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的十二月读书单

 写字姑娘 2023-02-14 发布于山东
虽然很懒,想了想还是简单写一下十二月的读书情况吧,尽量不让这个习惯断掉。

这个月完整的书读了五本,溥仪的自传读了370多页了,他的后半生我还没看到。

读书读到现在虽然肯定不会否定读书的意义,但是读书带来的震撼和影响好像越来越少了。在读书的前期,我常遇到“好书”,随便读一本都有很多新鲜的知识新鲜的体验,不停的“哇、哇、哇”。现在积累了一定量后,再读一些小打小闹的书就感觉很“水”。

可能是新读的书不够“经典”不够“好”?可能是已积累了一些知识,有的新书只是重复我已有的东西?可能是经历也多了,不那么好忽悠了?可能是心冷了,共情能力弱了?可能是我世界观人生观已越来越明确,不那么容易被几句话改变了?

我再来想想我这个月读的书,想想我的收获与感悟,想想它如何影响我。

1

《观念的水位》刘瑜

综合评价:⭐️⭐️⭐️⭐️

阅读趣味度:⭐️⭐️⭐️

阅读难度:⭐️⭐️⭐️

刘瑜的书我依旧还是会她出一本我读一本的。这本书是她近年的专栏和随笔集,很多文章早已读过,再读还是小有感触。不一定企图获得多少知识,就是短评读起来比较轻松,又时不时在她的引领下皱起眉头思考社会。提醒我对司空见惯的思维方式打个问号,保持警惕。提醒我女人也可以如此独立、理性,也可以心思不止在育儿变美上,也可在社会在国家的进步上。语言可以不温柔不矫情,也可以犀利、辛辣尖锐、准确。

一个女人谈国际时政,谈政治,谈社会,她的视角、眼光、语言必有独特的地方。我当然会关注女学者的思维方式,看她们如何思考这个世界。

她的《语言的贫困》一文给我留下很深印象。

“一切zhuanzhi者都试图控制人的思想,但警察无法进驻人的大脑,于是只能控制思想的表达。”

思想的钳制造就语言的饥荒,但语言的饥荒也恶化思想的贫困。

她的书还是值得看一下的。推荐。

2

《人世间》第三部 梁晓声

综合评价:⭐️⭐️⭐️⭐️⭐️

阅读趣味度:⭐️⭐️⭐️⭐️

阅读难度:⭐️⭐️

我用了三个月的时间才把这套书看完,100多万字。总是想拿它来跟《平凡的世界》作比较,同类型的书。不如路遥的故事带给我的震撼与感动多,但当然还是很好的小说。作者梁晓声也是满怀理想主义的。

时间跨度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到2016年,讲述东北省会城市中普通百姓周秉昆一家及其几个朋友家的故事,从他们的人生起伏中看社会变迁,看个人命运因何变化。

除周家的儿女按世俗标准来说称得上很有“出息”----市长儿子、导演女婿、作家女儿......其他同出身相同层次的朋友家基本过得都是鸡飞狗跳。

书的264页,作者分析了周家儿女们有所成就的原因。这也是给我们读者讲重点传递价值观的地方。

第一竟是子女形象良好。有点惊讶的同时也得承认这是事实。女人是不逊于女演员的大美人,才有人为其做出牺牲无怨无悔,男人也是一表人才,才进入高官的女儿的视野中通过婚姻在仕途上大展宏图。

第二是人品的正直、善良。如果徒有虚表,性情粗鄙,轻佻虚荣,浅薄狡猾,那漂亮也没用。

第三是后天的教育。读书对于他们改变命运的影响较前两者甚至更为重要。除了实用的高学历,他们的思想也受读过的书中的人物影响,很多重要时候影响他们的判断、选择。

梁晓声的这部小说的是满怀理想主义中规中矩的作品,读读放松下也好,不读也不是特别大的遗憾。

看这种书呢,看别人的人生可能会给我们一些指导意义。去好好思考自己要做个什么样的人,过什么样的人生,按自己的条件一生要做成点什么事。

3

《生于1981》汪小菲

综合评价:⭐️⭐️⭐️

阅读趣味度:⭐️⭐️⭐️⭐️

阅读难度:⭐️

汪小菲的这本自传我是在微信读书上看的电子书,没舍得买纸质书怕不值当的。他写书的时候好像是2018/19年,文中还满是对大S的爱慕之意,这才几年啊,两人间关系就完全变了,不禁让人唏嘘。

写书时他讲1996年看电视上的广告想不到两个女孩中的一个会在未来成为她的妻子,他肯定更想不到写书几年后两人就关系破裂被网友看尽笑话。

好奇之心让我读了读他自己写的成长经历,看看他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网络上好像发了疯一样,书中写的自己的故事倒还蛮真诚。我只能说他的心境真是不一样了啊。

“京城四少”原来也不是含着金汤匙出生,住平房、也听着父母吵架成长、九十年代独自留学也舍不得吃牛排,周末坐两小时高铁去别的城市的中餐厅打工,回国后帮扶“俏江南”经营“兰会所”有一阵高光时刻。顺风顺水的几年飘了也会反省自己,和一些社会名流认识交往就觉得他们的光环好像都是自己的了,造成自己狂妄自大,对这种错误认知也会反思。

书中比网络上给人的感觉好一些,至少感觉这个人底色是善良的,可能会有点好面子虚荣但不至于卑鄙。不够阴险不够精明的生意人啊,恋爱脑又重。

看这本书就发现网络上任何一个明星或普通人,我们根据他们一点的只言片语就去推测这个人如何如何真的是很片面。他们展露出来的也不一定是真实的,多是亮丽的一面。人是那么复杂的动物啊。

好的坏的都不要盲目相信,看个热闹罢了,骂人可能伤人,盲目爱他们又可能失望。

4

《读书是最对得起付出的一件事》梁晓声

综合评价:⭐️⭐️⭐️

阅读趣味度:⭐️⭐️

阅读难度:⭐️

读罢此书呢,不得不说内容果真如书名给我的感觉般,是本比较浅的畅销书。我觉得书名起那么长就不像作者本意,连书的内容都是出版社凑出来的吧。

这本书的对象偏向读书小白,我这种读者略感失望也是正常的,但也有收获,他提到的好多好多书,正好为我提供了书单。

作家如何倡导人们读书呢?他说“在互联网时代,我们看到很多暴力、色情等不良内容。这些不良内容就像无形的绳子,套住你的品味使劲往下拽,往往还是'下无止境’的。如果我们的亲人和朋友们也成了这种低俗文化娱乐的爱好者,我们也会感到悲哀。”

他谈到“书卷气质”:“从前说一个人有'书卷气质’,那气质便是一种脑状态所呈现于颜面的,是内在精神质量的体现。只上网不读书,人断不能有所谓的'书卷气质’。

读书的意义是不尽的。我也不帮他搬运了。

书中有一段关于理想主义的文字给我留下印象:‍‍‍‍‍

“我不再是一个理想主义者了。

这使我经常暗自悲哀。
我的人生经验告诉我----人在少年和青年时期若不曾对人世特别地理想主义过,那么以后一辈子都将活得极为现实。”
我不知道未来我是否也会这么想这个时刻何时到来因何而来,肯定是悲哀的。
5

《被讨厌的勇气》【日】岸见一郎 古贺史健

综合评价:⭐️⭐️⭐️⭐️

阅读趣味度:⭐️⭐️⭐️

阅读难度:⭐️⭐️

这本书最近两年好像很火,绝对在畅销书的行列,我到处听到这本书的名字。因便宜就凑单买来看看。

读后觉得虽然书中讲的我以前都在别的书里读过,我也一直是同样想法,但再读一下这通俗版本的有点“哲学”“心理学”的内容还是不亏的。让我提醒自己,也肯定自己。

摘一点书中观点记录下:

“我们并不是为了满足别人的期待而活着。”

“毫不在意别人的评价、不害怕被别人讨厌、不追求被他人认可,如果不付出以上这些代价,那就无法贯彻自己的生活方式。也就是不能获得自由。”

“如果被认可欲求所束缚,那么'人际关系卡’就会永远掌握在他人手中。”

“对人而言,最大的不幸就是不喜欢自己。”

“人生中的最大谎言就是不活在'此时此刻’。我们只能活在'此时此刻’,我们的人生只存在于刹那之中。”

“不与任何人竞争,只要自己不断前进即可。也没有必要把自己和别人比较。”

“健全的自卑感不是来自于与别人的比较,而是来自与'理想的自己’的比较。

“选择了不自由生活方式的大人看着自由活在当下的年轻人就会批判其'享乐主义’。当然,这其实是为了让自己接受不自由生活而捏造出的一种人生谎言。选择了真正自由的大人就不会说这样的话,相反还会鼓励年轻人要勇于争取自由。”

每个人都该读点哲学、心理学的书,我最推荐的是叔本华《人生的智慧》《爱与生的苦恼》。

6

《我的前半生》爱新觉罗·溥仪

综合评价:⭐️⭐️⭐️⭐️

阅读趣味度:⭐️⭐️⭐️

阅读难度:⭐️⭐️⭐️

末代皇帝溥仪的自传还是带给我很多新的认知的。看了他本人讲的自己真实的经历后,发现在观看电影《末代皇帝》后我得到的感觉是被导演被演员美化过了的,我的认知是有问题的。电影的信息量太有限了,一点故事讲不透一个人。真实的历史比电影黑暗与残酷。
一方面看历史,一方面像看八卦似的读,很多有趣的大众都会好奇的东西等我过几天读完给大家讲讲。

又写了3000多字,本期2022年十二月读书分享就到这里啦,新一年我继续读好书。等多试着讲一讲。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