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不被儿女孝顺的老人,多半有这四个特征,晚年凄凉都是自找的

 临江崖 2023-08-31 发布于山西

在中华民族的传统观念中,孝顺是一个人最基本的素养,正所谓“百善孝为先”,评价一个人的好坏时,是否对父母有感恩之心和善待之举,都是非常重要的标准。

而为人父母一生中最大的欣慰,既不是子女能成就丰功伟业,也不是自己的家庭能够堆金积玉,而是自己到了晚年时,子女能够懂得报答养育之恩,照顾自己度过余生。

可现实生活中,并非所有的老人都能享受天伦之乐,许多老人晚年凄凉,自己独自生活孑然一身,过得孤苦伶仃,实在是可叹又可悲。

究其根本,这些老人之所以不被儿女们孝顺,多半是有这4个特征,希望您一个都不沾。

01

早年太过偏心

很多家庭里的孩子不止一个,父母对待膝下的子女又很难做到完全公正,总是会有意无意偏爱其中的某个孩子,这便会对其他的孩子造成无形的伤害。

有些父母观念过于传统,对儿子百般宠爱,对女儿则不闻不问,又或者对大一些的孩子疾言厉色,却对小一些的孩子轻声细语,这样的差别对待,一定会让孩子记忆深刻。

就像电视剧《都挺好》中,苏家的父母就从小偏心小儿子苏明成,而对女儿苏明玉特别不好,导致两个亲生的兄妹始终看不惯对方,直到长大以后,仍然矛盾重重。

苏明成觉得自己享受的东西天经地义,苏明玉则认为父母太过分,所以对亲人的感情非常冷淡,而到了老年的父亲苏大强,则夹在无尽的争吵中,过得一点不安宁。

孔子曾说:“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真正导致子女出现怨言的原因,不是家庭的贫富,而是父母对待孩子厚此薄彼,过度偏爱其中一方,这样的隔阂时间越久,伤口便越难愈合。

02

过分的溺爱孩子

既然多子女家庭容易出现偏心的情况,那么独生子女家庭会不会好一些呢?

答案自然是否定的,独生子女家庭中最容易出现的情况,便是父母的过分溺爱,虽然自己对于子女的疼爱不会分散了,但是过分集中的爱,也可能会适得其反。

把仅有的孩子当成掌上明珠,无论孩子想要什么,都不遗余力的为其争取,哪怕孩子提出了过分的要求,也想法设法让其得到满足,从不让子女受一点委屈和伤害。

这样看似无私的爱,其实只是没有底线和原则的宠溺,在这种家庭坏境下成长的孩子,不仅内心脆弱无比,经不起任何困难和打击,即使长大成人,也无法独立生活。

米尔曾说:“溺爱不是爱,而是对孩子的一种甜蜜的摧残。”

试想一个孩子连自己都无法养活,成家立业以后,仍然需要父母时时刻刻接济,只能生活在父母的庇护之下,离开温室便无法生存,如何去孝顺自己的父母呢?

03

总是习惯打骂教育

对孩子太过溺爱,容易导致他们无法掌握生活的技巧,那如果从小就严格教育孩子,甚至对他们实行打骂式的教育,孩子是否就会孝顺老人了呢?

答案也是否定的,如果现在还迷信“棍棒底下出孝子”的歪理,那真就是大错特错了。

或许孩子尚在年幼时,自己可以借着年龄和体型的优势,肆无忌惮的辱骂和体罚对方,等自己老去以后,过去的种种暴行,都可能成为孩子不孝顺自己的理由。

把子女当成自己发泄的出气筒,对孩子的精神和肉体都会造成严重的伤害,或是给孩子种下仇恨的种子,或是让孩子性格变得极端,一生都带着这样的烙印,痛苦又矛盾的活着。

贺拉斯曾说:“施展暴力又无理由,只会自食其果。”

父母与孩子之间,应该保持一定的亲情温度,教育孩子的时候,更要注重方式方法,而不是只懂得呵斥和责罚,这样会让彼此最炽热的爱,随着时间慢慢消失。

04

自己本身就不孝顺

都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他们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孩子,特别是在子女还在学习和成长的阶段,家长的言行举止,会让孩子一辈子都印象深刻。

有些父母自己年轻时,便没有做好榜样,对父母不仅不闻不问,还经常在孩子面前做一些大逆不道的不孝之举,孩子耳濡目染后,也会有样学样,用同样的方法对待自己的父母。

唐朝的第二个皇帝李世民,是一位英明神武的君主,但是他在争夺皇位的过程中,杀害了自己的两个兄弟,还逼着父亲李渊强行退位给自己,可以说是一生最大的污点。

他的这种不孝之举,也对他自己的众多皇子产生了影响,14个儿子中有3个都曾想着起兵造反,要效仿当年李世民的做法,早日登基称帝,甚至包括已经立为太子的李承乾。

苏格拉底曾说:“要用希望孩子对待你的方式去对待父母。”

当自己发现孩子不孝顺的时候,扪心自问一下,是否自己也曾经做出了坏的表率,如果自己没办法做到以身作则,那么子女没能善待自己,也是一种可预见的咎由自取了。

英格索尔曾说:“幸福不是奖赏,而是结果;苦难不是惩罚,而是报应。”

一个老人的晚年过得如何,多半与他早年种下的因有关,没有能够教育出孝顺的子女,也许不完全是父母的责任,但是一定有着巨大的关系。

想要自己的晚年顺心如意,那就请用心经营自己的家庭,不要等到失去了一切以后,再去怅然嗟叹。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