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乾陵

 lsqsyzy 2023-02-14 发布于河北
    “乾”,在《易经》是“天”的意思。唐高宗自称“天皇”,葬于长安西北方位,是八卦中的“乾”位。乾陵的名字由此而来。
      高宗死于弘道元年(683)。次年葬此陵。武则天卒于则神龙元年(705)。次年,以皇后身份与高宗合葬。

     乾陵的一对华表位于东西阙楼之间,它挺立于司马道的起端,庄严肃穆。华表高8米、直径1.22米,方形柱座,八菱形柱身,底座雕有莲瓣,顶座上刻着一颗晶莹剔透的水珠,寓意天降甘霖,风调雨顺。

司马道


      鸵鸟自汉代作为珍禽由波斯进贡而来,自乾陵始,诸帝陵设置石鸵鸟,乾陵现存一对,为镂空石雕。

       仗马通常由于帝王朝会、祀典、出巡等,乾陵仗马及控马人共列置五对,有“石马开道”只说。

拄剑人神像

     又称翁仲或直阁将军,秦始皇曾遣阮翁仲镇守临洮,以御匈奴,后铸其铜像置咸阳宫门外,后人就称铜人,石人为翁仲。多指陵墓两侧神道的文武官员神像。乾陵共置10对,圆雕恭立,威严肃穆。

     乾陵以山为陵,孤耸四绝,梁山平日里松涛卷波,黛草铺锦,天将雨时,云缠雾绕。远远望去,犹如给乾陵戴上一顶绵软的帽。“乾陵带帽”系乾陵八景之一。

       石人后面的背景为三出厥楼。厥楼为礼仪性建筑,一般建于墩台之上,故得名。厥楼分门厥和角厥,等级最高者为三出厥,乾陵内城四门外各置门厥一对,内城四角置角厥。
      不过,现存的内城已是环陵公路,偶有遗迹。外城更不知在哪里了。

神道右侧厥楼前即“无字碑”了


     无字碑是用一块完整的巨石雕凿而成,高7.53米,宽2.1米,厚1.49米,重量达98.9吨。碑额未题碑名,只有碑首雕刻了八条螭龙,巧妙地缠绕在一起,静中寓动,生气勃勃。
      碑的两侧有“升龙图”,各有一条线刻的巨龙,龙腾若翔,栩栩如生。
      文献上说碑座阳面还有线刻的狮马图,我仔细看了半天,也没看出端倪,回来也没有找到相应的网络图片。

顶部


侧面的线刻升龙图


      这块无字碑为什么无字,千年来引起无数的猜测和争议,至今仍无定论。但起码有一点共识,即此碑确系武则天早在高宗下葬时(684年),自己给自己所立,那时候她只是摄政,并未称帝,也还没有后来的“文治武功”。
      以武则天一路走来的性格,大概也许可能是想和她写的“述圣碑”所记一样,百年之后也如是镌刻于此。
      愚以为“千秋功罪,留于后人评说”有些“溢美”,只不过由于后来的物是人非,她和中宗李显,都没有合适的词汇来表达,更不便撤碑了。

     述圣纪碑
      述圣纪碑是武则天亲撰、其子中宗李显书丹,为唐高宗歌功颂德的一通功德碑,立于司马道西侧厥楼前,与无字碑东西相对。
     此碑算顶、身、座共七节,表示日、月、金、木、水、火、土,寓意李治的文治武功,故又称“七节碑”。碑高7.53米,每边宽1.86米,重约89.6吨。顶部为庑殿式,屋檐四角雕刻一力士石像,七节各部分用榫卯相接。
    作为乾陵地面的主要大型石雕,从无字碑与述圣纪碑相互对应来看,很可能两碑是同时树起的。

述圣碑文字大多已模糊不清


    “石狮守灵”是乾陵八景之一,首开帝王之陵踞狮之先河。据载,乾陵“周八十里”原有城垣两重,内城置四门,有献殿,偏房,回廊,厥楼和朝臣祠堂,下宫等建筑群多处。尽管昔日乾陵的绣闼雕甍早已坍圮 ,但这些不分雌雄(按传统,雌狮脚下是幼狮,雄狮脚下是绣球),形态各异,绝不雷同的千年石狮,仍见证着当年乾陵的规模和庄严。

六十一蕃臣石像

     又称王宾像,是高宗和武皇时期,臣服于唐朝的周边部族和国家首领形象,初立时背部镌刻有国名,族别,官职姓名等,现在别说这些,连头也没了,可惜。
导游牌有记:
     蕃汉疆域本一盘,大唐安西有于阗
     宾王身随二帝在,千年拱手不思还

     朱雀门(即前述厥楼)内正中是清乾隆陕西巡抚毕沅所立,查百度,毕沅是清代著名的史学家,不仅著述颇丰,而且为保护古文物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他立类似的碑有70块之多,甚至有“毕沅碑”之誉。
     这块毕沅碑很有意思。明知乾陵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座两位帝王合葬墓。那么,毕沅为什么只提“唐高宗”,不提“武则天”呢?
     严谨地说,武则天埋入乾陵时,已经自除帝王封号,以皇后的身份下葬。又或者,也许这位宿儒老顽固,不愿承认这位“女”皇帝。
     因此,立“唐高宗乾陵”!

       乾陵被盗过吗?
       梁山周边有太子、公主、近臣的十七座陪葬墓,章怀太子墓被盗过;永泰公主墓被盗过;懿德太子墓也被盗过,.....,几乎所有墓无一幸免,因为这些墓葬都是平原封土。
       以为千秋,唐太宗李世民选择“因山为陵”,即在山体上挖洞下葬,“墓是一座山,山是一座墓”,整座山就是一个天然封土。乾陵就是这个办法。
      唐朝末黄巢之乱,曾动用大军盗掘乾陵,那时没什么探测仪,石头山上用洛阳铲之类的东西是探不到墓道口的。于是虽然挖出一条40多米深的大沟,也终无所获,据称至今在梁山主峰西侧仍有一条深沟被称为“黄巢沟”。
    五代时,后梁崇州节度使温韬组织军队发掘乾陵未果,也是因为没有找到墓道口。
    国民军阀孙连仲率部下驻扎乾陵时,用真枪真炮演习的办法掩护,试图打开乾陵。士兵们用炸药炸了许多处地方,也是白忙一场。
     军队都不行,小小的盗墓贼自不会得逞。
     1958年,当地几个农民放炮炸石,无意间炸出了端倪,考古队对其进行了简单的发掘后,确认墓道并判断乾陵未被盗过。据说郭沫若曾上书国家要求发掘,限于文物保护的技术不过关,总理下令,帝陵一概不许发掘。于是墓道被重新封闭。
     阿弥陀佛!
     当然,墓道口的位置是不会立标志的。游人更不知道。

婆娑林荫之下,留有许多文人墨客悼思的刻石


登顶之路


      峰如美人醉晚晴,倩躯仰面卧翠屏。
      自从梁山埋武媚,感向天下夸娉婷。

      梁山主峰高耸,南二峰东西对峙,浑圆似乳,如美人仰卧,曼妙多姿。乾陵独特的山型和墓主人天人合一,相得益彰。乾陵八景,此为一也。

梁山之巅


网络图片: 三十年前的乾陵
     看乾陵,实则重武则天,那就抄一段“特等奖”范文以结拙作:
“裙钗称帝,史见武曌一人;峨眉安邦,千秋无与伦比。政启开元,治宏贞观,纤手可熙国祚;挥师安西,剑指契丹,脂粉亦定雄谟。旷世英才,偏向科举取仕;无二女主,敢向戎边屯田......”
the end
2023.2.13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