以入主中原,但这并不影响辽国效法汉制。 契丹人建立的辽国享国210年、历经九位皇帝。这说明他们国运长久,政局还很稳定。这是因为在“学与不学”的问题上,辽国统治者实行了“一朝两制”:以国制待契丹,以汉制待汉人。 那么,强盛一时的辽国是怎么灭亡的呢?现在的五十六个民族里面,又有哪个民族又跟契丹人最为接近呢? 辽国第八位皇帝道宗帝是位昏君,他把持朝政四十多年,把整个国家搞得摇摇欲坠,其继位者天祚帝耶律延禧也是一位昏君。 宋徽宗沉迷书法字画,耶律延禧喜好到处狩猎,宋辽都疏于国政,结果让白山黑水之间的女真人崛起了。 女真跟契丹是世仇,女真骑兵所到之处皆为废墟。在完颜阿骨打的带领下,女真几千骑兵暴打契丹,最终在1125年灭掉了辽国。 辽被灭国之后,原先驻守北京的契丹贵族耶律大石跑到西域建立了西辽。西辽帝国在绝境中激发了斗志,在卡特万之战中击败塞尔柱伊斯兰帝国,名震四方。 此后,中亚和西亚人对西辽的恐惧随着文明的交流而传入西方,一度让“契丹”成为欧亚民族对中国的第一印象。 欧洲人触事生情,联想起了当年“上帝之鞭”阿提拉鞭打罗马帝国的阴影。而留在北方的契丹,也都归顺了女真。女真作为统治民族,将契丹人编入猛安(千户)和谋客(百户)之中。为防范契丹复国,还不许他们拥有旧姓。 金世宗在位时,又将契丹分散出去,与其他民族混居。 直到蒙古崛起之后,成吉思汗开始讨伐女真金国,契丹揭竿而起,建立了短暂的后辽与东辽政权,或直接归降于蒙古。 契丹人将蒙古人视为解救者,并追随他们南征北战。所以,历经金、元两朝的统治,契丹人被分散到全国各地,有的融入了汉族、有的融入蒙古族,在满族当中也有契丹人身影。 至此,契丹民族难道就这样被其他民族同化了吗?非也。 一些学者通过古尸上的DNA对比,发现契丹人与今天东北达斡尔人的父系单倍群高度类聚。 其实,早在清朝的时候,就有人认为达斡尔人是契丹后裔了,因为他们的语言文化、风俗习惯都跟契丹人高度一致。因此,契丹民族除了被同化之外,还有一部分在辽国金国相继灭亡之后回到了东北,并世代繁衍了下去。 考虑到朝廷对契丹仍有戒备之心,所以他们就以自己的部落名——“达斡尔”自居。 值得一提的是,在03版《天龙八部》当中,耶律洪基的扮演者鄂布斯·勇林就是达斡尔族人。 参考资料: 《辽史》 《《北史》述录契丹族史料及其体现的民族发展迹象》,曹萌、王秋秋 图片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