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2年度内蒙古考古工作成果交流会

 新用户5761CeW4 2023-02-14 发布于辽宁

图片

27日至8日,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院办2022年度内蒙古考古工作成果交流会在呼和浩特顺利举行。

     考古工作成果交流会是我院每年举行的一项传统学术性的交流会,各项目汇报人就过去一年的田野考古工作进行汇报交流,是业务人员相互学习、提升业务能力的重要平台。本次交流会共遴选了二十余项报告,内容涉及考古调查、勘探发掘以及相关科研收获等。在交流会伊始,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孙金松致开幕词。孙金松指出,本次交流会以业务人员的学术交流为主,有利于解决业务人员“做早段的不知道晚段、做西部考古的不知道东部情况”的问题,希望与会人员带着思考进行交流,加强发掘成果的转化,明晰考古工作的政治作用和社会价值,成为综合性的人才。

一、 鄂尔多斯乌审旗萨拉乌苏遗址

发掘

图片

汇报人陈福友就萨拉乌苏遗址的整体概况进行了简要概述,他指出,2022年正值萨拉乌苏遗址发掘的100周年。百年以来,对萨拉乌苏遗址的发掘加深了我们对河套地区旧石器时代先民的整体认识。作为“最早的河套人”,萨拉乌苏遗址的地层测年约在5万年左右,是重要的旧石器时代晚期遗址。而2022年度的发掘进一步丰富了对遗址内环境、动物活动、人类活动等方面的认识,未来将加强对萨拉乌苏遗址考古成果的转化,深入探索萨拉乌苏遗址的生存生活状态。

汇报人: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陈福友

二、锡林郭勒盟金斯太洞穴遗址考古

发掘

图片

锡林郭勒盟金斯太洞穴遗址是典型的旧石器时代遗址,汇报人李峰以2022年度对金斯太遗址的发掘为例,阐述了在发掘过程中应用的新方法、新技术。他指出本年度发掘是对旧石器时代新发掘方法的实践。发掘过程中进一步提高了对金斯太遗址的整体认识,有利于探索金斯太遗址整体时代序列的演进,未来将继续着眼于对遗址内新石器时代遗址的考证和遗址内商代遗址性质的观察。

汇报人: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 李峰

三、赤峰市巴林左旗辽上京皇城南部

建筑基址考古发掘

图片

汇报人汪盈就辽上京遗址的发掘进行了概述,本年度主要对辽上京皇城南部建筑基址进行了相关考古发掘,该基址是目前辽上京建筑群中地表保存最好的建筑基址。本年度考古发掘丰富了对辽上京城址时代沿革的认识,增进了对辽金时期建筑基址性质结构和营造做法的认识。从建筑规模和出土物来看,此建筑基址自辽开始就是辽上京都城内显赫的皇家建置。下一步将继续就该建筑基址进行时代上和性质上的判定,并开展多学科合作,组织城市考古培训班和田野考古培训工作。与会者就遗址公园展示年代层位问题、建筑基址性质的判定问题进行了相关讨论和咨询。
汇报人: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汪盈

四、赤峰市宁城县老哈河流域考古

图片

2022年度老哈河上游宁城地区考古调查地域范围达488平方公里,调查成果丰硕。汇报人郭勇谈到,本次调查方法为分组调查,以小组为单位,调查范围划分为若干个区域,小组内每个队员按照地形进行分散调查以便记录遗址。以一般性采集和遗址区剖面采集为主要采集方法。并针对采集物特征进行分类统计。调查共发现遗址60余处,其中发现红山文化遗址6处,先秦至辽金遗址54处,新发现红山文化遗址5处,其它时期遗址新发现45处,同时并复核了“三普”遗址地点9处。老哈河流域在以往的调查中并没有发现有红山文化遗址,此次的调查增进了对老哈河流域的考古认识,意义比较重大。
汇报人:郭勇

五、柳河上游—库伦南部地区先秦遗

址调查概况

图片

2022年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院对柳河上游—库伦南部地区进行了主动性考古调查。汇报人格日乐图提到,通过本次调查,共发现遗址100余处,其中94处为新发现遗址。从时代上看,有兴隆洼文化遗址4处、红山文化遗址5处、夏家店下层文化遗址99处。由此可见夏家店下层文化遗址的分布之密集,在柳河上游地区尚属首次,较新石器时代兴隆洼、红山文化有质的飞跃。在以往老哈河、大小凌河周围地区发现的夏家店下层文化遗址中,其外围多建有石质城墙,而本次调查虽未发现城墙,却发现了大量具有防御性质的环壕遗存,且在遗址内发现有山东岳石文化遗存性质的出土遗物。
考古研究室副主任胡春柏对本次调查汇报进行了补充,她提到虽然因为疫情等客观原因,去年的发掘调查并没有完成既定目标,但也有了一个很好的开始,本次调查发现的遗址数量较之前调查翻了几倍,极大的弥补了对库伦地区先秦时期文化的认识。未来将进一步对调查结果进行深入研究,完成资料整理等工作。与会人员就此次调查展开了讨论,基建考古科主任宋国栋、文物保护科主任岳够明认为此次区系调查非常有借鉴意义,是判断一个地区文化性质的重要手段,此次调查的丰富新发现也从侧面说明自治区内总体的考古调查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院副院长张红星、盖志勇就调查地点和性质提出了建议,他们认为此次调查对构建西辽河基本文化序列框架有比较重大的意义,建议继续开展相关调查,看看遗址的分布是否可以找出一定的分布规律。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孙金松也对此次调查给予了肯定,孙金松认为主动性项目第一年往往是比较困难的,而此次考古中国红山项目迈出的第一步比较扎实,开了一个好头。就此次考古调查来讲,宁城区域、西拉木伦河等区域是红山文化较为密集的分布点,通过调查来探讨红山文化聚落分布的问题、通过遗址来看红山文化的社会关系从而探讨整个社会和整体聚落形态,这种方法是值得肯定的。关于遗址内出土的岳石文化性质的器物问题,孙金松提出是否与早商文化的起源有关。关于夏家店下层遗址问题,孙金松认为夏家店下层文化是环壕向城墙过渡时期,在将来的工作当中要注意环壕的附属设施。
汇报人:格日乐图

六、赤峰市松山区彩陶坡遗址考古发

图片

彩陶坡遗址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松山区安庆镇北,是一处文化性质较为单纯的红山文化聚落。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院对其进行勘探后,发现有疑似遗址68处,2022年对勘探区南部进行主动性发掘。其中发现有南北两室的超大型房址F2。房址结构复杂,其北室长方形区域内出土了排列有序的炭化横木,是以往红山文化遗址的发掘中未见到的,它的发掘有利于完整地认识红山社会以及红山文化与中原文化的关系。汇报人王译绅谈到,彩陶坡遗址在西拉木伦河以南的赤峰南部地区红山文化中小型聚落遗址中颇具代表性,通过全面细致的考古发掘搞清其聚落布局特点、功能分区,或许能为了解和复原红山社会低等级聚落的运行和维系方式提供一条路径。汇报后,与会者就遗址内出土高领罐的文化因素问题、器物纹饰问题、房址形制问题展开了讨论和询问。
汇报人:王译绅

七、 巴林右旗塔布敖包遗址考古发掘

图片

塔布敖包遗址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巴林右旗,基于基础建设需要,本年度对塔布敖包遗址进行了相关发掘,发掘遗迹主要是以夏家店上层文化为主,虽然遗迹现象不是很丰富,但出土有几处保存较好的房址,为了解研究夏家店上层文化的房址结构和建筑技术提供了可贵的考古资料。汇报人基于该遗址的发掘过程,总结分享了发掘中的得与失,并对房址结构与性质问题进行解答。最后,孙金松院长提出基建项目要向巴林右旗塔布敖包遗址发掘学习,尽量做到精细发掘,做好资料的整理工作。
汇报人:胡春柏

八、清水河县后城咀石城考古发掘

图片

后城咀石城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清水河县,遗址自2019年开展主动性发掘,本年度又有了新的认识,新发现的内饰以几何纹的敛口瓮、斝足、夹砂鬲、骨簪、石环等器物极具特色,为研究内蒙古中南部地区史前考古学文化的交流与交融提供了新的资料;在外瓮城发现了河套地区最早的土坯式台基,并在其中以及壕沟内发现大量的野猪下颌骨,在河套地区龙山时代也属首次发现。出土玉器的材质、器型与陶寺、齐家文化及石峁遗址相同,同属华西区玉器系统,实证了后城咀石城所代表的内蒙古中南部地区在华夏文明玉礼、玉权共同意识形成中的不可或缺的地位,对于探索龙山时代河套地区与中原及周边地区的考古学文化之间的互融关系、研究中华文化多元一体格局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都具有极为重要的社会价值。汇后,孙金松院长做简要补充,他指出,后城咀城门建设沿袭了龙山文化时期北方传统石城建制,这与中原地区龙山时期夯土城系统有着明显不同。其壕沟内陆道或有着防御与进攻双重作用。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测年发现后城咀城址的废弃年代与石峁城址营建年代相似,城址的废弃原因尚不清楚,两者是否有关联还需要进一步的进行分析和研究。
汇报人:李亚新

九、 准格尔旗赵二成渠遗址考古发掘

图片

准格尔旗赵二成渠遗址为2022年度基建项目,发掘共清理房址14座,灰坑30个。遗迹共分四期,为仰韶中期、仰韶晚期、阿善三期和朱开沟时期。该遗址所发现的房址中以F8、F9、F10最具代表性,三间房址分属仰韶中期至阿善三期,且房址依次打破,营建方式一脉相承,反映了该聚落在仰韶中晚期至龙山早期存在延续性。基建考古科副主任曹鹏提出,遗址出土房址内灶比较有特点,与周原出土灶类似。考古研究室主任连吉林则提到该房址门道形制较为罕见,是否为门道还需进一步进行分析。
汇报人:王泽鹏

十、 宁城县小塘山遗址考古发掘

图片

2022年,为了配合基础建设,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院联合宁城县文物保护中心对小塘山遗址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小塘山遗址是一处文化内涵单一、规模较大、遗迹现象复杂、延用时间比较长的夏家店下层文化时期遗址。遗址出土的铜炼渣与出土的铜器经检测成分基本相同,表明遗址内很可能存在金属冶炼活动。遗址出土遗物与甘肃四坝遗址、殷墟以及内蒙古中南部朱开沟文化均有较为密切的关系。小塘山遗址的发掘,对深入探讨夏家店下层文化所处社会发展阶段、社会组织结构、聚落布局及生产生活等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汇报后,孙金松院长、张红星副院长就小塘山遗址地层关系提出相关推断,认为房址内陆层可见较为明显的建造、使用以及废弃性质,并基于聚落的整体性提出疑问,指出遗址目前还是以解剖为主,对建筑的营建过程缺乏深入的了解。汇报人格日乐图就此进行解答。
汇报人:格日乐图

十一、乌审旗瓦则梁墓群以及伊金霍

洛旗西沙梁石板墓考古发掘

图片

伊金霍洛旗西沙梁石板墓与乌审旗瓦则梁墓群的发掘均为基础建设需要而进行的考古发掘项目。其中伊金霍洛旗西沙梁石板墓本次共发掘三座墓葬,为石圈墓,是对鄂尔多斯境内石圈墓的首次发掘。三座墓保持着方向的一致性,紧密排列,应是同一时期所建。从墓葬埋藏方式来看,应该是半地穴式墓葬。经推断,其应为东突厥时期所留遗存。
瓦则梁遗址共发掘墓葬13座,均为长斜坡式土洞墓,墓室均呈圆边梯形,与北魏时期墓葬形制相较一致。墓群排列较规整,墓向基本一致,很可能属于一处家族式的墓群。其中一个墓葬中壁画所展示的内容,明显与鄂尔多斯境内其他墓葬壁画不同,反映了当地少数民族的精神崇拜、日常活动以及建筑风格。宋国栋主任对汇报进行了补充,他指出伊金霍洛旗西沙梁石板墓的东突厥文化特色十分明显,它的发掘,佐证了文献记载中突厥南徙的记载。而瓦则梁遗址墓葬有着明显的大夏时期文化因素,意义同样比较重大。李强研究员对瓦则梁遗址为家族墓地提出质疑,指出其为部落墓地的可能性更大。孙金松院长、盖志勇副院长对墓葬排列等进行了相关提问。
汇报人:鄂尔多斯市文物考古研究院 李双

十二、苏尼特右旗吉呼郎图匈奴墓群

考古发掘

图片

吉呼郎图墓群是位于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右旗的匈奴文化性质的墓群,是我国阴山以北草原地区发现的第一处匈奴墓群,学术价值重大,年度发掘工作初步了解了该墓群的墓葬结构及丧葬习俗,为匈奴考古提供了重要的新材料。发掘进一步证实其丧葬习俗与漠北地区的匈奴墓葬特征完全一致,但出土铜镜、漆器、玻璃饰品、骨筷等皆为汉式制品,反映出该族群与汉朝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宋国栋主任指出,吉呼郎图匈奴墓群其实本身盗扰是非常严重的,但是通过今年的发掘工作还是收获颇丰。未来一年在做好发掘的同时也要重视考古成果的转化,做好考古报告的编写工作。针对与会者提出的年代问题,汇报人曹鹏阐述碳十四测年与出土物之间的矛盾关系,在墓群年代方面本着谨慎的原则继续进行相应的检测和研究。
汇报人:曹鹏

十三、 准格尔旗林场汉墓及纳日松镇

羊市塔念壕梁遗址考古发掘

图片

准格尔旗纳日松镇羊市塔念壕梁遗址以及准格尔旗林场汉墓均属基建考古项目。其中准格尔旗林场汉墓墓葬整体呈东西向,均为长斜坡墓道的竖穴土坑墓。从年代上看为西汉晚期,是内蒙古中南部目前已发掘汉代墓葬中体量较大的一座,其椁室结构复杂,出土遗物、墓葬形制是对鄂尔多斯准格尔旗地区两汉时期历史资料的重要补充。念毫梁遗址则为与明长城附属设施有关的明代遗址。汇后,与会人就墓口人骨问题、出土器物性质问题展开讨论。汇报人李倩进行相应解答。
汇报人:李倩

十四、武川县坝顶遗址考古发掘

图片

汇报人丹达尔就本年度武川县坝顶遗址的发掘与收获进行阐述,本年度的发掘对坝顶遗址的总体结构以及形制布局有了新的认识。丹达尔认为结合文献来看,坝顶遗址应是孝文帝北巡路线上遗留下来的重要遗存,与“行幸阴山,观云川”祭天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坝顶遗址的发现也填补了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地区皇家祭祀遗存的空白,是中原传统祭祀形制和北方游牧民族祭祀礼仪的结合。与会者就遗址中央的房址性质问题、台基性质问题展开讨论。
汇报人:丹达尔

十五、开鲁县恒源牧场辽墓考古发掘

图片

开鲁县恒源牧场辽墓考古发掘是本年度进行的一项抢救性发掘工作,共发掘有三座墓葬,均为具有典型特征的辽代早中期墓葬,墓葬本身保存较好,出土相对丰富的遗物。汇报人财喜认为三座墓葬出土遗物种类丰富,纹饰精美,与近年来在开鲁县发掘的七家子墓地、金宝屯琉璃墓等辽代高等级墓地距离较近,生前应属于同一族群。与会人就墓葬周围聚落问题、族属问题以及墓主人头箍性质问题展开讨论。
汇报人:财喜

十六、鄂托克旗阿尔寨石窟考古发掘

图片

阿尔寨石窟是一座集寺庙、宫殿、石窟建筑、摩崖石刻造像、壁画、雕塑、回鹘蒙古文、梵文、藏文榜题、八思巴文为一体的,具有礼佛与祭祀双重功能的石窟寺。汇报人李强对本年度建筑基址的发掘进行综合性地阐述。本年度发掘房址三座,从性质上看一座为供奉佛像的主建筑,一座为主建筑的附属建筑,另有一座为人休息的僧房。三座建筑的建筑时间为元代,明代末废弃,属于自然废弃。关于与会者谈及的寺内取水问题、石窟的营建与使用过程问题,汇报人李强进行相应解答,李强指出在寺内发现有水井遗迹。在发掘过程中并未发现有废弃木材等遗物,可能在寺庙废弃前经历过整体搬迁,未来将针对这些问题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
汇报人:李强

十七、兴安盟扎赉特旗伊和屯堡址以

及丰镇市隆盛庄段明长城敌台的考古

发掘

图片

图片

汇报人长海分别对兴安盟扎赉特旗伊和屯堡址以及丰镇市隆盛庄段明长城敌台的考古发掘进行了相关概述。从发掘结果上看,伊和屯堡址应是金界壕的附属设施,修建于金世宗大定年间。而结合出土的汉代素面板瓦、筒瓦、柿蒂纹瓦当等建筑构件,推断隆盛庄段明长城敌台应于明洪武年间明人在黄旗——岱海秦汉长城内侧烽燧等军事建筑基址上修筑而成的。本次对隆盛庄段明长城敌台的考古发掘为附近的两座“三角城”的年代提供了参考资料。针对与会人提到的柱洞问题、敌台扩建问题、门窗遗迹改造问题,汇报人长海进行了相应解答,并表示对于一些尚未明晰的问题,在今后将继续进行研究和探讨。
汇报人:长海

十八、苏尼特右旗吉呼郎图匈奴墓

现场保护及实验室考古

图片

汇报人信泽民就苏尼特右旗吉呼郎图匈奴墓的现场应急保护、整体提取、室内清理以及文物保护分析进行了汇报。主要展示了2022年度筛选出来的适用于吉呼郎图匈奴墓现场应急保护的相关加固材料、摸索出的脆弱质文物提取整体流程和信息资料提取方法。
汇报人:信泽民

十九、呼和浩特市土默特左旗广化

寺造像考古调查

图片

汇报人腾和对本年度土默特左旗广化寺造像所做的考古调查进行了概述,并分享了考古调查期间的收获和感受。腾和谈到,虽然在考古调查过程中有颇多艰辛,但在佛像的测绘上、对佛像的认识上以及对石质文物病害的调查和保护上都有比较大的收获。针对与会人员提出的佛像认定问题,腾和指出,藏传佛教与中原佛教名称、服饰均不相同且种类繁缛,故本次石窟寺的调查结合《大藏经》等相关文献进行一一核对,从而对佛造像进行认定。
汇报人:腾和


二十、考古项目负责人培训班学习收

汇报人李春雷、丹达尔、格日乐图分别分享了他们在2022年参加考古项目负责人培训班的一些收获和感想。汇报人李春雷主要向大家分享了他在辽上京遗址培训中所学习到的城市考古的相关感想以及对田野考古工作方法的提高。汇报人丹达尔则阐述了在夏县遗址学习培训时整体的管理制度,以图文并茂的方式讲述了夏县发掘中使用的发掘方法、资料整理方法以及管理办法。汇报人格日乐图通过展示数字管理系统,讲述了在临淄进行的培训内容,包括基地的管理方式、全数字化的资料管理模式以及发掘考核方式等。汇报后,与会人就考古发掘和管理展开了讨论。

汇报人:李春雷、丹达尔、格日乐图

图片

会后,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孙金松致闭幕词。孙金松指出2022年度内蒙古考古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本年度发掘遗迹年代跨度很大,既有旧石器时代人类学的相关研究,也有中华民族探源工程的成果,亦有像吉呼郎图匈奴墓、宁城县小塘山遗址等具有内蒙地域特色的考古新发现。发掘遗址内遗迹现象丰富且全面,包括但不限于城址、长城、石窟寺等诸多性质的重要遗迹。业务人员的研究能力有了一个较大的提升,考古发掘中科技考古、精细发掘逐渐占据重要位置。在取得丰硕成果的同时也伴随着一些不足之处,比如粗放式发掘的现象仍然存在、工地设施不全面不规范、科技考古介入在有些工地中不深、项目组缺乏横向和纵向的交流、不同学科背景互融较少等。
在今后的业务工作中,孙金松提出要继续培育课题意识,项目负责人在配齐队伍的同时要注意项目内人员的分工,促进内部业务人员的流动以及项目之间的专业人才交流;要继续探索精细化发掘,完善考古场地的布置;加强科技考古介入,主动对接科技检测,用好专业人才;最后也要加强考古发掘项目的资料整理工作,在研究、阐释的同时配合信息宣传内容,协助完成《草原文物》简报材料征集工作。
2022年度内蒙古考古工作成果交流会圆满落幕,希望2023年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院工作人员继续加强合作,团结奋进,取得更好的成绩。

图片终审:孙金松
初审:张红星
供稿:信泽民
编辑:王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