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由娃戴红领巾开始的反思

 秦声何来 2023-02-14 发布于重庆

早上出家门后上学时,发现娃红领巾未戴。

我跟娃确认了两件事:

1、书包里有备用的红领巾吗?有!

2、如果没带备用的也可以到门卫室找保安师傅借一条,放学时记得还回去即可。

到学校门口后,娃看了看表,说时间来得及,从书包中拿出红领巾,架在书包上开始折红领巾。

她折红领巾时,不慌不忙,她戴红领巾时,可能因为天气太冷,手有点冻僵了,穿了半天才把红领巾一角穿进另一角打成的圈中。

我在边上看着心急,想催促和批评。嘴张开又闭上,因为安左斯老师的话在耳边响起:你要分清什么是自己的事,什么是别人的事。

看到她不急不忙把红领巾戴好,迈着轻快的步伐,一边跟认识的同学热情地打着招呼,一边走进学校走向教室,我的心里释然了。

反思:戴不戴红领巾是她的事儿,上学有没有迟到也是她的事,我要做的只是负责好她的后勤保障工作。

我如果经常催促她,会让她觉得戴不戴红领巾、上不上学是妈妈的事,而不是她的事。

是妈妈要我做的,是妈妈喊我去的,是妈妈叫我快的……于是,她做所有这些都会变成是为了妈妈,而不是为了她自己。

如果是她自己的事,我在她刚开始需要做这样的事情时,应适当地提醒。比如一年级她刚开始戴红领巾的时候,我会告诉她这是她自己的事,刚开始习惯还没养成,我会在早上出门前尽量提醒她。提醒过一段时间后,和她说好她自己需在出门前准备好,我记得的话会提醒她,但这不是我一定要做的,不属于我的责任。同时我给了她另一条红领巾放到书包里备用。

现在早上出门前我不一定能记得提醒她。这样做的目的是锻炼她为自己的事情负责。

我为此还做了个提醒工作,将她小时候画画用的小小白板放在靠门口的吃饭桌上,上面写上红领巾和头盔,分别提醒她戴红领巾和我们戴头盔。

这样的尝试也不是一帆风顺的

因为从一年级开始,我和她多次说过是她自己的事,她要自己负责,包括她自己整理书包,我从她上学第一天起就没帮过她,只是提醒而已。并且和她说,她忘带东西,我不可能有时间再回家帮她拿了送学校。我有我的责任,送完她上学后我要去上班。

可能我想培养她的独立性太过心急了,她后来就变得很紧张,总担心忘带东西,以至于有点怕上学。

发现她的情绪后,我又开始想办法疏导她的紧张情绪,试了好些办法,用了很久,现在她似乎没那么紧张了。

说回今天早上,她在校门外看过手表,认为时间是来得及的,我就让她自己做主好了。如果她自己做主,迟到了,被老师批评,我想她自己下次会知道如何调整。或者她下次还不知道,但因为保持着沟通的情感连接,她多半会向我求助。

我认为这比我盯着她你快一点;我盯着她不要在校门外戴了,进去再戴;盯着她在校门外胡乱地戴,到了教室后再重新调整等等处理方式都要好,因为是她自己的尝试。

让她保持自己的节奏,让她在她这个年龄可以做主的小事上练习自己做主,让她学着为自己的行为负责,我不随意批评,不强迫她按我的意志行事,或许她的自我可以逐渐生长起来。

今天的文稿写了三遍。第一遍场景描写太多,我嫌太啰嗦;第二遍删删写写后,还是不满意。后来索性全删了重写。

重写的场景简洁了,但反思还是那么啰嗦。

做任何事在没有熟稔和对分寸的把握恰到好处之前,都需要经过大量的尝试与练习,会经历无数次的碰壁与失败。

育儿也是如此,没有一招吃定天下的方法。安老师总跟我强调,遇到问题时,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行动后还需回顾与反思,以便确认行动效果或调整行动策略,用意也在于此。

曾经的我,总希望有什么课程或书籍可以让我学到拿来即用、百用百灵的招数,现在我知道这是不可能的,也知道这个想法反映了我思想上的懒惰。

现在,我不那么害怕尝试了,也开始学习动脑筋思考,努力通过日常生活中一件件小事的练习,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是一篇学员投稿:

这位学员是一位7岁女孩的宝妈,她热爱写作..

下面这篇也是她写的:

写,还是不写?这是一个问题!

若本文对您有启发,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