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每天老照片】-2万-1767-清末老照片,一家之主推碾磨面故作悠闲,和尚慈眉善目一脸富态

 泊木沐 2023-02-14 发布于辽宁

大清是距离我们最近的一个封建王朝,留存到现在的不止有文字,还有那些泛黄的老照片。每每看到那些真实的场景总让人心生感慨,其人其物都已随风逝去。在零散中看个大概,在饭茶之余细品,往事如烟,都定格在历史的本原中!

清朝人过春节的喜庆样,人人都穿上了新衣服,大人孩子对着镜头欣喜之情跃然于脸上。所谓“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自古至今,人们都对于春节充满着期盼。盼着穿新衣,馋着吃零食,喜气洋洋。可在慈禧统治的半个世纪,清朝的国运已经是日落黄花。百姓光景一年不如一年,大户人家可以张灯结彩,对于很多百姓,年关都是将就着过。

一处简陋的监狱场景,几个犯人面色黝黑,戴着枷锁蹲在地上,脸上都透着悲苦无助的神情。有犯人连一双鞋子都穿不起,赤脚而坐。清朝的酷刑杂七杂八,而枷刑虽然不在五刑之内,可也是伤害性不大,侮辱性极强。从木枷大小,重量就可以看出罪行的轻重。

清末百姓的真实写照,光着脚丫的母子,母亲正在做针线活,儿子倚着门框注视。当摄影师的镜头对准他们的时候,二人在照片上留下的却是一个侧面。这和上面第一场照片有了一个鲜明的对比。

穿盛装的华衣女子,侧卧外躺椅上,浓妆艳抹,眉目如画。她盘着二郎腿颇具风情,一双三寸金莲格外的精致。在清朝,汉家女子都要缠足的,至于影视剧里的大脚板只有旗人女子才是。

正在练习书法的男子,面对镜头,眼神犀利。他写字的姿势也不对,盘着二郎腿很有个性。尤其是他的辫子,油光蹭亮,已经到了地上。辫子是清朝人的一个标识。

一位推磨的男子,这很少见到。在封建社会,男子都是一家之主,地位尊崇,家务活都是婆娘干。很少见到躬力亲为推碾磨面的,他故作悠闲,怕是被同僚看到讥笑一番。

清末巨人照,一旁的老妪也就一米多,巨人身高肯定过两米了。正是他的身高,让他有了一个稳定的工作,“云南布政使亲兵”,这站在府衙门口,太有气势了。

大清末年的长城,一片荒凉,连个人影都见不到。一部分城墙已经坍塌,也没有得到修缮。长城一直是北方的一道屏障,可自清军入关后,它的作用在统治者的眼里也就没那么重要了。除了重要的关隘,都没有兵丁驻守,更不用说拿出银子修复。

慈眉善目的和尚,耳大面方,一脸富态。他手里有拂尘,白白净净,一看就知道寺院里香火不错,生活水平不低。在封建王朝中,统治者对于佛教非常重视,对于寺院也是加倍扶持。

大户人家女眷的合影,正妻正襟危坐,小妾在身后站着,尽管年轻貌美,可身份却是天壤之别。

清末时候的新式学堂,聘用洋人教学。学生们拖着一条大辫子听课,新旧交替的一个时代缩影。清末,八股取士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绊脚石。八国联军侵华后,清廷进行了新政,新式学堂可是大量出现。这些辫子生接受新学改变了自己的人生,家族的命运,更成了中国之后的希望。

大清官员屈辱的一幕,定格在历史的长河中。1902年英国国王爱德华七世加冕,远在万里之外的威海官员闻之,带着“万国咸喜”牌匾给洋人送去,对着锦旗就是三跪九叩。官员的背影让今天的我们如鲠在喉,不知道乾隆看到又会作何感想?试问这又是谁家的祖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