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觉得面瘫是大事,为什么呢? 首先,关乎“脸面”问题; 其次,可能和“中风”——脑梗脑出血相关; 第三,西医除了检查手段先进、激素、抗病毒、消炎营养神经之类的,好像没有什么太好办法。(这些已经很好了)万一治不好怎么办—— 
(图片来源于百度)
也有人觉得面瘫嘛,没事的,因为: 
(图片来源于百度) 不是的,常见的周围性面瘫(尤其是最多见的Bell面瘫)的确不算严重的病,有部分可以自愈,有部分似乎贴膏药好了——更多的是好不了反倒难治了,最主要是中医对面瘫的诊治,绝了!中医针对面瘫,那时候,中医古籍以“口僻”“口㖞”“口喎”“口眼歪斜”“口眼㖞斜”“口眼㖞僻”记载了面瘫的诊治经验。除了流传几千年的“牵正散”就是针灸了,针灸真的能治疗面瘫?!几千年的事了,我就不掰扯了。 
我给咱理理建国以后,改革开放以前我国著名医家针灸治疗面瘫的优秀经验: 河南中医药大学 邵明经“沿皮透刺,祛风通络”; 南京中医药大学 尚少卿“排针透刺,远近结合”; 浙江省中医药研究所 楼百层 “补法轻刺,疏通面部经气”; 北京中医药大学 于书庄“辨别寒热,温清各异”; 北京中医药大学 于汇川“使用牵正方,通条气血阴阳”; 安徽中医药大学附属针灸医院 喻喜春“刺络放血,调和气血”; 中国中医研究院针灸研究所 郭效宗“针刺效点,补虚泻实”; 四川省内江市中医院 张瑞文“患侧毛刺,检测平补平泻”; 甘肃新医药学院研究所 甘祖贻“连续闪罐,活血通络”; 甘肃中医药大学 杨廉德“针灸配合,据症选穴”;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 杨永璇“地仓透颊车,随证选穴”;河南张仲景国医大学 李世珍“重视辨证,讲究手法”; 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黄荣活“交经缪刺,从阴引阳”; 江苏省人民医院 陈巩荪“针刺耳穴,配合艾灸”; 空军沈阳医院 徐笨人、葛书翰“针刺受累肌群,选取相应穴位”;陕西省中医药研究院 陈克勤“及时治疗,恰当配穴”; 济南市中医医院 张子菡“辨证取穴,重在手法”; 天津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 廉玉麟“一穴三针,透刺患侧”;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中医院 张玉璞“无论疾缓,六穴同治”; 中国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 叶成鹄“苇管器灸,老幼皆可”; 济南市中心医院 李历城“祛风牵正,综合调护”; 浙江杭州中医针灸医院 罗诗荣“顽固难治症,施用雷火灸”; 湖北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康世英“审证求因,辨证施针”; 成都中医药大学 杨介宾“疏风通络,调和气血”; 北京中医药大学 何树槐“辨证治疗面瘫”;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 杨甲三、杨天德“分期辨证,加减配穴”; 北京皇后康复医院 唐祥辉“活血通络,扶正祛邪”; 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纪清山“疏散风邪,通经活络”——
以上排名不分先后,您就百度一下,以上各医疗机构,各位前辈大名,谁不是响当当的名医大师???如果个别前辈信息百度上搜不到,那他们的学生一定也是如今响当当的名医!!!  以上老前辈的取穴大多是局部取穴为主,结合辨证:患侧地仓透颊车,迎香、四白、承浆、人中、攒竹——如邵明经:颊车、地仓、合谷、下关;尚少卿:承泣、四白、迎香、内庭;阳白、攒竹、颧髎、翳风、风池、外关、足临泣;于汇川:水沟、承浆、地仓、颊车、颧髎、阳白、大迎、合谷、足三里;张瑞文:地仓、颊车、四白、耳门、瞳子髎、人中、合谷、三里/地仓、颊车、承浆、阳白、翳风、丝竹空、合谷、阳陵泉;杨永堂:地仓、颊车、阳白、四白、合谷、风池——这与古代人的取穴差不了太多,看古针灸治疗面瘫的穴位大数据。 如今,也有皮部、经部、肌肉辨证的,如额肌瘫阳白头鱼跃;眼轮匝肌瘫太阳透率谷;颊肌瘫四白透承泣;口轮匝肌瘫地仓透颊车。(背景色即是下图针刺)小赵大夫在临床中,对口部提唇降唇研究较多,老年患者肌少症和面部脂肪多且皮褶较多的采用局部取穴,电针效果稍佳。

江山代有人才出,一代新针换旧针。如今对疾病的认识越来越明确,针灸器具改善了,后人站在前(巨)人的肩膀上步子越发坚定——针灸治疗面瘫,绝对能行! 不仅是中医人,以循证脑血管病诊疗与康复为主要研究方向的中国循证医学中心数据库负责人,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神经内科何俐副教授针灸治疗 Bell’s 面瘫疗效的系统评价,针灸治疗 Bell’s 面瘫有较好的效果。以下配穴可以给国外从事针刺治疗研究的朋友借鉴: 丝竹空(SJ 23)透太阳(EX-HN 5); 阳白(BL 14)透鱼腰 (EX-HN 4); 四白(ST2)透地仓(ST4); 下关(ST7)透颊车(ST6); 迎香(LI 20)透睛明(BL 1); 地仓(ST4)透颊车(ST6); 人中(DU , GV 36)透地仓(ST4); 迎风(SJ 17)透颊车(ST6); 进针角度为 45°,留针时间为20 min。进针时和拔针时给以强刺激 。 Chinese J Evidence-Based Medicine, 2005 , Vol.5(2)

Bell's 面瘫也称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是一种急性发病的单侧周围性(下级运动神经元性)面神经瘫痪。它是最常见的影响面神经的疾病, 造成一侧面部肌肉瘫痪。这种瘫痪使面部发生扭曲,不对称,并影响到部分功能,如闭眼和咀嚼。
关于面瘫的针刺治疗,小赵大夫在传统教材与前辈的经验基础上,导师牛文民教授(神经解剖学硕士,针灸学博士)10多年前叮嘱我们:早期(急性期发病第一周)取穴少、刺激量下不带电不烤电,配合营养神经以及激素药物,眼药水;中期(发病后第二周)可适当增加穴位及刺激量,烤电,激素逐渐减量至停药;恢复期必须配合主动表情肌训练,不闪罐,可行手法但是不一定选择电针,尤其对于伴随面肌痉挛的患者。

此外,口腔护理,眼科护理少不了。嚼口香糖没太大作用,因为咀嚼肌属于三叉神经,表情肌是面神经支配,做鬼脸很有效。所以,事无巨细,视患如亲,学无止境。不过,只要眼睑开始闭合,面瘫恢复便有很快进展,常年针灸治面瘫,有感觉  规范的诊疗一定会运用现代医学技术明确诊断,规范应用药物(含西药及激素药,不含膏药)。此外,一定要运用针灸治疗面瘫,因为中医药文化几千年的传承及发展过程中,无数代中医人(如今不仅是中医人)的挖掘整理证明——针灸治疗面瘫绝对有效,绝对是中医人的加分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